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基於文化線路視角
- 作者:盧世菊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字數:279千字
- 首版時間:2012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對道教在長江流域傳播與發展脈絡的梳理,分析其作為文化線路所具有的時間、空間和文化功能等特徵;通過對沿線道教宮觀、名山的介紹分析,展示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的有形遺產資源;從道教生活印痕、道教節慶活動、道教文學、道教藝術、道教醫術等方面展示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的無形遺產資源;從文化價值、教育價值、生態倫理價值、旅遊價值等方面研究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線路遺產價值;提出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構想和思路。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研究現狀與研究內容 第二章 文化線路:概念演變與現狀 第三章 紮根國土的中國道教:基本信仰與教義 第四章 文化線路視閾下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一):傳播與發展路徑 | 第五章 文化線路視閾下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二):有形遺產資源要素分析 第六章 文化線路視閾下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三):無形遺產資源要素分析 第七章 多元與蘊厚: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線路遺產價值分析 第八章 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線路遺產資源的保護與旅遊開發 |
創作背景
“文化線路”是國際遺產保護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遺產類型和遺產保護理論,文化線路如同筋脈,可使一定時間內一定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聯成一個整體,並帶來各個文化社區的交流和對話,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遺產保護事業帶來重大的影響,因此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已有諸如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聖路、阿曼的乳香之路、日本的紀伊山聖地和朝聖之路等多處文化線路遺產陸續進入《世界遺產名錄》,體現出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在不斷擴大。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舉世聞名的文化線路遺產,北京大學的俞孔堅結合文獻研究方法與德爾菲法,系統地梳理出國家層面上的文化線路,包括絲綢之路、長城、長江及其沿線文化帶、紅軍長征路線等共19條,涉及交通線路、軍事工程、自然河流與水利工程、歷史主題事件四大類型,並特別指出,長江等雖屬於自然河流,但它們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對中國歷史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沿線文化帶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可以作為提名入選。由此,以文化線路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來審視和梳理長江流域的道教文化遺產資源是可行和必要的。《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基於文化線路視角》即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提出以下政策建議:首先,應樹立起文化線路理念,採取整體性開發策略。需通過一個國家層面的行之有效的文化線路遺產機制,確認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線路遺產的“文化身份”,共同制訂完成“長江流域道教之旅”旅遊開發規劃,著重打造“長江流域道教之旅”旅遊線路這個大品牌。可按文化線路大視野大尺度地推出“長江流域道教風景名勝文物古蹟游”“長江風光——道教勝跡游”等“長江流域道教之旅”大品牌。加強區域聯合,打破省內旅遊圈,建立長江流域道教旅遊圈,進一步聯手協作,提升區域旅遊競爭力。利用文化線路方法,促進長江流域聯合申報長江流域道教文化線路世界遺產類型。“文化線路”遺產類型將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作為一個整體申報,文化線路所涉及地區進行聯合申報,能集中各省市力量和努力,提升遺產價值,有助於提高申報世界遺產的成功率。
其次,應根據文化線路內容要求,深度開發長江流域道教有形遺產資源和無形遺產資源。長江流域道教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除了對資源的整體進行深入發掘,注重資源的科學配置,在開發中注重產品的點、線、面的結合,既有重點開發,又有區域的聯片開發,為旅遊者提供跌宕起伏、起承轉合、具有時間和環境韻律的高質量的組合產品——“長江流域道教之旅”之外,還需對已有資源個體進行深入發掘。具體包括:挖掘道教的深層文化內涵,深層次開發道教景觀游;利用宮觀的祖庭地位,積極拓展道教朝覲游;假借宮觀慶典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道教廟會游;結合道教的教理教義,開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游。
最後,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促銷活動,不斷開拓客源市場。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客源市場的特點,精心設計不同的旅遊線路宣傳促銷。充分利用青城山道教發祥地、龍虎山正一祖庭的地位,以及武當道、武當武術的獨特性等在國內外宣傳促銷,特別是要利用這些道教聖地在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的重要影響,把這些地區作為主要的客源市場加以開拓,在這些地區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當然在開發海外客源市場的同時,也應認識到國內市場的優勢,努力改變道教旅遊以香客、散客為主的客源結構,提高組團遊客量。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長江流域道教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基於文化線路視角》 | 2012年8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0814-7 |
作者簡介
盧世菊,女,1967年10月生,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南民族大學旅遊管理系副教授,旅遊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現主要從事旅遊文化及其開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