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
灌木或草本狀灌木,高1-2米,嫩枝紫色至淺紫色,小枝4-8棱,棱間有縱溝,無毛,老枝褐色,乾後中空,同對葉柄之間有一毛環,老時毛漸脫落而有痕跡。
葉
葉通常3-5片輪生,稀對生,厚紙質,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16厘米,寬1-4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兩面無毛,側脈5-7對,葉幾無柄或少有長達1厘米的葉柄。
花果
聚傘花序以2-4枝對生或輪生莖上部葉腋或枝頂,每聚傘花序有3-8朵花,花序梗長1.5-5.5厘米,無毛;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2厘米,小苞片線形,均無毛;花萼鐘狀,革質,長1-1.5厘米,內外無毛,有盾形腺體,以內面為多,裂片卵狀披針形,長5-8毫米,寬約3毫米;花冠白色至淡黃色,外面被腺點,花冠管長5-9厘米,裂片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5厘米,寬0.3-0.6厘米;花絲與花柱稍伸出花冠外;子房無毛,柱頭2裂,頂端尖。
漿果狀核果近球形,幼果有2-4深溝,包於增大的宿萼內。
花果期
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50-1000米的向陽山坡、路邊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廣東、雲南。尼泊爾、孟加拉、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分布,其它各地常栽培供觀賞。
主要價值
雲南傣族用全株入藥,有消炎、利尿、活血、消腫和祛風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