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治女子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簡介,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簡介
篇目:長治女子
出自:聊齋志異
作者:蒲松齡
原文
陳歡樂,潞之長治人。有女慧美。有道士行乞,睨之而去。由是日持缽近廛間。適一瞽人自陳家出,道士追與同行,問何來。瞽云:“適過陳家推造命。”道士曰:“聞其家有女郎,我中表親。欲求姻好,但未知其甲子。”瞽為之述之,道士乃別而去。
居數日,女繡於房,忽覺足麻痹,漸至股,又漸至腰腹;俄而暈然傾仆。定逾刻,始恍惚能立,將尋告母。及出門,則見茫茫黑波中,一路如線;駭而卻退,門舍居廬,已被黑水渰沒。又視路上,行人絕少,惟道士緩步於前。遂遙尾之,冀見同鄉以相告語。走數里以來,忽睹里舍,視之,則己家門。大駭曰:“賓士如許,固猶在村中。何向來迷惘若此!”欣然入門,父母尚未歸。復仍至己房,所繡業履,猶在榻上。自覺奔波殆極,就榻憩坐。道士忽入,女大驚,欲遁。道士捉而捺之。女欲號,則瘖不能聲。道士急以利刃剖女心。女覺魂飄飄離殼而立。四顧家舍全非,惟有崩崖若覆。視道士以己心血點木人上,又復迭指詛咒;女覺木人遂與己合。道士囑曰:“自茲當聽差遣,勿得違誤!”遂佩戴之。
陳氏失女,舉家惶惑。尋至牛頭嶺,始聞村人傳言,嶺下一女子剖心而死。陳奔驗,果其女也。泣以愬宰。宰拘嶺下居人,拷掠幾遍,迄無端緒。姑收群犯,以待覆勘。道士去數里外,坐路旁柳樹下,忽謂女曰:“今遣汝第一差,往偵邑中審獄狀。去當隱身暖閣上。倘見官宰用印,即當趨避,切記勿忘!限汝辰去巳來。遲一刻,則以一針刺汝心中,令作急痛;二刻,刺二針;至三針,則使汝魂魄銷滅矣。”女聞之,四體驚悚,飄然遂去。瞬息至官廨,如言伏閣上。時嶺下人羅跪堂下,尚未訊詰。適將鈐印公牒,女未及避,而印已出匣。女覺身軀重耎,紙格似不能勝,嚗然作響。滿堂愕顧。宰命再舉,響如前;三舉,翻墜地下。眾悉聞之。宰起祝曰:“如是冤鬼,當便直陳,為汝昭雪。”女哽咽而前,歷言道士殺己狀,遣己狀。宰差役馳去,至柳樹下,道士果在。捉還,一鞫而服。人犯乃釋。宰問女:“冤雪何歸?”女曰:“將從大人。”宰曰:“我署中無處可容,不如暫歸汝家。”女良久曰:“官署即吾家,我將入矣。”宰又問,音響已寂。退入宅中,則夫人生女矣。
注釋
[1]潞:山西路安府。長治:潞安府所屬縣名,今山西省長治市。
[2]廛(chán 蟬):廛里,住宅區及市肆區域的通稱。此指女家住宅一 帶。
[3]推造命:推算“八字”,預言命運。造,星命家稱人出生年月日時的 乾支為“造”,又稱“八字”。
[4]甲子:指年歲生辰。古代以於支記年月日時。甲為天干之首,子為地 支之首;故以“甲子”代稱。
[5]業履(lǔ呂):未做成的鞋子。《孟子·盡心》:“有業屢於牖上。” 焦循《孟子正義》:“業履,造而未終之屨也。”
[6]捺(nà納):按捺。
[7]瘖(yīn 陰):啞。
[8]疊棍:食指、中指併疊。詛咒:口念咒語。
[9]覆勘:複審。覆,通“復”。勘,審問。
[10]暖閣:舊時官署大堂內,圍繞公座的閣子,多用木條或紙褙間隔而 成。因在殿堂之內故稱“暖閣”。
[11]辰去已來:舊時以十二地支記時。辰時,相當七時至九時。已時, 相當九時至十一時。
[12]羅跪:環列跪拜。
[13]鈐(qián 鉗)印:蓋印,加蓋官印。
[14]重耎:指身體沉重癱軟。耎,同“軟”。
[15]紙格:指暖閣的紙格棚頂。
[16]曝(bó博)然:形容突發的迸裂聲。
[17]再舉:指再次舉印鈴蓋。
[18]鞫(jū居,又讀 jú菊):審訊。
譯文
陳歡樂,是山西潞安府長治縣人。他有個女兒,又聰明又美麗。有個道士來募化行乞。瞥眼看了看她就走了。從此以後道士每天都拿著缽來附近轉游。恰好一個盲人從陳家出來,道士追上去和他一起走,問他乾什麼來了。盲人說:“剛才是去陳家推八字算命。”道士說:“聽說他家有個女兒,我的一個姑表弟,想和她家作親,只是不知道她的年歲生辰。”盲人便把陳女的生辰八字告訴了他,道士於是告別而去。
過了幾天,陳女在屋裡刺繡,忽然感到腳有點麻木,漸漸麻到大腿,又麻到腰腹,不久便暈倒在地上。鎮定了好一會,才迷迷糊糊能站起來,想去告訴母親。一出房門,見茫茫一片黑色水波中,只有一條像線一樣細的小路,嚇得她直往後退。這時大門房舍和自己的住屋,已被黑水淹沒。再看那條小路上,幾乎沒有行人,惟有一個道士緩慢地走在前面。陳女就遠遠地跟隨在他的後邊,希望能見到本村人對他們說說。走了幾里路以後,忽然見有了村舍,看了看,竟是自己的家門,便非常驚訝地說:“跑了這么多路,原來還在村里。怎么先前迷糊成這個樣子!”她很高興地進了家門,見父母還沒回家。又回到自己的房問,看見原來沒繡完的花鞋,仍然放在床上。自己覺得跑得實在累極了,便坐在床上休息。道士忽然進來了,陳女大驚,想逃走。道士捉住她用力按住。陳女想呼喊,但嗓子啞了喊不出聲來。道士急速用快刀子剖開她的心,陳女覺得靈魂飄飄忽忽離開身軀立在一旁。四面一看家舍全沒了,只有崩裂的山崖覆蓋著。見道士用她的心血點在一個木人身上,又疊起手指念起咒語,陳女覺得木人和自己合在了一起。道士叮囑說:“從此以後一定要聽我的差遣,不得違誤!”於是就把她佩戴在身上。
陳家丟失了女兒,全家驚慌疑惑。尋找到牛頭嶺,才聽到村人傳說,嶺下有一個女子被剖心而死。陳歡樂急忙奔去查看,果真是自己的女兒。他哭著向縣令訴說。縣令拘捕了嶺下的居民,拷問了多次,終究沒有頭緒。便暫且把這些嫌疑犯收監,留待查問。
道士走到幾里路外,坐在路旁的柳樹下,忽然對陳女說:“今天派你第一件差事,去偵察縣衙中審案的情況。去後一定要隱藏在大堂天棚上。倘若看見縣令使用大印,必須趕快躲避!切切牢記不能忘了!限你辰刻去巳刻回來。若晚一刻,就用一根針刺在你心中,使你劇疼;晚兩刻,刺兩針;到第三針時,就使你的魂魄銷毀了。”陳女聽說後,渾身顫抖,飄然而去。瞬息間到了縣衙,按道士所說的那樣潛伏在天棚上。當時被拘的嶺下居民都排列著跪在堂下,還沒有審問。正好遇上要給公文蓋印,陳女還沒來得及躲避,官印已經出了匣子。陳女感到身體沉重疲軟,天棚的紙格好像承擔不了她的重量,突然暴裂出聲,滿堂人都驚訝地抬頭看。縣令再舉官印,暴裂聲音又響;第三次舉官印時,陳女從天棚上翻墜地上。眾人全都聽見了。縣令起身祝禱說:“如果是冤鬼的話,就應當直說,可以為你昭雪。”陳女哽咽著來到案前,一一訴說道士殺她的經過,派遣她來偵察的情形。
縣令派衙役騎快馬去,到了柳樹下,道士果然還在那裡。捉住他帶回來,一審訊就服罪了。那些嫌疑犯於是都被釋放了。縣令問陳女:“你的冤情昭雪了,要到哪裡去?”陳女說:“要跟從大人。”縣令說:“我的官署中沒地方可以容你,不如還是暫時回到你家去吧。”陳女過了很久說:“官署就是我的家,我這就進去了。”縣令再問,已經寂然無聲。他退堂後回到自己的住處,夫人剛剛生下個女孩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