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麻花

開平麻花

開平麻花,據傳說,開平麻花源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是來自安徽省濉溪縣(今濉北市)的移民帶過來的一種油炸食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平麻花
  • 主要原料:麵粉,雞蛋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胺基酸
  • 主要食用功效:充飢,有助發育
  • 儲藏方法:麻花剛做出來要散油氣,然後放塑膠袋子裡要封口。
美食介紹,歷史沿革,現代市場,

美食介紹

當時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小麥麵粉用水和後,放個把時辰,製成條狀,擰在一起用油炸,然後放進糖稀里粘一下。製作方法因同擰麻繩一樣擰在一起,故稱“麻花”。這種食品最早在開平鎮生產,人們習慣地稱其“開平麻花”。開平麻花使用的原材料和工藝製作,經過了兩次比較大的改進。

歷史沿革

第一次是20世紀40年代。那個時候麻花僅是開平鎮市面的一種普通的鄉間小吃,供趕集上店的人們和家庭哄小孩零食而已。因其保管、吃用很便利,市場銷量較大,有利可圖。開平鎮的糕點鋪及食品攤點,都爭著炸起麻花來。當時,開平一街的回民楊樹義和王蘭英夫妻倆,原來只是在集上賣炸餅,後來也改炸麻花。但由於炸麻花攤點越來越多,互相競爭,影響出售。夫妻二人想,能不能在配料和製作工藝上做點改進,提高麻花的內在質量,在吃的味道上做點文章,爭取客戶。經過夫妻二人多次試製、改進,終於獲得成功。麻花的主原料,仍是小麥麵粉、花生油和蔗糖。製作則由原來的水和面改為油和面,按照麵粉的比例,用40%以上的花生油加上適量的紅糖和雞蛋,並配以少許礬、鹼和發酵用的面肥,將麵粉和成泥狀放一定的時間,炸制前揉面、搓面的工藝也有改進,特別是改變了炸油的溫度,促使麻花內在質變。用上述配方和工藝手段,炸出來的麻花為醬紅色,色澤誘人、香酥可口、營養豐富,別具特殊風味,老幼均適口。此後,他們炸制的麻花名聲遠揚了,許多外地人都來購買。
1956年公私合營時,他們的店鋪與另外幾家合併,稱開平中心食品店,後改稱開平食品廠,他們把麻花的配方及炸制的工藝公開化,成為開平食品廠的主要產品,銷往市內及各縣。銷售面逐漸擴大,銷量增加。開平麻花在唐山地域及京東出了名。但1959年至1962年困難時期,糧油部門停供了原料,開平麻花曾一度在市場上消失。1963年形勢好轉,糧油部門恢復了對開平食品廠的麵粉及油糖供應,開平麻花又復產。改革開放後糧油市場放開,生產開平麻花的攤點店鋪更多起來,開平麻花在市場上又紅火起來,成為地域的名食品,直到20世紀末。

現代市場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糕點食品大量增加,特別是人民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營養的科學化,民眾對開平麻花這種甜食開始疏遠。因開平麻花含糖量過高,吃多了超過人身所需要的糖分,有礙身體健康,特別是血糖高的人群,不能食用。因此,影響市場銷售。開平食品廠停止了開平麻花的生產,另一家生產商店“義順”回民商店也限量生產。前幾年“義順”商店改制,改稱“景聖”回民商店。任商店經理的趙淑梅是楊樹義的高徒,掌握開平麻花的生產技術。為保持開平麻花這個食品繼續得到人民大眾的青睞,她想能不能在配料上做點文章,用一種帶有甜味的東西取代蔗糖。她使用了幾種原料做試驗,但不成功,因為蔗糖在麻花中不僅起甜味的作用,還有其他作用,如香酥及口感作用等。後來,她用一種稱“木糖醇”的甜味劑取代蔗糖,試驗成功。
用“木糖醇”生產出來的開平麻花,色澤仍為醬紅色,口感仍然保持了用蔗糖的口感,香酥適口;內在質量除了減少了碳水化合物外,其他營養成分並無變化。以“木糖醇”代替蔗糖生產開平麻花,已經得到食品檢驗部門的批准。現在景聖商店能生產幾種類型的開平麻花。有花生油蔗糖型,芝麻香油蔗糖型,花生油、香油兩種無蔗糖型,並且改變了包裝。無糖型麻花很受食用者歡迎。趙淑梅改進麻花的配方,保住了開平麻花這個名牌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