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
草本,高7-15厘米。莖平伏,上升或直立,多分枝,莖和枝上被疏生向上的白毛,有時僅節處有毛。葉為三出羽狀複葉;托葉卵形,長3-8毫米,比
葉柄長或有時近相等,邊緣通常無毛;葉柄短;小葉紙質,倒卵形、寬倒卵形或倒卵狀楔形,長5-18毫米,寬3-12毫米,先端微凹或近截形,基部楔形,全緣;下面
中脈及邊緣有毛,
側脈多而密。
花常1-2朵腋生;小苞片4,較萼筒稍短、稍長或近等長,生於萼下,其中1枚很小,生於花梗關節之下,常具1-3條脈;花梗有毛;花萼膜質,闊鐘形,5裂,裂片寬卵形,有緣毛;花冠上部暗紫色,長5.5-7毫米,旗瓣橢圓形,先端微凹,下部漸狹成瓣柄,較龍骨瓣短,翼瓣狹披針形,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鈍,上面有暗紫色斑點;雄蕊二體(9+1)。莢果橢圓形或卵形,稍側偏,長約3毫米,常較萼長1.5-3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東北、華北、華東(包括台灣)、中南、西北等省區。日本、朝鮮、
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1200米的路旁、草地、山坡、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等處。
繁殖方法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前作為一年生穀類作物、根菜類作物均適於種植長萼雞眼草。不宜連作。種長萼雞眼草後,土地肥沃,富含氮素,利於種植其他作物。整地要精細,做到上松下實,以利出苗。播種期,中國南方在3月中、下旬,中國東北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國西北在4月中旬。有的地方還可行早春頂凌播種或冬播(寄籽播種)。播前應曬種2-3天,以提高
發芽率和提早出苗。據試驗,當年的種子發芽率為70-90%,貯放2年的則降為60%,貯放3年以後的種子很少能發芽。因此,收藏的種子不能過久,否則影響發芽能力。長萼雞眼草種子千粒重2.2克,每公斤有種子454-545粒。生產飼草的,播種量每畝為1千克,生產種子的應稍減,每畝為0.75千克,草地改良用宜加大播量,每畝1.5千克,與禾草混播,以每畝0.75-1.0千克為宜。一般宜條播,便於管理和收穫。行距20-30厘米,密度不宜過大。草地改良用可行撒播、播種深度:濕潤土壤1.5-2.0厘米,乾燥土壤2-3厘米,播後應輕微鎮壓,以利出苗。
栽培技術
水肥:長萼雞眼草對氮肥要求不高,分枝期最好追施
磷肥,每審施過磷酸鈣30-35千克,適當追施氮肥,有利於磷肥的吸收利用,提高產量。每畝追施尿素12-15千克。遇長時間降雨水澇,要及時開溝排水,防止水漬。
長萼雞眼草自然繁殖能力強,自生苗密度大,有時囪落自生的幼苗密度比正常播種的還大2倍之多。因此,只要成行留苗,加強水肥管理,亦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混播:長萼雞眼草為下繁牧草,可與多花黑麥草、牛尾草,葦狀羊茅等上繁牧草間作混播,不僅可以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還能使禾草獲得氮素營養,提高產量和品質。作旱作綠肥用,可與玉米、小麥,油菜等作物套作。刈割為飼草用時,留茬高度宜為5-8厘米,過高會影響產草量,過低則影響再生能力。種子成熟後極易脫落,要及時收穫,脫粒貯藏。
刈割:在中國北方,長萼雞眼草畝產青草較雞眼草高133.4-200千克,全年刈割1-2次,每畝產青草1000-1500千克。中國南方全年可刈割2次,畝產青草1200-1800千克。以初花期
刈割為宜,此時飼草的蛋白質含量最高,青草產量也高。在放牧的情況下,可於長萼雞眼草生長茂盛地先行放牧至5-6月,而後任其生長,再刈制乾草。最後一次刈割宜在嫩果期,此時大量籽實可大大提高飼用價值,且總消化養分也是最高的。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藥用,能清熱解毒、健脾利濕。
飼用:長萼雞眼草莖枝柔軟,葉密量多。分枝期莖占45%,其餘為葉和芽,現蕾期葉比莖多34%。草香味濃郁,能值含量較高,所含營養物質豐富,乃為優等飼草。它的消化蛋白質含量比紫花苜蓿雖低,但含總能量卻略高於紫花苜蓿。可直接刈割飼餵畜禽。餵豬,禽時以粉碎或打漿為好,餵馬時應切碎,餵牛,羊可整株飼餵。也可青貯,或作發酵飼料,或曬製成青乾草,青香味更濃,牲畜尤為喜食,只是容易霉變,也可將青乾草粉碎成草粉,或製成顆粒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