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善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東南坡下,中山陵以東約1.5千米處,現稱靈谷寺。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
1983年被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紫金山風景區重要景點。現在的靈谷寺是1928年在原寺址建成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建國後改名為靈谷公園,但習慣上仍稱靈谷寺。
靈谷寺有建於明洪武十四年,用磚石砌成的無量殿(又稱無梁殿);還有靈谷塔和三絕碑等勝境;玄奘紀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寺內有放生池、金剛殿、天王殿、無量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等殿堂,寺後有寶訪公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開善寺,靈谷寺
- 地理位置:南京市東郊紫金山
- 著名景點:靈谷公園,供奉寶塔
- 美稱:“天下第一禪林”
靈谷寺前身是處於獨龍崗的開善寺,南朝天監十三年(514年)梁武帝為埋葬寶志和尚,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
梁天監十三年(514年)梁武帝肅衍葬寶志法師於此,建有開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乾符中稱為寶公院。南唐時為開善道場。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寺名為“太平興國禪寺”。元朝及明初稱為“蔣山寺”。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寺名為“太平興國禪寺”。元朝及明初稱為“蔣山寺”。
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因為原寺塔距宮闕太近,同時準備建明孝陵,明太祖把寺廟遷到鐘山東南麓,合為一寺。並賜“第一禪林”,稱為“靈谷寺”。“左群山右峻岭,北倚天之疊嶂,復穹岑以排空,諸巒布勢,若堆螺髻於天邊。”寺廟建成後,明太祖御賜匾額“靈谷禪寺”。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時,臨幸鐘山,御賜“靈谷禪林”匾額,並書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廓”對聯賜寺。 靈谷寺地處紫金山東南麓,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時就已是佛教聖地,梁武帝時,其周圍大小寺院已達70多所。
靈谷寺初建時,規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從山門到大殿,長2.5公里,占地約500畝,僧1000餘人.除現存外,當時還有金剛殿、天王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禪堂、客室、方丈室等。朱元璋曾御筆題額“第一禪林”。
靈谷寺建築(14張)
當時規模很大,占地500餘畝,山門上書"天下第一禪林"。但是建築大多毀於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的兵火,雖然同治年間寺院得以重建,規模已大不如前。今天的靈谷寺是清同治六年曾國藩所修"龍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