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縣北張八音會

長治縣北張八音會是一種傳統民間吹打樂,在山西省東南部上黨區北張村流行廣泛。

2006年5月20日,上黨八音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治縣北張村八音會
  • 遺產類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主要地區:上黨區北張村
簡要介紹,歷史溯源,基本情況,傳承情況,

簡要介紹

八音會的吹打樂器主要為吹奏類的嗩吶、笙、口噙子、啞腔;拉彈類的高音呼胡、中音呼胡、老呼胡、板胡、二胡、揚琴二弦等;打擊類的老鼓、同鼓扁鼓、手板、鑼、梆子等。

歷史溯源

上黨八音會形成發展於元明之際,成熟興盛於明末清初。1949年後,晉城所轄境內八音會組織較為普及,特別興盛。“文革”時期,八音會演奏活動被禁絕,幾乎衰亡。1980年後,八音會又復甦興旺了起來。

基本情況

上黨八音會這種形式古而有之。北宋時期的音樂家陳暘在《樂書》中說:“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用。”說明當時的八音主要是為詩賦配樂的。民間的八音會主要是娛人、娛神和人自娛。如:民間祭賽活動、婚喪嫁娶、壓街鎮邪、開業典禮、社火等。關於北張八音會,據本村三神廟碑文記載,(明·洪武六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
上黨八音會(細樂)主要以笙、管、笛、簫為主奏樂器,配以上黨鑼、鐃、小鑼、叫勾等樂器組成。以演奏地方戲曲和比較文雅的曲牌為主。像上黨二簧《打金枝》上黨梆子、《四十八梆》、《滿字花腔》、曲牌《節節高》、《小開門》、《鬧磨坊》、《三套板》、《連八雲》、《觀燈》、《跑馬》、《掃地風》、《賽江南》等,八音會(細樂)的作用主要是辦賽祀神。
分布區域
上黨八音會廣泛分布於晉東南地區。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上黨八音會細吹細打形式的,只有上黨區北張村和南張村一帶,共有四十餘人。

傳承情況

第一代 佚 考
第二代 李有福(1850-1929)
第三代 賈天保(1895-1960) 李臭紅(1873-1942) 李順成(1885-1960)
第四代 賈喜元(1926-) 李富德(1953-) 張珍富(1933-) 苗全堂(1930- )
第五代 李富餘(1946-) 秦反林(1982-) 田秀忠(196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