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腔吻鱈,Coelorhynchus macrochir (Günther, 1877) ,長尾鱈科腔吻鱈屬的一種魚類。體延長,尾部漸細窄,末端幾呈絲狀。頭大,頭部黏液腔發達。吻常突出,大多數種類的紋部布滿堅硬的棱鱗。口端位、次端位或下位。通常有頦須。眼一般較大。兩頜有齒,齶骨無齒。鰓裂寬大;鰓膜在喉峽部相連或不連合;無擬鰓,鰓被架6-8,鰓耙短小或退化。大多數種類鱗上有刺;具側線。發光器有或無。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短而高,具硬棘II,軟條7-14;第二背鰭基底長,延伸至尾部而與臀鰭相連;胸鰭胸位或近喉位,軟條5-17,通常外側鰭條常延長;無尾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臂腔吻鱈
- 拉丁學名:Coelorhynchus macrochir (Günther, 1877)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鱈形目
- 亞目:長尾鱈亞目
- 科:長尾鱈科
- 亞科:長尾鱈亞科
- 屬:腔吻鱈屬
- 種:長臂腔吻鱈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分布,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體延長,尾部漸細窄,末端幾呈絲狀。頭大,頭部黏液腔發達。吻常突出,大多數種類的紋部布滿堅硬的棱鱗。口端位、次端位或下位。通常有頦須。眼一般較大。兩頜有齒,齶骨無齒。鰓裂寬大;鰓膜在喉峽部相連或不連合;無擬鰓,鰓被架6-8,鰓耙短小或退化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深水域底棲中大型魚類,大多數種類之棲息深度在200-2000米海域間,少數則可在2000-6000米深海中發現。
生活習性
常用尖硬的鼻吻部掘開海床之砂泥底質,以尋找小型底棲動物、小型魚類或頭足類等為食。
種群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深水域。
繁殖方式
繁殖季主要在冬末春初,於深海底床產卵,卵為浮性卵漂浮至海面上,孵化後之仔稚魚生活在躍溫層(thermocline),幼魚則隨著成長漸降入深海底部(Marshall,1973),除少數種類之大型個體可供食用外,大部份均於捕獲後充作下雜魚來餵食養殖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