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蘆都轉鹽運使,鹽務管理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蘆都轉鹽運使
- 機構職能:鹽務管理
長蘆都轉鹽運使,鹽務管理機構。
長蘆都轉鹽運使,鹽務管理機構。原駐滄州(今屬河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移駐天津。元初設河間鹽運司,泰定二年(1325)改為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迄明又改為河問長蘆都轉運使,永樂時省“河間”兩字。清沿明制,設長蘆...
都轉鹽運使 都轉鹽運使,鹽官名。清初於長蘆、山東、兩淮、兩浙、兩廣等產鹽省份設立。主管該省鹽務。元明兩代設都轉運鹽使,清改為都轉鹽運使。
“蘆台玉砂”話蘆鹽(吉朋輝)長蘆鹽運使署何年移駐天津(王勇則)長蘆巡鹽使司的兩專家(王惜偉)乾隆皇帝巡閱豐財鹽場(靳雲璋)《長蘆鹽法志》中的天津史料(繆志明)長蘆鹽運使周學熙(陳凱)嚴復長子嚴璩曾任長蘆鹽運使(嚴孝潛)王襄供職長蘆鹽業(章用秀)長蘆鹽務專家曾仰豐(王勇則)最後一任長蘆鹽...
景泰二年八月十九日,在升任都給事中不到一年,明代宗升金達為河間府長蘆都轉鹽運使,從三品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那年他37歲。金達到任後,在位五年,他痛革流弊,從體制上革除貪腐,別立條格,民商皆便,長蘆鹽場面貌一新,在朝中聲譽日隆。不料一病不起,於景泰七年(1456年)十月十三日卒於任...
轉戶部郎中。後出京任長蘆都轉鹽運使,鹽運多視為利藪,顯秉性清介,廉潔自律,辭職歸,兩袖清風,舊時田宅,未增一畝一椽。晚節益自好,以厚譜終其身。好吟詩。所居之地有獨山,最高處名殿峰,劉為作記,嘗與其友月夜登絕頂大叫,自謂不減阮嗣宗長嘯蘇門之趣。著有《獨山草堂詩集》。
徐問,字用中,武進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廣平推官。遷刑部主事,歷兵部,出為登州知府。地濱海多盜,問盡捕之。調臨江。修築壞堤七十二。轉長蘆鹽運使。運司故利藪,自好者不樂居。問曰:“吾欲清是官也。”終任不取一錢。累遷廣東左布政使。嘉靖十一年以治行卓異,拜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獨山州賊蒙鉞...
張鎮芳(1863年—1933年),字馨庵,河南項城閻樓人,乃袁世凱兄嫂之弟。清光緒進士。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1914年調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與朱啟鈐等同被列為“七凶”。袁死後參與張勛復辟,任內閣議政大臣、度支部尚書,復辟失敗後...
元統一中國後,大規模擴展河北鹽業,設定河間都轉鹽運使司,所轄鹽場多達22場,鹽產量基本穩定在8萬噸左右。明洪武元年(1368年)與滄州長蘆鎮置北平河間鹽運司,次年改稱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以長蘆為鹽產總匯之區,後簡稱長蘆都轉運鹽使司,河北鹽區由此以長蘆為名,所產之鹽稱為長蘆鹽。新中國成立後,...
授翰林院國史館編修,歷任會試考官,廣東布政司參議,浙江按察使副使,陝西布政司參政,江西按察使,補長蘆都轉鹽運使等官職。《江南通志》《廣東通志》具有記載。著有《補念詩稿》,《錫山秦氏詩鈔》收錄其詩11首《錫山秦氏文鈔》收錄其文章3篇,《梁溪詩鈔》收錄其詩1首。此廷試卷進呈,世祖閱至第三人卷...
同治十二年進士,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為從二品官員,亦有政績。清光緒十二年(1886),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季邦楨、原津海關道周馥、天津道萬培田三位外籍宦津官員,聯合請示直隸總督李鴻章,要求建立一所專門收教外籍生員的書院。經李鴻章同意後,周馥等隨即在三岔河口水師營東(金家窯大街東口...
順治八年(1651)二月,由監生授通政司副理事官。五月,遷大理寺副理事官。順治十六年(1659)八月,遷刑部郎中。順治十八年(1661)十一月,授長蘆鹽運使。康熙七年(1668)二月,授右通政。康熙八年(1669)十月,轉左通政。康熙十年(1671)四月,遷太僕寺卿。尋洊遷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康熙十二年(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