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羽芽胞耳蕨(學名:Polystichum attenuatum)為鱗毛蕨科耳蕨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1米。根狀莖短而斜升,頂端密被鱗片; 鱗片二型; 大鱗片卵形或長圓形,頂端漸尖,長達1厘米,寬達7毫米,質地厚,亮栗黑色,邊緣棕色,膜質,全緣; 小鱗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棕色,或中央有狹長的亮栗黑色增厚部分,邊緣有深棕色的細齒。
葉簇生; 葉柄禾稈色,長達35厘米,基部直徑達3毫米,上面有深溝槽,下部密被與根狀莖頂端鱗片相似的二型鱗片,向上鱗片漸稀疏,大鱗片增厚呈亮栗黑色的部分逐漸減少,部分大鱗片全為膜質,棕色; 葉片長三角形或略呈長圓闊披針形,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縮狹或略縮狹,二回羽狀側生羽片達30對以上,平展,由基部往上,羽狀的羽片可達15對,其上的羽片漸縮小,羽狀深裂至淺裂或僅有鋸齒,斜卵狀披針形至斜卵形,較大的羽片長達10厘米,寬達3厘米,披針形或略呈鐮刀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上側較寬而下側略縮狹,中部羽片略有短柄,其餘羽片均無柄; 側生小羽片10對以下,斜卵形,鈍頭漸尖或具短尖頭,基部上側均有明顯的三角形耳狀凸起,下側弧形,邊緣淺羽裂或鋸齒狀,裂片及齒端銳尖,基部上側羽片顯著較大,長圓形,上側淺裂至半裂,弧形,下側僅有鋸齒或淺裂,常向內彎弓,其上端常覆蓋葉軸,基部下側的小羽片常較小,基部第一對羽片的尤為顯著; 小羽片及頂部羽片的葉脈二回羽狀,少有一回羽狀,上面不明顯,下面可見,小脈單一或分叉。
葉近革質,乾後綠色或黃綠色,上面色較深; 葉軸禾稈色,上面也有深溝槽,兩面密被易脫落的棕色至深棕色、鑽狀線形的小鱗片,混生少數較大的闊披針形、邊緣流蘇狀的棕色膜質鱗片,近頂的下面有1個密被棕色鱗片的芽胞; 羽軸兩側有綠色的狹翅,上面綠色,有深溝槽,下面禾稈色或綠禾稈色,兩面也被與葉軸上相同的鱗片; 葉脈下面疏被淺棕色、薄膜質的鑽形細小鱗片。
孢子囊群小,生於較短的小脈頂端,較接近小羽片中肋,在小羽片基部以上中肋兩側各有1行,在小羽片基部耳片及基部上側小羽片的下部裂片上常有2-3對; 圓盾形的囊群蓋全緣,成熟時棕色,中央下凹,邊緣有時淺裂。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2150米的山谷常綠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東南部、中南部至西南部和西部。泰國、緬甸和印度東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泰國東北部。
相關變種
長葉芽胞耳蕨 (變種) (雲南植物研究)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較長,呈狹長橢圓披針形,羽片較短闊,急尖頭,近中部的羽片最長,通常基部的羽片明顯較短。
產廣西、貴州及雲南,在雲南較為常見。生海拔800-21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及灌木林林下至林緣。緬甸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貢山獨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