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壇:文化名人縱橫談》主要內容簡介:陝西電視台的《開壇》欄目已經播出26期了,我曾參與這個欄目的策劃,並試講了第一場。回想起來,當時我們雖然滿懷信心,卻也沒有預見到這個欄目今天會在廣大觀眾中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開壇:文化名人縱橫談
- 作者:余秋雨 等
-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0649096
- 外文名:The New Forum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476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開壇:文化名人縱橫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文人轉型
開出生命的處方
荒涼的一半是財富
藝術無軌
迷者的悟
逼近詩歌
寫出靈魂韻痛
影象小人物
讀聖賢書做現代人
為天才留空間
人文精神教育之魂
下輩子還做電視人
人生如棋
自然之友
直面電視
重建文化生態
嘴“踢”足球
巾幗三人行(一)
巾幗三人行(二)
巾幗三人行(三)
蹉跎歲月
一生“琴”緣
塵埃落定見本心
文學的使命
後記
開出生命的處方
荒涼的一半是財富
藝術無軌
迷者的悟
逼近詩歌
寫出靈魂韻痛
影象小人物
讀聖賢書做現代人
為天才留空間
人文精神教育之魂
下輩子還做電視人
人生如棋
自然之友
直面電視
重建文化生態
嘴“踢”足球
巾幗三人行(一)
巾幗三人行(二)
巾幗三人行(三)
蹉跎歲月
一生“琴”緣
塵埃落定見本心
文學的使命
後記
後記
回顧近代史,中國始終有這樣一批精英人物,他們的頭腦凝結著“思想”的精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精華”正是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所以,人們希望聆聽,從中獲得智慧與力量。然而,不知在哪個層面上出了問題,交流受到阻隔。我們想,媒體有責任重建一座溝通與交流的橋樑,使每個人可以到思想的顛峰去洗禮,獲得精神上最豐盛的給養。這樣,我們開始了《開壇》欄目的策劃和構思。
我們劃定了一百位文化界、思想界的知名人士作為節目的第一批嘉賓,心懷忐忑,默默登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來了。這樣,我們有了余秋雨徜徉在東西方文化中的批判;有了融人張賢亮細胞的社會經濟學新說;有了周國平的理性,阿來的智慧,梁從誡的純真……
《開壇》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二十幾歲。雖沒有太多搞電視的經驗,倒也沒有包袱,沒有框框。就是這樣一群青年,硬是憑藉激情和良心在娛樂的電視時代開墾著精神的家園,其艱辛可想而知。
《開壇》追求平等的對話空間,錄製現場常常會爆發預料不到的思想交鋒與碰撞。主持人郭宇寬機敏,話鋒犀利,偶爾也會挖掘撼動情感的細節,為節目增加張力。
我們劃定了一百位文化界、思想界的知名人士作為節目的第一批嘉賓,心懷忐忑,默默登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來了。這樣,我們有了余秋雨徜徉在東西方文化中的批判;有了融人張賢亮細胞的社會經濟學新說;有了周國平的理性,阿來的智慧,梁從誡的純真……
《開壇》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二十幾歲。雖沒有太多搞電視的經驗,倒也沒有包袱,沒有框框。就是這樣一群青年,硬是憑藉激情和良心在娛樂的電視時代開墾著精神的家園,其艱辛可想而知。
《開壇》追求平等的對話空間,錄製現場常常會爆發預料不到的思想交鋒與碰撞。主持人郭宇寬機敏,話鋒犀利,偶爾也會挖掘撼動情感的細節,為節目增加張力。
序言
陝西電視台的《開壇》欄目已經播出26期了,我曾參與這個欄目的策劃,並試講了第一場。回想起來,當時我們雖然滿懷信心,卻也沒有預見到這個欄目今天會在廣大觀眾中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這個欄目所邀請的演講者,都是比較著名的學者、作家、藝術家,除了陳漢元、仲呈祥、楊東平三位,絕大多數都不是電視人。那么,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這個欄目的成功,看成是電視和學理的進一步磨合,流行和高雅的進一步相融,傳播和思考的進一步結盟。
取得這種成功的,不僅《開壇》一家。在我的直接經驗里,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和湖南衛視等都在這方面做出過業績。陝西電視台則在祖國的大西北,獨樹一幟。把東南西北的這種成功合在一起,我想,已經組合成了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步伐。
此話怎講?
隨著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中國文化也面臨著一次毫無思想準備的轉型,一開始大家還在討論如何提高文化的地位問題,誰知定睛一看,文化本身已遠遠落後於整體社會發展。文化轉型的外在標誌,應該是重新創建中華文化在當代生活和在世界範圍內的生命力;文化轉型的內在標誌,則是重新梳理廣大中國人,特別是“文化人”的集體心理結構。但這兩點目前都還談不上,現在迫切要做的是讓現存文化中比較健康的部分與時代“接氣”,看看還剩餘多少話語能力。這種測試的第一步,應該由覆蓋廣遠的大眾傳媒如電視來實行。
這個欄目所邀請的演講者,都是比較著名的學者、作家、藝術家,除了陳漢元、仲呈祥、楊東平三位,絕大多數都不是電視人。那么,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這個欄目的成功,看成是電視和學理的進一步磨合,流行和高雅的進一步相融,傳播和思考的進一步結盟。
取得這種成功的,不僅《開壇》一家。在我的直接經驗里,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和湖南衛視等都在這方面做出過業績。陝西電視台則在祖國的大西北,獨樹一幟。把東南西北的這種成功合在一起,我想,已經組合成了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步伐。
此話怎講?
隨著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中國文化也面臨著一次毫無思想準備的轉型,一開始大家還在討論如何提高文化的地位問題,誰知定睛一看,文化本身已遠遠落後於整體社會發展。文化轉型的外在標誌,應該是重新創建中華文化在當代生活和在世界範圍內的生命力;文化轉型的內在標誌,則是重新梳理廣大中國人,特別是“文化人”的集體心理結構。但這兩點目前都還談不上,現在迫切要做的是讓現存文化中比較健康的部分與時代“接氣”,看看還剩餘多少話語能力。這種測試的第一步,應該由覆蓋廣遠的大眾傳媒如電視來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