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舞(開化香火草龍)(開化香火草龍)

龍舞(開化香火草龍)

開化香火草龍一般指本詞條

龍舞(開化香火草龍),浙江省開化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舞香火草龍是開化縣18個鄉鎮中秋節期間的一種民間習俗,尤以蘇莊鎮富戶村的香火草龍最為精彩。開化香火草龍是用稻草紮成龍身,並插上密匝匝的香火,舞龍時點燃全部香,草龍變成火龍,在月光朦朧的夜色里,煙霧繚繞,香氣飄逸,騰雲駕霧,狂奔飛舞,蔚為壯觀。在舞龍前先要“祭神龍”:擺豬頭香案,焚香燃燭、誦祭祠、放炮奏樂,儀式隆重。龍舞結束,要將草龍送(拋)入河流,意為龍歸大海。

2011年6月9日,浙江省開化縣申報的龍舞(開化香火草龍)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舞(開化香火草龍)
  • 批准時間:2011年6月9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浙江省開化縣
  • 遺產編號:Ⅲ-4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程式,道具特徵,種類分別,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蘇莊鎮汪氏宗譜(康熙二十八年所修譜)記載: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紅巾軍首領朱元璋與陳友諒交戰於江西九江,受挫後退至浙江雲台(即今開化蘇莊鎮)休整。恰逢中秋,當地百姓殺豬宰羊、舞香火草龍犒勞紅巾軍將士。朱元璋觀看後,稱草龍為“神龍”。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派中書舍人葉琛到蘇莊封金溪村為富樓村。村民認為“神龍”應有鑾駕相伴,便扎制了“寶扇”“桂花樹”“人物像”“吉字匾”,還有“蝴蝶”“飛鳥”“天鵝”“魚蝦蚌鱉”等動物與草龍伴舞,增添了蘇莊草龍的特色,這一表演形式一直傳承下去。

舞蹈特色

表演程式

開化舞香火草龍活動一般在晚間舉行,主要分為三段程式:
1.起山月
舞龍前,村民要在祠堂擺起“諸頭香案接龍”,祭祀祖先、主持訓示兩位老者首先點燃香火領著眾人拜天地,謂之“呼龍”,意將“龍”迎來村莊。拜畢天地後,由一“呼龍”者高呼:“祥光朗耀、瑞火輝煌、爆竹齊鳴,迎龍接脈,龍神歸位,百煞避藏”左邊眾人應聲:“人丁興旺,男臻百福,女納千祥,老者蒙安,小者樂順”右邊眾人則應聲:“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民安物阜,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呼龍”完畢,數聲火銃響起,早有準備的人們一擁而上,人人手中舉一個松油火把,快速點燃龍頭、龍身及鸞駕上的香火。此時,全身點橪香火的草龍、宛如一條火龍被高高擎起,由滾地火球開路,從祠堂大門蜿蜒而出,龍前龍後各行一班民樂隊伴奏,嗩吶聲聲,爆竹齊鳴。而各種“簽駕”也伴駕在後、繞莊而去。草龍舞到各家門前,大人便領著小孩燃放鞭炮、點香拜祭。
2.滿山月
這是舞龍的高潮時刻。皓月當空,夜色朦龐,只見一條長長的火龍在剛收割後的田野裡面,飛奔狂舞,上下翻騰,吐雲駕霧,氣勢磅礴,舞龍的村民在這時放開手腳,做出各種優美姿態。舞龍套式繁多,光龍的舞姿就有“蟠龍昂首”“龍身入肚”“懶龍洗鍊”“九曲彎身”“頭翅尼扣”“龍頭咬尾”等。
3.落山月
這是舞龍的尾聲,人們將歡送草龍回歸大海。表演時,小溪兩旁聚滿人群。河邊點燃的一排“松明燈”倒映在河水中,猶如水品宮中的燈火,舞龍隊員們高舉草龍向河裡走去,草龍上的香火倒映在水中、仿佛一條火龍向著河心游去。慢慢地消失於遠方、帶去人們深深的奇托和祝福。

道具特徵

開化香火草龍由龍頭、龍普燈、龍身、龍尾等組成。還伴有“儀仗隊”,民間稱之為“鑾駕”香火草龍製作的原材料主要是稻草、篷條、芋桿、龍香、小木棍等。
龍頭:用篾條製成直徑為80厘米的兩個圈,作為龍頭形骨架。龍頭捆在一條小木扶手上,然後將芋桿分別扎到龍頭各部位、將龍香插在芋秤上,舞龍時將香點燃便呈現出龍的模樣,龍眼由兩捆數十支香組成。
龍普燈:置放在龍頭上端、用一隻嫩南瓜作底,整個瓜面插遍香支而成。
龍身:用稻草編成,一般為60~80米長,內有一條鐵絲,以防舞龍時扯斯、將龍香分左中右三個方向插好,圈下置一小扶手,便於舞龍,這樣紮起來的草龍、看起來更粗壯雄偉。
龍尾:中間用一根1米長的小木棍,用草繩一圈圈繞在上面形成龍尾,舞龍時龍尾會左右擺動
鑾駕:主要指字匾、人物牌、飛鳥、寶扇、桂花樹、火輪、蝴蝶、天鵝、金魚、蝦公、蚌殼、鱉精等,用篾編成的竹牌做底,將文字、動物的圖案用芋秤扎在牌上、然後再插上龍香。
滾地繡球:如手推車般,外圈著地滾動,內圈插置香火,推動時如一隻紅球在地面上打滾。

種類分別

開化縣的草龍遍及面廣,通過對全縣的民間藝術和文化遺產的發掘調查,全縣多數鄉鎮都有草龍的活動流傳。草龍的品種也千姿百態,城東、城北的草龍小型靈活,北鄉的草龍粗重壯實,西鄉的草龍身長百尺、多節組合、眾人迎舞。在古田山區裡的蘇莊草龍,是開化香火草龍的精粹。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開化香火草龍是民間敬龍、崇拜龍的民俗活動,是對神靈的一種虔誠祭祀。通過迎龍、舞龍,感謝上蒼龍神施捨恩澤,祈求它造福人間,保佑天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充分體現了農民的美好心愿。開化香火草龍,是農村中的大型廣場文化,表演鄉土文藝,展示農民自己的絕技絕活,弘揚民族民間優秀文化。
(一)對原始圍騰文化的信仰和傳承
縱現香火草龍儀式的整個過程,任一環節無不顯現出對遠古文化的敬仰、崇拜之情。對遠古人民來說,舞龍或許是最好的寄託方式。舞草龍文化之所以能長期在人類的歷史當中得到延續和延伸,這是最基本的內因。
(二)健身價值
在整個舞龍過程中為了增強了舞龍的難度和香火草龍的觀賞性,人們還需要儆出各種不同的舞蹈姿勢。在這過程中,人體肌肉的不斷伸展收縮,鍛鍊了人體肌肉的抗疲勞能力和心肺等內臟器官的抗負荷能力,這使其耐力素質得到了發展。香火草龍能有效地發展人體的力量、耐力、靈敏、速度等素質,具有顯著的健身價值。
(三)健心價值
開化地區多山,先民多生活在交通不發達的地區,千百年來,他們各自生活在閉塞的環境裡,與外族、外界接觸甚少,在此緩慢發展、自然純樸的生態環境中,人們在生產勞動之餘,也需要文化娛樂活動。香火草龍正是滿足人們的這種身心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成為當時人們在封鎖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的主要娛樂方式一種,以調節人的心理情感,使人的心理更加豐富、充實、平衡。
(四)文化社交價值
開化先民多散居在山高路險、交通不便的區域,他們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社會交往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中秋時節舉行一場舞龍盛會,能夠吸引各族人民歡聚一堂。為開化地區的經濟貿易、文化共享搭建了一個可供交流的體育平台,有助於改善民族關係、增進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
(五)融合多元文化,使草龍藝米生命日久彌新
開化香火草龍是在農耕時代對保護神的祭祀中孕育而生,是以感恩與祭祀為目的,明顯帶有收穫後歡慶的喜悅,而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和文化的交融,慢慢的形成了一個集氏族文化、道教、佛教文化於一體的一種祭祀先祖和遙望未來的群體性活動。舞草龍給人們帶來的愉悅是當地其他民間文化活動無可替代的,能長期在中秋節活動中得以傳承,草龍文化的融合功能提供了巨大作用。

傳承狀況

(1)開化香火草龍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革,一些傳統民俗日益淡化,傳統節日逐步由現代節日代替,舞龍在廣大農村中的展示平台日益減少。
(2) 開化香火草龍傳承狀況良好,村裡有自己的舞龍隊。作為傳承教學基地,蘇莊鎮初級中學也培養了一批少年舞龍隊。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較多,舞龍技藝傳授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
(3)開化縣是欠發達山區,保護經費欠缺是一大瓶頸,儘管國家對於“非遺”項目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撥款也逐漸增多,但僅能滿足基本需求,活動的開展與傳承都需要很大的費用,經費捉襟見肘。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開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龍舞(開化香火草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龍舞(開化香火草龍)項目保護單位開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獎項榮譽
1996年10月,開化香火草龍參加衢州市金秋藝術節表演,獲金獎。
龍舞(開化香火草龍)(開化香火草龍)
開化香火草龍
2000年,開化香火草龍參加浙江省廣場文化藝術節,獲優秀表演獎。
2001年,開化香火草龍參加衢州市古城文化旅遊節,獲銀龍獎。
2004年,開化香火草龍參加衢州市國際孔子文化節,獲金獎。
2006年,開化香火草龍參加“龍起三衢”衢州市元宵活動,獲一等獎。
(獎項榮譽信息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