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文明之旅·人文歷史:青銅冶鑄

長江文明之旅·人文歷史:青銅冶鑄

《長江文明之旅·人文歷史:青銅冶鑄》是2019年6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長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全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文明之旅·人文歷史:青銅冶鑄
  • 作者:萬全文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 頁數:149 頁
  • 定價:3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926529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19世紀中葉,丹麥的考古學家湯姆生先提出了用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來區分人類文明的不同發展階段,這種分期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依據這一分期方法,我國的夏、商、周時即為青銅時代。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和鑄造也確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驚人成就,青銅器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標誌性成果。世界青銅器的發展過程,是先採用自然銅,繼而冶煉礦石為純銅即紅銅,而後冶煉紅銅加有關金屬合成合金即青銅。純銅質軟,用途受限制,須加有關金屬摻和成為青銅,質地變硬,才得以被廣泛運用。至於摻和什麼金屬,中西有所不同,中國早是加錫或鉛,成為錫青銅、鉛青銅,或錫鉛青銅;西方早是加砷,成為砷青銅,加錫、鉛是後來出現的,時間比中國晚很多。
  中國迄今考古發現早的銅器都是紅銅類型,且全部出自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目前所發現的早的兩件青銅器也是出土於黃河流域,為兩把銅刀:一件出土於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為錫青銅,用單范鑄造,較原始,屬范鑄法初級階段;另外一件出土於甘肅永登馬廠文化遺址,成分情況與上述相同。這是中國青銅器的起源階段。
  在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岳石文化、齊家文化遺址中,已有近20處出土銅器。早期皆為紅銅,或冶煉不精之黃銅,晚期始出現青銅。河南登封王城崗龍山文化古城址中的一個第四期窖穴里出土的一片可能是銅鬻的殘片,上有煙燻痕跡,可證明是實用器,經檢測為含錫的錫青銅鑄件,上殘留有合范縫跡,應為技術已較進步的合范鑄造。就青銅器發展狀況來看,這應視為形成階段的開始,表明我國至少在龍山文化晚期已進入銅器時代。
  二里頭文化一般認為即夏文化,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刀、錐、鑿、鑽和鉤等生產工具,戈、鉞、鏃等兵器和爵、鼎、觚等禮器。鏃這種一次消耗性產品的出現,應是以當時冶銅業已比較發達,生產較為充足為前提的。各類器物所表現出的鑄造技術也有相當發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出土的器物有三件經化驗都是青銅器,平均含銅85%、錫5.55%、鉛1.19%,較之商代青銅器,銅偏高,而錫、鉛偏低,顯示出一定的原始性,但也反映出青銅基本上取代了紅銅的事實。總之,二里頭所出銅器已具備青銅器的基本要素,表明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夏代,青銅時代已完全到來。
  由以上可知,中國銅器的起源、形成、發展,其線索清晰可見者僅在黃河流域。換言之,是黃河流域率先進入了青銅時代。《墨子·耕柱》所說的,“夏後開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並非無稽之談。長江流域青銅器的出現比黃河流域要晚很多,而且是在黃河流域青銅文化的影響下才開始青銅器鑄造的。
  《中國文物報》1988年2月5日在《天門出土新石器時代銅塊和孔雀石》一文中報導:“去年9月至12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天門市石河鎮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一批銅塊和孔雀石,這一發現,在我國南方同時代遺址中尚屬首次。這處遺址的時代屬屈家嶺文化早期到石家河文化晚期。”考古資料表明,長江流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踏上了青銅時代的門檻,但離登堂入室尚有一步之遙,直至商代早期,長江流域各地才比較普遍地出現青銅器。諸多因素使長江流域在新石器時代便已出現區域文化的雛形,各區域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先秦時期,長江上、中、下游分別出現了吳越文化區、楚文化區、巴文化區、滇文化區等,各文化區在與中原文化有著廣泛交流的同時,相互間的文化交流也是十分頻繁的,但都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因此,各區域文化的發展始終都是不平衡的。作為先秦物質文化代表的青銅文化,其發展的不平衡性尤為明顯,在長江流域最終形成了以楚國青銅文化為代表的南系。

圖書目錄

前言
長江流域的銅礦資源及其早期開發
銅礦帶及古銅礦的發現
銅礦的採掘
銅礦石的冶煉
銅料的去向
商代長江流域的青銅器
中原商文化的南漸
蜀王國器物坑出土的青銅器
中游地區的青銅鑄造
下游地區的青銅器
西周時期長江流域的青銅器
周人的南進
上游地區的青銅器
中游地區的發現
土墩墓里的收穫
春秋戰國時期長江流域的青銅器
長江流域的文化圈
滇王國的青銅器
巴蜀青銅器
曾楚爭輝
吳戈越劍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