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名稱來源,主要景點,美食特產,旅遊信息,開放時間,景區門票,交通線路,遊覽線路,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采石磯景區內三台閣始建,後毀於戰火。
20世紀末,采石磯景區重建三台閣。
1997年,采石磯景區建成圓夢園。
2020年12月29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名稱來源
采石磯原名牛渚磯,相傳古時有金牛出渚的故事遂得名。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僧人掘井時得到五彩寶石,於是改名為采石磯。關於這段歷史民間留下了一段動人的故事:古時,有一年天下大旱,浩浩蕩蕩的長江也變成了涓涓細流,採石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倒在了取水的路上。在翠螺山上廣濟寺里的小啞巴和尚,看著這個情景心如刀割。在師傅的指引下,小和尚走上了尋水之路,他獨自一人在山林里穿梭,披荊斬棘尋找水源,可是這挖出的一口口的啞泉讓小和尚更加焦慮和迷茫。他想起師傅臨終前的託付和村民們期盼的目光,再一次整裝上路。小啞巴沒日沒夜地工作,終於倒在了井下,村民們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小和尚,只見他緊緊的摳著身下的一塊石頭,用盡力氣指向石頭的方向。村民們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召集壯漢帶上工具趕來,當鄉親們合力把井底的五彩石吊上來後,井底似乎出現了潺潺水聲,村民取來了井繩,滿滿地打上一桶水。村民把水捧到小和尚面前,小和尚撐起身子,咕嘟咕嘟的喝了一大口,突然他睜開了眼睛說一聲;“好甜哪!”“啊,啞巴和尚說話了,這不是普通的井水,是神水呀!”
村民們奔走相告,感謝啞巴和尚的恩情。為了表達對師傅的懷念,小和尚把這塊彩石琢成香爐供奉於廣濟寺內。這座香爐,一經紅日照射,便可映出不同的光澤,如翡翠,似瑪瑙。村民們都說這香爐上的絲絲紋路,是小和尚的心血凝結而成的,從此為了紀念來之不易的井水,村民將這裡改名為采石磯。
主要景點
景點 | 簡介 | 圖片 |
---|---|---|
是三重飛檐木結構古建築。高18米,長34米,寬17米,主樓3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主樓底層為青石壘砌,二、三層系木質結構,飛檐鑲以金色剪邊,歇山屋面鋪設黃色琉璃瓦,簡瓦滴水飾物有鰲魚走獸。門額上藍底金書“唐李公青蓮祠”,門兩側蹲一對石獅。進門兩壁迴廊嵌有清代重建紀事及李白生平碑刻。三樓檐下高懸“太白樓”匾額。 | ||
高5層約30米,閣體呈方形,琉璃覆項,飛檐翹角,氣勢恢弘。 | ||
- | ||
翠螺灣 | 位於采石磯景區西南,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其中水系5萬平方米,石質面拱橋2座,木質面平橋3座,石質面平橋1座。有六角亭、草亭、水榭、釣魚台、遊船碼頭、棧道、農家樂、娛樂設施基地、月季園以及牡丹園等景點。 | - |
圓夢園 | 坐落於萬竹塢內,占地6公頃。以萬竹塢萬竿修竹為依託,以徽派建築藝術為特徵,徽派山水樹樁盆景、園林小品參差其間,具有江南園林的風貌。 | - |
紀念館珍藏明清以來中國國內外各種版本李白詩集40多套,其中善本集7套,藏有明代以來各種書畫作品700多幅,歷代文物數百件;並設有李白研究資料室。 | - | |
鎖溪河 | 原名牛渚河、採石新河。全長2400米,均寬60米,起到溝通長江、聯繫古鎮的紐帶作用。 | - |
資料來源:
美食特產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
手工絲棉畫藝術品。產品的種類從品種上分為動物、風景、花卉、人物肖像、靜物等;從表現手法上涉及國畫、油畫、剪紙、攝影、卡通等領域,被費孝通先生譽為“東方一絕”,2005年獲得“尤里卡世界發明特別金獎”,現被定為黨政代表團和外交部駐外機構的使用禮品之一。 | - | |
產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造廷貢品之一。解放後,也被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所讚許,深受廣大消費者鐘愛。產品曾遠銷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獲省、部優和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及92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優質保健品三項銀獎。並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稱號。茶乾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摺不斷等特色。 | ||
采石磯酒 | 江東自古多美酒。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郡縣,置丹陽縣,屬會稽郡。江東所產美酒為會稽郡貢品進貢秦始皇。相傳至三國時,江東一帶酒坊遍布,釀酒工藝日臻成熟,源源出產的瓊漿玉酒成為朝廷權貴和將領的珍品。至大唐盛世,這裡釀酒已負盛名,成為宣州、昇州進貢朝廷的御用宴酒。詩仙李太白對采石磯情有獨鐘,戀景慕酒,留下了“醉酒捉月、騎鯨升天”的經典傳奇。及至元、明、清,采石磯酒一直為太平府進貢皇上的貢品。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