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災告警請行實政而答天戒折代屠侍御作》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門災告警請行實政而答天戒折代屠侍御作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奏為門災告警,請行實政而答天戒,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以十六日未明,太和門郁攸為災。臣趨視撲滅,棟柱皆毀,瓦鐵俱飛,朝班品級山因為摧折,百官倉皇,市里變色。臣伏驚疑,可異者三焉:
伏計太和門體制崇嚴,工材堅緻,峻巍十餘丈,墉厚七八尺,守者雖有弗戒,火焰何能上揚?可異一也。
太和門者,正朝之門也。古者明堂布政,王立門中,故閏字之文,以王居門中為義。至今猶有御門之典。乃火起貞度門旁,而災施太和門上,可異二也。
正殿門階,非徒嚴蔽防,亦以行典禮。方今春明在邇,朝賀、大婚、親政、歸政諸大典禮,聯翩接舉,而門兆焚如,修之則為時不及,不修則行禮無地,可異三也。
夫正殿慶時,忽示此變,咎徵之來,不得謂天鑒之遠也。伏讀明詔:警戒百工,寅畏天威,益加修省。臣民捧誦,莫不震動愉悅。臣竊謂修省者,當以實心實政,乃能上慰天戒,感召祥和。震動之餘,敢為皇太后、皇上陳之。
臣聞五行之運,木盛生火。方今三海土木歲月未已,萬壽山及圓明諸園聞次第並修。內幣既空,則派直省督撫籌金數百萬,甚非所以示恭儉之德也。即謂聖母憂勤於累年,優遊於暮歲,宜稍營繕,以供頤養。天下臣庶,沐浴恩澤,亦以為宜。然臣謂皇太后受天地之眷顧,承祖宗之付託,以四海為池,八荒為囿,天下為家,生民為體。如使復祖宗之故壤,安小民之生業,樂游可也。今安南失,緬甸亡,藩籬盡撤,是家具不完也;奉、粵水,江淮旱,小民流離,是骨肉不保也。夫國家無門牆垣屏之蔽,而內以園囿為固;小民無片瓦一椽之棲,而上以宮苑為樂,恐未可遽即安也。昔隋煬帝為西苑,而唐人有之;宋徽宗為艮岳,而金人遷之。今瓊島之石洞,即花石綱之故物也。然而徙此則可為動心也。以皇太后聖明,豈不知此?徒以倦勤之故,欲于歸政後稍娛晚暮耳。然臣以為自娛雲者,匹夫之事,非在上之事也。天下危器也,可操而不可縱也。故先王戰戰慄栗,日慎一日,一刻怠皇,則叢脞乘之,一時佚樂,則危亡隨之。故天寶淫侈於暮歲,明皇遂以幸蜀都;南宋歌舞於湖山,謝後遂以遷燕市。方今民窮財盡,夷狄逼迫,天其或者以土木之故告以火災耶?誠使皇太后、皇上鑒唐、宋之轍,覽花石綱之事,當經營國家,不能以一日安其暇,斂於民,為敵人營苑囿哉?
竊計大內宮殿已多,廣廈細旃,講求政治,或幸三海,瑩養心神,足以為樂,何必遠營三山舊苑於數十里外耶?又聖躬安處,宜尚森嚴,深宮禁城,日警無怠。伏請皇太后還居大內,以昭尊重。三海宮殿,只修備游幸。臣請罷不急之工,以奉天戒也。
臣又聞陰陽之微,鬱蒸生火。方今下情壅塞,障蔽蒸郁,未有甚焉者也。天下危殆汲汲,朝不保夕。中外大小臣工皆知天時人事,危亂將至,有亡金敗明之禍。私坐相視,終日嘆息,而箝口結舌,坐視危亡,同歸於盡。自親臣、樞臣,不敢請對密言;九卿、百司,不敢聯章伏闕極言。鹹慮觸犯忌諱,畏憚莫敢發。其布衣下士,懷忠抱憤,上書陳事,又格而莫達。皇太后、皇上孤立於上,欲知天下之安危,何從得之?尊則至矣,危亦甚矣!養成此風,可為寒心。今忽有正門之災,撤去重垣,中外洞通,意者天心默佑,隱示警厲,使宮廷絕去壅隔耶?誠使皇太后、皇上仰體天意,紆降尊嚴,稍變成例,使臣下人人得盡其言,天下人人得獻其才,下情既通,士氣自起,則宴居深宮之中,洞達萬里之外,易危為安,其效可睹。
臣近覽國勢,閱事變,惴惴過計,更有請者:頃自琉球滅後,安南失,緬甸亡,高麗日有禍,藏釁又萌芽矣。俄築鐵路,將至琿春而迫盛京,英窺滇、藏,法伺越、滇,日本蕞爾小島,近君臣改紀,漸至富強,日夜謀我。而內地江淮河隴之間,多理教、哥老會民,川、楚、滇、黔、江、粵,則天主教民,遍地皆是,鹹蓄亂釁。而我人情惰媮,政事無紀,財窮兵弱,國勢搶攘。自今歲來,水旱洊告,小民盪析,顛撲餓死,不可勝數。京師地震山頹,大風拔木百餘。尤可駭者,永陵為大水所沖,圮裂坍壞,凡十八山風水遷改。發祥之地,岸谷告變,震動非常。近者聖母功成,親授大政,又逼嘉時,宜征休祥,而太和門又火。大災異變,更告疊至,聖心未感動,則又賡續以示之。天心仁愛,得無為非常之警耶?不然,何其頻復而諄切著明若斯也。
臣伏念我聖清之受命有天下也,二百餘年矣,太祖、太宗百戰締構於前,聖祖、世宗宵旰經營於後。自時厥後,列聖繼武,境土日辟,四夷斂衽,悉主悉臣,何其盛也!今深目高鼻之夷,交臂內地;藩屬盡剪,將及腹心;上下愁苦,坐視待亡,無所為計,何其痛也!臣每念此,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仰屋輟箸,涕泗滂沱,不知憂之從何來也。毣毣之愚,竊願言者有三事焉:
洪惟皇天不惠,使我國家洊遭不造,文宗顯皇帝神武懿恭,將定禍亂,而遽登遐,此我國家一危釁也。幸皇太后天縱聖明,手夷大亂,令天下之民,父子相保,夫婦娛樂,皇太后之德也。
穆宗毅皇帝仁孝英明,發奮圖治,天下欣欣想望盛強,大業未就,中道摧阻,此又我國家一危釁也。皇太后乃屈哀損痛,選立皇上而安定之。訓政十餘年,兵革不試,天下乂安,此又皇太后之德也。
今皇上春秋鼎盛,仁孝恭儉,而更政未久,艱大並投,內無魁壘體國之大臣,外鮮威重宿望之將帥,旦夕有事,措注罔倚,臣民私憂以為亦一危釁也。皇太后上承付託,以國為家,睹國勢之無紀,懍天命之無常,雖懷恭謹之心,慕歸政之美,當亦怵惕而難安,顧視而莫舍也。
昔高宗純皇帝既嬗寶位,猶統大政。是時仁宗睿皇帝睿聖天縱,春秋已盛,豈不能付託哉?誠以天命可畏,不敢自暇逸也。臣愚竊願歸政之後,中外臣工有緊要章奏,仍達慈鑒,請下之九卿,令擬定章,昭示外廷,俾皇上既得稟承,臣庶有所怙恃,天下幸甚。臣請章奏得請懿旨一也。
天下之命,懸於人君,君德修明,在乎典章。我聖祖親政之後,典學尤勤。皇上雖天亶厥聰,尤當法祖。今雖親裁大政,仍宜專以典學為先。宋臣程頤謂人主親宦官、宮妾之時少,而親學士、大夫之時多,則治。昔穆宗毅皇帝時,師傅之外,親賢則有惠親王、恭親王,老成則有祁雋藻、翁心存、李堂階,雜置左右,以成聖德。今亦宜妙選方正耆艾、深通學術之士以充左右,備顧問,弼聖躬,論治道。所讀之書,請自列聖聖訓外,通諸經之義理,熟通鑑》之治亂,若宋臣真德秀之《大學衍義補》,次第講求。俟聖學益深,聖德益懋,更政漸久,國勢漸安,皇太后乃退卻深宮,頤養聖壽,乃為安也。臣請親政仍專典學二也。
樞輔者,地近任重,所以弼違沃德,毗左庶政,調燮陰陽,式是百司,自親王、大學士之尊,苟非其人,不輕任使者也。今國勢危迫,民生困苦,樞臣在位已數年矣,上之不聞啟心弼德以宣上美,下之不聞進賢退不肖以通下情,屍位保祿,從容拱手而已。使有忠憤之心,當此時艱,豈肯閹然伴食,絕無忠益之謀、憂危之論哉?雖無大惡,成效已睹,此豈足與濟時艱者乎?故群僚望風,以畏懦為成老,以緘默為謹厚。游宴談諧,寡經國事,職事不舉,廉恥漸喪,言路閉塞,氣節摧靡,職由於此。品級山之壞,殆以具位負職,故天譴及此,豈無意乎?夫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又古者災異策免三公。邇者災變迭告,不聞樞臣上書引罪,請自免謝。何泄泄若此?臣見小民一家一肆之微,猶慎選主者。天下為百神所宗主,生民所託命,而顧可與一、二庸人共之耶?時患方大,亟須卓犖之才,非容悅之臣所能支柱。請令樞輔諸臣,虛己省愆,不能者止,無妨賢路,妙簡公忠宏遠之士以濟艱難。臣請樞臣宜加慎簡,三也。
然政之本原,治之肯棨,則在君心之操舍而已。其操舍在深宮方寸之間,其安危著天下國家之表,其災祥見於天人交孚之際,如響則斯應,其效不爽。臣竊維火者,革故鼎新之象也。太和門者,懸法之象魏也。而有災警者,天故以維新庶政,表正百度也。
凡法立久則弊生,令行久而奸起,於是,祖宗法制之美,為奸吏弊竇之叢,至於今日,不稍變通,無以盡利也。無精心以圖之,則良法皆苟且;無實心以行之,則美意皆具文。當積弊之後,非雷霆震厲,無以去淤;方謀新之始,非日月清明,無以成理。
臣請以近事驗之,當同治初年,危亂交乘,皇太后有怵惕之容,有厲精之氣,開誠心,布大度,用人不次,受諫如流,此中興所由來也。今國勢雖盛,然皇太后察今日圖治之心,與同治初年何如乎?想聖明必自審之也。故臣今者不患財窮兵弱也,而患宮廷無欲治之心而已。以中國萬萬里之大,人民之眾,二帝、三王法治之美,列祖、列宗締構人心之固,皇太后、聖上聖德美,欲仁得仁,豈患強弱哉?亦在先治其心而已。
伏願皇太后、皇上懍天戒,畏命岩,無忘庚申之變,復勵圖治之心,特下哀詔,素服避殿,減膳撤樂,恐懼修省,求言圖治,略崇高貴重之勢,決壅塞郁滯之情,求直諒極諫之人,推深通治術之士,開懷收納,降禮尊賢,詢政事之得失,察生民之利害,訪人才之賢否,諏風俗之盛衰,審外夷之形勢,咨邊防之緩急,常置左右,皆令詳對,斟酌古今,損益中和,次第興革,一新治象,以祈天永命,上奉宗廟,下遍群生,天下幸甚。伏維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