開明專制

開明專制英語:enlightened despotism,又譯啟蒙專制),也稱為開明絕對主義英語:enlightened absolutism),或仁慈的專制主義英語:benevolent despotism),是專制主義或絕對君主制的一種形式,由歐洲啟蒙運動思想家所提倡。在思想上否定君權神授,認為人民應該服從君王命令或法律而並非君王本身。代表人物有普魯士王國國王腓特烈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俄羅斯帝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明專制
  • 外文名:enlightened despotism
  • 釋義:封建專制君主執行的一種政策
  • 年代:18世紀下半葉
相關統治者,簡介,發展,消失,

相關統治者

簡介

開明專制的思潮在法國路易十四時代興起。這個思想主要是由弗朗索瓦·魁奈為首的重農學派學者,以及孟德斯鳩所推動,因而興盛。開明專制(英語:enlightened despotism)這個名詞的最早起源,並沒有明確的說法。Baron Grimm的著作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到開明專制君主(英語:enlightened depot)這個名詞的人。他總結了弗朗索瓦·魁奈在《中國專制主義》(法語:Le Despotisme de la Chine)的說法,認為一個理想的君主(depot)必須是正義而且不停自我策勵的。
1767年,Paul-Pierre Le Mercier de la Rivière在他的著作《自然的秩序與社會政治的基礎》(法語:L'ordre naturel et essential des sociétés politiques)中提到,以世襲專制及法律(法語:despote patrimonial et légal)來進行統治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他的著作成為開明專制的理論基礎之一。在18世紀下半,許多作家開始採用開明專制(英語:enlightened despotism)或開明專制君主(英語:enlightened depot)來形容這個理想中的專制體制。
19世紀之後的歷史學者,開始使用開明絕對主義(enlightened absolutism)來稱呼這個政體。最早提出這個名詞以及推動這個觀念的是德國學者Wilhelm Roscher。他將宗教改革三十年戰爭這段時期的西歐,稱為封閉的絕對主義(confessional absolutism),以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為代表。1648年之後,稱為典雅的絕對主義(courtly absolutism),以法國路易十四為代表。而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君主稱為開明的絕對主義(enlightened absolutism)。

發展

當時,歐洲大陸諸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日趨衰落。各國君主為了鞏固其專制統治,接過了法國啟蒙學者要求改革的旗幟,宣稱要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們利用伏爾泰希望有一個開明君主,在哲學家的輔助下,改革社會生活的主張,把自己裝扮成“開明”的君主,高喊“開明”的口號。“開明專制”便成了當時歐洲各國專制政府的特徵,只有英國、波蘭、法國例外。對英國來說,當時反專制的革命已經完成;波蘭還不存在要求改革的社會力量;而對法國來說,要求改革的力量則又強大到足以進行革命了,以致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解決社會的矛盾。

消失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歐洲大陸開始了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的生死搏鬥,一切偽裝都無濟於事,“開明專制”時代連同其改革差不多都一起消失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