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源
在城市化迅速發展的社會,漸漸湧現出這樣一群人,他們可以三分鐘一見鐘情,五分鐘談情說愛,七分鐘私定終身,他們被人稱之為“閃婚族”。
談到婚姻,自古以來就是人生的大事,既然是大事,當然不可草率的肆意為之。往往在緣定終身之前,一定是有著牢固的感情基礎,和對對方的深刻了解,再到最後雙方父母的見面,最後才喜結良緣。可時代在變,社會的風俗也在變,過去的那些老一套規矩,在深受城市文化薰陶的80後們的面前,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社會現狀
婚約關係
在江西安義農村,青年男女以簽訂協定方式迅速確定戀愛、婚約關係,並在男方交納數萬元“婚約保證金”後一同外出務工、非婚同居。
《北京娛樂信報》)記者關注此事是因為少了“戀愛”的環節,並引發諸多矛盾,這是當然的,但探尋其特定的背景更有價值。
農民一旦成為民工,就意味著背井離鄉,擁有“民”和“工”雙重角色,擁有都市和鄉村兩片天空,擁有兩個世界的思想觀念。
民工群體固有的婚姻上的渴求
在此背景下,鄉村“閃婚族”出現了,它不似舊時“指腹為婚”的被動,不似都市流行的“閃婚族”的浪漫,更多的民工群體固有的婚姻上的渴求與無奈,是向需要妥協的解決辦法之一
中國每年有2000萬農民外進城務工,這一群體裡的戀愛常常淹沒於生計賺錢的過程,淹沒於非城非鄉、亦城亦鄉的困境,淹沒於都市的另類目光。民工的根依然在鄉村,雖然戶籍制度有所改善,但實質變化不大。都市戀愛必須與鄉村婚姻結合起來,這種結合卻缺乏融合的條件,比如思想觀念差異、享受不到探親假待遇,等等。
關於“保證金”
婚姻不能沒有戀愛過程,金錢“約”不出幸福,“
保證金”加上同居並不代表婚姻的穩定,這些情、理、法意義的指責很有道理。但很有道理的事情多,拿什麼斷掉鄉村“閃婚族”的後路?如何解決鄉村另類“閃婚”的矛盾?社會為解決民工婚姻問題做了哪些事情?這些問題足以讓“很有道理”的道理無以應對。
過多的責難和解決策略的缺位,這就是社會的悲哀所在。作為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要著力營造有利於民工愛情、婚姻質量提高的社會環境,需要從法規保障、政府引領和社會努力等渠道解決問題,民工遇到的難題多而迫切,“閃婚族”現象應及早重視、解決為好。
時代變了,觀念變了,現如今似乎流行這族那族的,月光族、拼車族、御宅族、啃老族、腐女族、丁克族......,諸如此類一大堆,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族”當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也許80後、90後出生的人習慣按族來歸分。
觀念理解
閃婚族不是什麼新名詞。
閃婚族當然不是什麼新名詞,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就連戀愛婚姻的程式也可以變得更簡單更快捷。閃婚一族說,3秒鐘足以愛上一個人,8分鐘足以談一場戀愛,13小時足以確定伴侶結一次婚。閃婚族的隊伍似乎越來越壯大,根據網上調查,超過6成的網友都表示身邊有認識6個月以內就結婚的閃婚族;有律師也稱經手的離婚案件至少4成都是閃婚的夫妻;有徵婚網站統計顯示,通過網路走向婚姻的會員,超過三分之一都屬於幾個月之內的閃婚。
閃婚確實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箇中利弊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那么什麼是“閃婚”呢?
“閃婚”,顧名思義是指認識不久便閃電般結婚。這些閃婚族從雙方互相認識到結婚的時間都在半年以內,不少人甚至僅僅認識1個月左右就開始考慮結婚。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男女雙方從相識到相愛相戀到走進婚姻的殿堂,少則也有一年之餘,多則甚至十來年,因為從陌生到相識到了解以至相愛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對一個人的真正的了解當然也不是幾天幾周幾月就能辦到的,愛可以一見鐘情,婚姻再怎么也難於做到,畢竟婚姻不是兒戲。但為什麼80後、90後閃婚者越來越多?閃婚族為何如此迫不及待要閃電結婚。
閃婚的原因
為了捉住青春的尾巴
80 後出生的人,2009年最多也才28歲,按照現代的觀念,30歲以前結婚都不算晚,所以心理上應該不存在因為怕年紀大了娶不到老婆或嫁不出去的擔憂,但不能完全排除極少數人特別是80年代初出生的人存在心理上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對象而焦急的可能,特別是某些來自傳統家庭或農村的人,25歲之後就覺得自己年紀較大,再過幾年就三十而立了,再不結婚就青春已逝,所以急於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在這種急於找對象解決終身大事的心理支配下很可能草草了事而閃電結婚。
一見鐘情閃電結婚
個人觀念與性格特質則是80後閃婚流行的主要原因。對於70以前的人,觀念上仍是比較傳統,大多數甚至都是靠媒人或熟人牽線才認識,然後是馬拉松式的戀愛,對於結婚一事是萬分的慎重,認為婚姻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愛情上有“一見鐘情”,但一涉及婚姻就會慎之又慎,所以即使存在一見鐘情也很難在婚姻問題上做到快速進入。而80後觀念上則相對較新潮,做事不喜歡婆婆媽媽,他們是伴著電視電腦長大的一族,能接受一切可能的新事物,在他們的觀念里,能否結婚,其實第一面就能判斷了,不管這種判斷有多么的輕率甚至是錯誤的,但由於他們觀念里可以接受,一見鐘情也就見怪不怪,閃婚也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據網上針對閃婚的一項調查顯示,62%的網友認為男女雙方的第一次見面對雙方最終能否結婚有決定性意義,僅有不到2成的網友表示不相信“一見鐘情。”
物質交換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抱著功利目的而閃婚的,而並不管是否有愛情,一切從實用出發,只要能達成個人目的,比如升官、發財等等,於是就不會考慮兩人是否適合結婚,這實際上是一種赤裸裸的物質交換式婚姻。另有極少數閃婚是因為遊樂人生,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不是心急的問題,不是觀念或性格特在質的問題,也不是功利的目的,而是人生觀出現了問題。
客觀因素
閃婚的增加除了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在推波助瀾。據一名從事離婚訴訟的資深律師稱,這幾年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在閃婚之後離婚的夫妻越來越多,特別是2001年後,隨著新婚姻法的實施,閃婚的人多了,離婚也多了。律師分析,2001年 中國對
婚姻法進行了重大修改。以前規定青年結婚之前必須要開具單位證明,離婚的時候同樣需要單位證明,而新婚姻法實施之後,單位證明在結婚和離婚的時候都不需要了,程式的簡化客觀上有助於閃婚的實行,結婚變得容易了,婚姻似乎不再是限定人身的囚牢,離婚也沒以前那么複雜或傷筋動骨。
思考評論
閃婚說明了什麼?
“閃婚”因何有如此魅力?,如今社會處於轉型期,受西方文化影響,人們思想較過去開放,且因生活節奏快,人們各方面都講求速成。另外,個性化的時代也強化了個人“跟著感覺走”的意識。
個性化的時代引領人們“跟著感覺走”的意識,可當婚姻也成為可以感覺、可以遊戲、可以利益交換的工具之時——閃婚就“閃”出了赤裸裸的社會浮躁。
我們如何看待
閃婚族隊伍越來越壯大,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應如何看待?首先作為非當事人的父母親戚朋友或公眾對閃婚應有寬容之心,不要一味地指責或批評;其次作為經歷閃婚的當事人,要理智地看待閃婚可能帶來的弊端,閃婚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對婚姻不負責任,戀愛時間短可以在婚姻內多加強溝通,學會互相發掘對方的優點,不要閃電結婚又閃電離婚。另外對那些打算閃婚的人,一定要慎重看待閃婚,萬不可跟風拿自己的婚姻大事當兒戲,雖然離婚較之以前容易了更人性化了,但無論如何閃婚也是結婚,特別是對女孩子離婚之後的再怎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有貶值,對今後的生活不可避免會有衝擊,所以當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