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土地誌》是長興縣土地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興縣土地誌
- 作者:長興縣土地誌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2年04月
- ISBN:7-101-03343-1
- 編纂人員:潘忠興、姚稚鰲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土地資源、土地制度、土地規劃與保護、土地開發、地籍管理、建設用地管理等章。
作品目錄
- 封面
- 長興縣土地誌
- 《長興縣土地誌》編纂委員會
- 《長興縣土地誌》編纂人員
- 圖 片
-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松林題
- 領導關懷
- 199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來長興視察洪澇災情
- 1997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在夾浦鎮父子嶺村訪問農家
- 2000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中),在湖州市委書記斯鑫良(右)和長興縣委書記吳水霖(左)陪同下,視察太傅鄉青梅基地
- 中央調研組在市、縣領導陪同下,考察青梅基地
- 在全球二疊紀“金釘子”揭碑儀式上,浙江省副省長章猛進(右一)、湖州市市長黃坤明(右二)與長興縣委書記吳水霖(右三)、長興縣代縣長邵毅(左一)交談
-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澤民(中),在市、縣領導陪同下到“浙北第一村”——夾浦鎮父子嶺村視察
- 1991年冬,在修築太湖大堤時,曾在長興工作的四任縣委書記,右起丁文榮、徐明生、王志廷、茅臨生在工地上挑土
- 1999年3月,縣委書記吳水霖(中)在全縣土管工作會議上就認真貫徹《土管法》向到會人員作報告
- 保護耕地
- 1991年12月10日,縣委、縣政府在夾浦香山召開興建太湖大堤誓師大會,市領導和駐長興部隊首長參加大會。圖為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茅臨生在講話
- 圖為已劃定的呂山鄉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1486.20公頃
- 全長34公里的長興段太湖大堤全面動工。圖為夾浦鎮香山至父子嶺段工地
- 1999年6—7月,長興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圖為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的農民在堵塞漏管
- 縣土管局監察大隊,在鄉鎮幹部的配合下,拆除亂占耕地的違章建築
- 圖為土地整理現場,正在修築大道和U型渠道
- 圖為虹星橋鎮在拆除違章建築
- 父子嶺村根據村莊規劃建造的居民住宅群
- 圖為經過土地整理後的呂山鄉村公路和渠道,面積達1.8萬畝
- 局領導班子成員在土地整理現場,左二為局長陳炎
- 李家巷鎮許家濱村按村規劃建造的民宅,節地50畝
- 服務經濟
- 局土地測繪隊在野外作業
- 局電腦室工作人員在繪製土地規劃圖
- 局土地測繪隊在室內作業
- 開發利用
- 中國地質學家殷洪福院士(前排中)與國際地層學會副主席在“古銀杏長廊”親切交談
- 圖為出土於“長興灰岩”中的鸚鵡螺化石(上),煤山扁體魚化石(下)(約2.5億年前)
- 立在槐坎葆青青塘山“長興灰岩”保護區的“金釘子”標誌
- 經過土地整理後的泗安仙山黃土丘陵,建立了萬畝吊瓜(栝樓)基地
- 瓜農開發出長在架上的雙季西瓜
- 在104國道兩側的舊機場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角
- 位於縣城東南的電力、鐵公水碼頭
- 在大棚里培育出來的大青椒
- 修竹遍山的山區毛竹園
- 已初步開發的唐代顧渚山茶文化旅遊區。圖為水口鄉顧渚村金沙泉、忘歸亭景點
- 圖為利用泗安水庫水資源發展珍珠養殖業
- 在開發農業中,利用水面資源發展家禽養殖業
- 在丘陵地區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搞農業綜合開發。圖為茶葉、百合、毛竹、早元筍綜合開發區
- 水口鄉建立園林綠化花木場。圖為香樟基地
- 長興屬楊梅適生區。圖為夾浦斯圻楊梅園
- 古今文明
- 三千年前青銅鼎
- 四千年前的古陶器。本組照片都是出土在長興的“三代”時期陶器和青銅器
- 西周青銅酒器
- 西周青銅提梁壺(食器)
- 領導授獎。縣委常委、副縣長朱聲庚(右二)、副縣長朱惠忠(右一)
- 榮獲部分獎匾
- 定期開展黨支部活動
- 編纂人員
- 《長興縣土地誌》編纂委員會成員,主任陳炎(左四),前主任相志華(左三);委員(左起)沈月生、楊光祥、宋漢年、顧長明,潘忠興
- 編纂人員:主編潘忠興(左四),前主編姚稚鰲(左三),特邀主編謝文柏(右一);左起魏啟超、楊安生、賀大鈞
- 長興縣政區圖
- 長興縣土壤圖
- 長興縣水系圖
- 長興縣礦產、旅遊資源分布圖
- 長興縣土地利用分區圖
- 序
- 凡 例
- 目 錄
- 概 述
- 大事記
- 第一章 土地資源
- 第一節 地理概貌
- 一、政區邊界
- 二、建制沿革
- 第二節 自然條件
- 一、地質地層地貌
- 二、土 壤
- 三、氣 候
- 四、水 系
- 五、水資源
- 六、森林植被
- 第三節 礦產、旅遊資源
- 一、礦產資源
- 二、旅遊資源
- 第四節 資源類型
- 一、耕 地
- 二、園 地
- 三、林 地
- 四、居民點、工礦用地
- 五、交通用地
- 六、水 域
- 七、未利用土地
- 第五節 資源利用分區
- 一、丘陵山區(工類區)
- 二、低丘崗地區(Ⅱ類區)
- 三、抖區平原區(Ⅲ類區)
- 四、水網平原區(Ⅳ類區)
- 第六節 資源質量評價
- 一、質量評價類型
- 二、資源潛力
- 第七節 土地的人口承載能力
- 一、歷代土地與人口
- 二、耕地與人口
- 第二章 土地制度
- 第一節 土地私有制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農民土地所有制
-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
- 一、集體所有制
- 二、國家所有制
- 第三節 土地使用制度
- 一、私有制土地使用
- 二、解放后土地使用
- 第四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一、劃撥土地使用制度
- 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
- 第三章 土地規劃與保護
- 第一節 土地規劃
- 一、城鄉用地規劃
- 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
-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 四、城鎮建設總體規劃
- 第二節 土地保護
- 一、土地復墾
- 二、水土保持
- 三、基本農田保護
- 第四章 土地開發
- 第一節 開發沿革
- 第二節 土地綜合開發
- 第三節 黃土丘陵開發
- 第四節 水資源開發
- 第五節 土地整理
- 第六節 園區化建設
- 一、農業園區
- 二、鄉鎮工業園區
- 第七節 經濟技術開發區
- 第八節 旅遊資源開發
- 一、初步開發
- 二、尚待開發
- 第九節 待開發土地
- 第五章 地籍管理
- 第一節 土地調查
- 一、新中國建立前
- 二、新中國建立後
- 第二節 土地登記發證
- 一、初始土地登記
- 二、變更土地登記
- 三、土地登記規範化
- 四、土地證書年檢
- 五、土地契約、證書
- 第三節 土地統計與信息
- 第六章 建設用地管理
- 第一節 建設用地
- 一、用地管理歷史
- 二、農業建設用地
- 三、非農建設用地
- 第二節 計畫用地
- 第三節 審批制度
- 一、依法批地
- 二、審批許可權
- 三、審批程式
- 四、民主監督
- 第四節 用地補償費
- 一、土地補償費
- 二、青苗補償費
- 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 四、安置補助費
- 第七章 地價與土地稅費
- 第一節 地 價
- 一、新中國建立前
- 二、新中國成立後
- 三、基準地價的評估與更新
- 第二節 城鄉地租
- 第三節 地 稅
- 一、田 賦
- 二、契 稅
- 三、農業稅
- 四、土地稅
- 第四節 土地規費
- 一、土地管理費
- 二、造地費
- 三、造地專項基金
- 四、土地權屬調測與證書費
- 第五節 其他稅費
- 一、國有土地出讓金
- 二、菜地開發專項基金
- 三、基本農田保護費
- 四、土地拋荒、閒置費
- 五、太湖圍堤基金
- 六、糧油補差統籌基金
- 七、超指標占用費
- 八、土地復墾費
- 九、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費
- 十、三資企業土地使用費
- 第八章 土地法規和土地監察
- 第一節 土地法規
- 一、解放前
- 二、解放後
- 第二節 法制建設
- 一、法制宣傳
- 二、“土地日”與主題宣傳
- 三、創建“三無”鄉(鎮)活動
- 第三節 土地監察
- 一、執法機構、制度
- 二、查處違法用地
- 三、日常土地監察
- 第四節 信 訪
- 第九章 土地科技與檔案管理
- 第一節 土地科技
- 第二節 檔案管理
- 一、歸檔範圍
- 二、檔案分類
- 三、檔案管理制度與設施
- 四、檔案利用
- 五、檔案達標
- 第十章 管理機構與隊伍建設
- 第一節 土地管理機構
- 一、新中國成立前
- 二、新中國成立後
- 第二節 土地管理隊伍建設
- 一、隊伍構成
- 二、教育與培訓
- 三、崗位責任制
- 四、爭創先進活動
- 附 錄
- 一、土地管理檔案選輯
- 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目錄
- 三、榮譽錄
- 四、鄉規民約
- 五、土地、農時(氣象)諺語與古詩選
- 六、長興行政區劃變遷圖
- 編後記
-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