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功效,民族藥方,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1-2米,多分枝。幼枝和葉柄被銹色柔毛,有時混有小鉤狀毛。葉為羽狀三出複葉,小葉3;托葉線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外面密被柔毛,有緣毛;葉柄長2-3.5厘米;小葉紙質,卵狀橢圓形或圓菱形,頂生小葉長4-10厘米,寬4-6厘米,側生小葉略小,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至鈍,邊緣自中部以上呈波狀,上面密被貼伏小柔毛或漸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並混有小鉤狀毛,側脈通常每邊4-7條,網脈隆起;小托葉絲狀,長1-4毫米;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銹黃色柔毛和混有小鉤狀毛。
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頂生者通常分枝成圓錐花序,長達12厘米;總花梗密被開展或向上硬毛和小絨毛;花通常2朵生於每節上;苞片早落,狹卵形,長3-4毫米,寬約1毫米,被毛;花梗長3-5毫米,結果時稍增長,密被開展柔毛;花萼長約3毫米,萼裂片三角形,與萼筒等長;花冠紫色,長約8毫米,旗瓣橢圓形至寬橢圓形,先端微凹,翼瓣狹橢圓形,具瓣柄和耳,龍骨瓣具長瓣柄,微具耳;雄蕊單體,長7.5-8.5毫米;雌蕊長7-10毫米,子房線形,疏被短柔毛。
莢果腹背縫線縊縮呈念珠狀,長3-4.5厘米,寬3毫米,有莢節6-10,莢節近方形,密被開展褐色小鉤狀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2800米的山地草坡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湖北、湖南、廣東西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台灣等省區。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紐幾內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性味功效
根:苦、澀,平。潤肺止咳,驅蟲。 用於肺癆咳嗽,盜汗,咳嗽痰喘,蛔蟲病。 果實:微苦,澀,溫。止血。用於內傷出血。 全草:用於目赤腫痛。
民族藥方
【白藥】佛居:全株外用於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皮炎,燙火傷;根用於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結炎,肺結核,腹瀉,痢疾,小兒疳積,蛔蟲病;果實用於外傷出血《滇省志》。福基:樹皮治療水腫,內傷出血,咳嗽《滇藥錄》。
【拉祜藥】得若耐:根用於肺炎高熱,肺結核久喘,胃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滇省志》。德糯耐:根、全株用於閉經,肝炎,心臟病,體虛,消瘦,貧血,內傷出血《滇藥錄》。
【壯藥】哇北倉:全株治療腹痛,腹瀉《桂藥編》。
【苗藥】秀:功用同壯族《桂藥編》。
【傣藥】細米油珠,哈芽派(德傣):根配伍治尿道炎《德傣藥》。
【侗藥】求幫,Piudt bangh,尚美咪岑(Sangp meix miingc jenc):全草治白寸榜(寸白蟲)《侗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