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1600多學生,教職工115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市級骨幹教師26人,縣市級師德標兵3人,高級教師17人,一級教師56人。學校辦學條件日臻完善,已投巨資高標準建好了教學大樓、2棟學生宿舍、3棟教師宿舍、學生食堂、學生浴室、
田徑場、體操樓、藝術樓,還投資300萬元新建了語音室、電腦室、多媒體室、電子備課室、網路中心、雙控室、千兆光纖網和電子監控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學校占地220畝,綠化率達60%,是長沙縣普高中辦學規模最大、辦學條件最好的高中之一。
歷史沿革
前身
一、湖南省長沙縣第三中學前身為協均中學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二日,協均中學創辦人柳直荀烈士的愛人李淑一同志從北京復外三里河三區八門寄來一信,敘述創辦情況。全文於下:
中共湖南省長沙縣鼎功中學支部同志:
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來信已由上海轉到。因工作忙,來信多,未及早復,抱歉之至!
長沙協均中學確係柳直荀烈士於一九二一年與雅禮中學同學數人創辦的。一九二六年我還在該校代人上過課,文中所說均系實事,現北京中央文史館館長楊東蓴同志,原名楊人杞,當時還在該校與直荀同志共過事。據說,“協均”原本擬為“血均”二字,因“血”字過於現形,乃改為“協均”。
一九二七年馬日事變後,直荀離開長沙,他的雅禮同學陳虔僧還接辦多年。抗戰以後,我就不大清楚協均的情況了。
頃奉耒示,得悉種切,為之大慰。特此證明。 並致
革命敬禮
李淑一
一九七七.九.十二
據學校歷史資料記載,協均中學第一任校長為易道尊,柳直荀任總務主任。
抗戰後
一、長沙縣在第三初級中學接辦前協均中學已從長沙市北門外下麻園嶺遷至長沙縣東鄉鼎功橋。
二、長沙縣第三初級中學於1951年10月接辦時,協均初級中學的最後一個畢業班級為第六十五班(1953.7畢業),另據遺散零星材料得知肄業班級已辦出第68班。第66、67兩班轉為三中1、2班。
解放後接辦
一、一九五三年九月長沙縣教育部門接辦協均中學,改名為長沙縣第三初級中學,校址鼎功橋。
二、一九六九年四月起增辦高中部。
三、一九八四年前,因行政體制變更,文化革命等原因,先後改名鼎功中學、衛東中學。
四、一九八四年九月,因籌備建校,國中班級(第七十班)移鼎功橋中學,本校僅設高中部。
五、國中六十六班因縮班,學生編入其它班級,學籍冊無此班次。
歷任領導
1951.10-1953.5 | 黃憲 |
1953.6-1955.8 | 張耕野 |
1955.9-1958.2 | 伍超芳 |
1958.3-1958.6 | 沈建純 |
1958.7-1960.9 | 廖錦荼 |
1960.9-1962.7 | 羅葉建 |
1962.8-1971.7 | 廖錦荼 |
1971.8-1978.7 | 劉夢熊 |
1978.8-1981.7 | 敏波軍 |
1981.8-1984.9 | 吳德明 |
1984.9-1985.9 | 不詳 |
1985.9-1990.7 | 李志強 |
1990.8-1993.7 | 黃耿琦 |
1993.8-1995.7 | 姚利強 |
1995.8-2007.6 | 龔令千 |
2007.7-2009.9 | 陳炳全 |
2009.9--2014.7 | 饒許良 |
2014.9-現在 | 羅威 |
組織機構
學院組織機構設定如上圖
校訓學風
學校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校訓,形成了“博愛精進、德藝雙馨”的教風和“勤奮博學、礪志求新”的學風。教師樂教、會教;學生樂學、會學;教育教學質量逐年大幅攀升。
現狀
學校積極發揮市級示範性高中的視窗和輻射作用,通過創建示範高中推動學校乘勢發展和持續發展。利用各種會議、活動,資料散發、刊物等形式宣傳學校辦學理念取得良好效果,已基本上為社會認同,學校知名度有很大提高。同時,圍繞市級示範性高中的創建工作,總結現有經驗,向兄弟學校傳經送寶,先後計有縣九中、縣二中、縣七中等學校來我校學習創建經驗,對於我縣全面提升辦學檔次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學校現已成功創建成為省級綠色學校;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市級示範性高中;市級文明單位;依法治校先進單位;紅色經典·魅力永恆━三百系列活動先進單位;市級廉潔文化校園先進校等。
長沙縣三中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創業,迅速崛起,成為全縣普通高中中的領軍校,成為長沙縣教育走廊的一個視窗、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