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町行政村隸屬盈江縣平原鎮,地處盈江壩中部大盈江中游北岸,位於平原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邊,地勢東北偏高、西南偏低。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下轄10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14.72平方公里,海拔83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793.1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豆類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14.72 km
- 海拔:830 m
村情概括,氣候經濟,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括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平原鎮門町村
該村距縣1.8公里。門町為傣語,門:圓或圓滿;町:意為圓滿之村。以村委會駐門町得名。轄門町一、二、三,弄恍、拉洪、拉勐、姐滿、戶回、戶蚌等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04戶,有鄉村人口2317人,其中農業人口2317人,勞動力139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99人。
全村有耕地面積2594畝,人均耕地1.12畝,林地4155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19.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5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境內有雲南最長的公路橋--拉賀練大橋,還有著名的允燕塔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水利條件優越,交通方便,各村寨均通簡易公路。
氣候經濟
全村國土面積14.72平方公里,海拔83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793.1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豆類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841.91畝,人均耕地1.74畝,林地4154.5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73.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境內有雲南最長的公路橋--拉賀練大橋,還有著名的允燕塔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水利條件優越,交通方便,各村寨均通簡易公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94畝(其中:田2139畝,地455畝),人均耕地1.12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豆類等作物;擁有林地41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3.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畝,主要種植咖啡、毛葉棗、堅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391畝,其中養殖面積121畝;荒山荒地2148畝;其他面積901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全村504戶通自來水。有504戶通電,50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的農戶為50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4戶(分別占總數的100%)。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7輛,農用車27輛,拖拉機9輛,機車50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39畝,有效灌溉率為82.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3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2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7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3戶。全村7個自然村全部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4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2.14萬元,畜牧業收入535.2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23頭,肉牛43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31.59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9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81.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3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1.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6人 ,在省內務工116人,到省外務工5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5戶,共鄉村人口2344人,其中男性1173人,女性1171人。其中農業人口2344人,勞動力1349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3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町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25人,中學生9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738.9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9.59萬元,有固定資產710.4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19.6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無圖書室,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二、城郊3個自然村土地被徵用,人多地少; 三、2個自然村無公廁,無文化活動室; 四、公路上片的5個自然村就醫遠,村內道路差,部分耕地無堤壩,易成水災。。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一、城郊的3個自然村發展旅遊業和農家樂餐飲業, 開發蔬菜、水稻、甘蔗特色產業生產區。 二、公路上片的4個自然村大力發展甘蔗、水稻產業,努力提高單產;利用山地資源發展堅果、咖啡等經濟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