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一卜槐》是田培良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10年5月。
《門前一卜槐》描寫的是陝北農民白進勤15歲致殘後,為了生存,以頑強的毅力同命運抗爭、用超凡的勇氣向貧窮宣戰的經歷,以及他進入東方路橋集團後,在丁新民的幫扶下一步步由弱變強、由窮變富的奮鬥歷程。《門前一卜槐》寫出了丁新民作為一個新型民營企業家在思想情感與精神層面的高度,使丁新民這一人物因為其人情與大義,分明地區別於某些只追求經濟效益的所謂的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門前一卜槐
- 作者:田培良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字數:25萬字
- 首版時間:2010年5月
內容簡介,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作品描寫了15歲便遭遇截肢之痛的主人公白進勤進入東方路橋集團之前的苦難經歷和艱難奔波,白進勤進入東方路橋集團,結識集團總裁丁新民並與之成為“對兒紅”之後,改寫了他的人生履歷與命運,使他由一個殘疾的鄉村窮孩子轉變為一個有幾百萬資產的富裕戶,由一個文化水平不高只求個人溫飽的“鍬頭隊”打工者,成長為一個富有現代企業管理意識的、帶領民工共同富裕的共產黨員、民工聯隊隊長的歷程,意在肯定白進勤不屈的意志力以及丁新民致富不忘義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指出了他們這種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對他人、對社會的積極作用。
作品鑑賞
深知奮鬥艱難的人才會體會到支持的溫暖,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也自然會注目那些對社會有意的人。這句話概括出了白進勤和丁新民的內在情感與價值取向。該作品中白進勤、丁新民二位人物的相遇、相知、相助故事的再現,對當代社會價值體系衰敗、金錢與利益橫行,民眾和領導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走向敵對狀態的社會現狀來說,該作品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為社會亟需一個契機來證明並告之底層民眾:他們的生存還有希望,他們的身邊還有真情,他們的生活還有知冷問暖的領導存在。而底層民眾也正需要一種堅持和積極的精神來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抵禦生活中的種種焦慮與挑戰。《門前一卜槐》恰恰滿足了來自現實的兩方面渴求,及時地把社會需要的像丁新民這樣的典範人物表現了出來,把人民需要的精神弘揚了出來。一方面,白進勤的不幸與幸福的故事說明,肢體殘缺固然是可怕的,但是比肢體殘缺更可悲的是精神的殘缺,一個人,只要心靈是完整的,是真誠的,是堅強的,是充滿愛和感激的,那么他的生命才是完整的,才是最美的人生。另一方面,作為社會的中堅,財富的受益者,丁新民的正直、擔當與悲憫,為下級和民工兄弟傾盡心力的付出,使人們更加堅定了生存的信念和希望;同時,也使那些同為“父母官”者反視其所作所為,為那些沒有話語權甚至生存受到挑戰的底層民眾如何真正地體恤民情民意提供了一個範例。
作者對東方路橋集團總裁丁新民的認識,明顯地區別於不少報告文學家對企業家的認識角度,他看到的不光是丁新民的外在行為,而是他的新型管理理念與農民工在情感溝通過程中心靈波動的內在意義,鑒於農民工的尊嚴和形象被長期忽視和歪曲的現實情形,丁新民著力確立農民工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和一個光榮的勞動者、獻身者形象的塑造,他甘願在壓力和自我奉獻的同時使東方路橋的農民工終於在精神、物質等方面的面貌煥然一新,這裡站起來的不僅僅是白進勤,而且是成千上萬個的真正的人,是成千上萬個從精神到物質都漸漸富裕起來的新型的農民工大軍。《門前一卜槐》寫出了丁新民作為一個新型民營企業家在思想情感與精神層面的高度,使丁新民這一人物因為其人情與大義,分明地區別於某些只追求經濟效益的所謂的企業家。
作品評價
該作品不僅有力量而且有情感,它以樸實無華的日常敘述寫人訴情,作者決沒有那種居高臨下寫作的姿態或者把自己置身事外,他用一枝素筆與讀者促膝談心。該作品看起來沒有正面的去論辯什麼問題或者是針砭時弊、或者就某個社會問題展開思辨,但是它確實有一種思辨的力量。(《文藝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門前一卜槐》 | 2010年5月 | 作家出版社 | 978-7-5063-5332-8 |
作者簡介
田培良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實踐雜誌社副總編。2008年至2010年他先後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好人丁新民》和《門前一卜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