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無球莖,高6-38厘米,直立或匍匐狀,莖被短腺毛。葉互生,淡綠色或紅色,線形,扁平,長2-12厘米,寬1-3毫米,上部葉伸直,下部葉下彎成支柱狀;托葉通常不存在,稀退化成毛狀;葉柄與葉片常不易區別,有時比葉片狹,被短腺毛或無毛,無毛部位長0.8-2厘米;葉片部位被白色或紅色長腺毛。花序與葉近對生或腋生,長6-30厘米,具花5-20朵,被短腺毛;苞片長1.5-7毫米,線形,被短腺毛;花柄長6-10毫米,被短腺毛;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披針形或長圓形,長約4毫米,被短腺毛,全緣或具腺齒;花瓣5,具脈紋,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約6毫米,白色、淡紅色至紫紅色;雄蕊5,長約5毫米,花絲扁平,花葯縱裂;子房圓柱形、倒卵形或近球形,胎座3;花柱3,每個二深裂至近基部,頂部常向內彎卷。蒴果倒卵球形,長4-6毫米,果爿3;種子多數,細小,黑色,種皮脈紋加厚成蜂房格狀。花果期全年。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600米以下的潮濕曠地或水田邊。
地理分布
栽培技術
溫度控制:播種時最低溫度要達到15℃以上,生長期越冬的最低溫度,要在10℃以上,北方地區要在溫室內越冬。
育苗方式:需在育苗箱或穴盤內播種育苗,育苗箱或穴盤需放入溫室或小弓棚內,不宜在露地育苗。
基質的選擇與配製:基質應選用比較疏鬆,持水能力較強的基行質,配製時宜有石,椰糠,泥炭等材料,也可用市售的育苗基質。
基質消毒:播種時基質要進行消毒,以防病害,基質應曬乾用,播種後用消毒劑將基質浸透。
播種量:每穴1~2粒。
播種方式:因種子細小,不便操作,特將種子固定在吸水紙上,一個紅圈內有一粒種子,播種前將種子連同吸水紙一起剪下,用尖咀攝子夾住吸水紙,擺放在基質基質表面。
覆蓋:種子具有好光性,萌發需要適當的光照,播後不用覆蓋。
噴霧保濕:播後基質要經常保持濕潤,可用細霧噴水,也可從盤底浸水,用水要經消毒,消毒劑可用強氯淨或百毒殺,相對濕度保持在90%左右。
遮陽:播後和幼苗期都不宜強陽光照射,需用85~90%遮陽網遮陽。
出苗:溫濕度適宜時,出苗最快需25天左右,最慢的2個月後才出苗。
苗期防病:幼苗生長較慢應注意防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定期噴霧。幼苗要防止雨淋。
移苗:幼苗5公分高再移入盆內培養,移苗時一定要帶上護根,栽植宜深一點,每次比原土面深埋一公分,最好經二次移栽後再上盆培養,苗健壯葉長美觀。
主要價值
可作為新奇盆栽植物觀賞,但也在溫暖地區用於點綴沼澤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