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前身為一九八二年成立的涪陵師範專科學校英語系,二零零一年學校建院升本時與原涪陵教育學院英語系合併組建成外國語言文學系,笠年開始招收英語專業本科生。專業設定有英語本科專業(師範教育方向、商務英語方向和英日雙語方向)、英語專科專業非師範和日語本科專業非師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
- 創辦時間:1981年
- 類別:師範類院校
- 所屬地區:中國涪陵
- 詳細介紹:詳見正文
學院簡介,師資力量,現任領導,教學成果,學院發展,專業設定,英語專業,日語專業,
學院簡介
長江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成立於1981年,歷經涪陵師專英語系、涪陵師範學院外語系、長江師範學院外語系和長江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等發展階段。2012年7月,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成立於2004年)和外國語學院合併,使我校的外語學科研究隊伍和師資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外國語學院現開設英語專業(師範)、英語專業(商務英語)、英語專業(英日雙語)和日語專業。外國語學院還承擔全校17000餘名本專科學生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任務。學院語言實驗中心擁有語言實驗室、同聲傳譯室、網路自主學習室22間,總面積2000餘平米,可同時供1400餘人上課和自主學習。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4人,英語、日語外籍教師8人,外聘教授1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人,副教授22人,博士10人,碩士65人。專任教師中,有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1人、長江師範學院優秀教師3人、長江師範學院優秀主講教師5人、“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重慶賽區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各1人;一半以上教師曾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留學或短期培訓。
現任領導
總支書記: 姚坤
院長: 李雪順
副書記: 龐向東
教學成果
該院教師編寫或出版教材、工具書教材多部,在語言學類、外語類、中文類核心期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已完成和在研國家級、市級和校級科研項目和教改項目6項,校級重點課程3門。通過不斷加強和規範教學管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風、學風建設成績突出,多次受學校表彰。
學院發展
學院始終堅持學校“育人為本、質量為先、重學崇術、尚知篤行”的辦學理念,在學校“131”戰略及“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下,全面實施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不斷加強和規範教學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不斷上新台階。外國語學院學生每年考取國內外知名大學的研究生人數逐年遞增。教師科研能力不斷增強,對美國作家Peter Hessler作品的譯介和對生物語言學的研究在國內名列前茅,學院教師編寫或出版教材、工具書10餘部,在語言類、外語類、中文類核心期刊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0餘篇,已完成和在研國家級、市級和校級科研項目20餘項,校級重點課程4門,校級教學團隊1個。學院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教育部春暉計畫3項、重慶市社科研究項目1項。
為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化視野,我校同日本鹿兒島大學、泰國皇家師範大學、日本大和學校、英國考文垂大學、英國威爾斯格溫特學院、英國國立斯泰福廈大學、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等多所國外大學簽署了合作協定,為本院優秀學生提供海外學習和帶薪實習機會,畢業生年終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專業設定
英語專業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正在加速學科的綜合化、人才的複合化、專業的融合化和英語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英語人才由單一語言型過渡到語言型和複合型並存的局面。培養複合型的英語人才,在英語教育中既傳授英語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又拓寬知識面,增加外交、外貿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遵循的基本原則,而且符合社會發展對英語人才培養的方向性改革。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推進“科教興國”和“科教興渝”戰略,結合本專業實際,特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發展總目標和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關於加強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地處三峽庫區的區域優勢,以培養複合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切實提升學生的師範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強與社會的橫向聯繫,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發展總目標
以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發展規劃為依據,牢固樹立教學中心地位,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改善教學條件,推動師資隊伍建設,把規範教學過程作為專業建設的保證,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專業建設的根本。立足渝東南,服務重慶,面向西南,以培養能夠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學英語教師和參與經濟建設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穩步發展,開拓創新,使英語專業建設水平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鞏固、發展和提高。
(三)基本思路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的實際需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快教學基礎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融為一體;通過對已有教學改革成果的集成、整合和深化,做到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合理、課程體系更最佳化、教學內容更精練、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先進;注重突出教育教學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整體性和時效性,構建出一個適合本專業學生實際的教學體系,形成自身的育人特色。
二、專業建設的具體目標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學英語教師和服務經濟建設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紮實的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人文修養;了解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最新成就;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用一門第二外語進行閱讀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以及套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較強的教師職業能力、使用計算機操作和圖書情報資料檢索能力。
(二)專業發展目標
1.以普通師範英語本科專業為主,適度發展非師範英語本科專業。根據重慶市人才供需情況、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本專業的辦學潛力,在2007年增設英語(非師範類)本科專業,在2008年增設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在2010年增設英語本科專業(法律方向),完善專業結構,實現英語專業的協調發展。
3.提升專業辦學水平,爭取將英語專業立項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力爭儘快實現本專業與市內外本科院校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
(三)師資隊伍建設目標
2010年,本專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達到21人,平均每年新增2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達到27人,平均每年培養或引進3名博士、碩士,使本專業教師的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基本合理。
根據學校《“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繼續做好教學和學術骨幹教師的培養選拔工作,爭取2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成為校級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幹;從本專業教師教學和學術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本專業教師分成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三個類別進行培養。
(四)學生髮展規模
遵循“注重質量,適度發展”的原則,每年招生人數穩定在200人左右。到2007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0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95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50人;到2008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1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95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50人;到2009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2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100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100人;到2010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3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100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法律方向)100人。以上學生規模規劃均未考慮“專轉本”因素。
(五)課程建設目標
2006—2010年,建成2-3門校級重點課程,並力爭使1門課程成為市級精品課程;爭取2-3門專業主幹課程立項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確保專業選修課的開出率達到100%,完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按方向設定,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堅持開出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都有完整的教學大綱,嚴格教學進度計畫的執行。
(六)教材建設目標
1.到2010年,本專業所有課程選用高質量的、最新的優秀教材的比例達100%,尤其重視選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的優秀教材。
2.針對區域特點,編寫一套專業選修課方面的特色教材,突出專業優勢。
3.“十一五”期間,結合選用教材編寫與之配套的輔導書和習題集3—5部,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七)學術科研目標
2006年—2010年,針對本專業教師科研水平較低的情況,採取措施,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立項5—10項校級科研項目;適應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立項2—3項校級教改課題;在以上研究課題出成果的基礎上,立項2—3項國家級、市級科研、教改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在教師的輔導下,發表科研論文的學生數達到10%。
(八)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目標
1.到2010年,建成40個教學實習基地,滿足本專業學生教學實習的需求。
2.到2010年,在涪陵區內建成5—10個教學見習基地,保證學生教學見習的需求。
3.根據學生髮展的規模,新建3—5個語言實驗室,並對現有語言實驗室不斷更新,提高使用效率。
4.規範英語俱樂部等學生社團,依託社團舉辦豐富多彩的與專業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發揮它們在專業教育中的作用。
三、實現專業建設規劃的措施
(一)加強專業建設的領導工作
專業建設是高等學校基本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學規劃專業建設,是專業求發展、成特色的戰略任務。因此,必須加強對專業建設的領導,把專業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首先,成立由主要領導、專家、教研室主任組成的專業建設規劃論證小組,負責英語專業建設的規劃和實施;其次,根據學校的情況與自身的辦學實際和發展潛力,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找準英語專業未來幾年中在學校專業結構中的位置,合理定位專業發展的方向。第三,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到組織有保障,措施有落實。
(二)改革專業培養方案
繼續深化“學程分段,方向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礎階段強調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增設朗讀課程,開展Workshop、Talk Show、英語電影配音、朗誦比賽、即興演講比賽、口譯比賽和辯論比賽等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在高級階段分流培養,開設富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如高級翻譯、翻譯理論與實踐、跨文化交際、交際心理學、公共關係學、文秘英語、商務英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等,並積極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切實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
針對本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學歷、職稱、年齡等結構不合理,青年教師比例較高,學術科研水平較低、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的實際情況,擬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鄧小平的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理念,使廣大教師真正樹立愛校、愛系、愛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人為本,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隊伍。
2.統籌兼顧,質量並重,做好教師的吸收、引進工作
(1)大力推進博士、碩士的培養、引進工程。今後五年本專業培養和補充教師的主體是博士、碩士畢業生,每年平均培養或引進3—5名碩士,改善本專業教師的學歷結構。
(2)加強教授的培養、引進與聘任工作。在引進人才時,遵循師德高尚、職稱高、教學水平高、科研水平高的“四高”原則,切實改變本專業不夠合理的職稱結構。同時,聘請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其它院校的教授學者為本專業客座教授,幫助本專業帶學科、帶隊伍、帶科研,指導青年教師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促使他們樹立嚴謹治學態度。
3.積極推行優秀教師激勵機制
(1)制定規劃,提出具體要求,定期考核,動態管理。
(2)採取傾斜政策,創造優良的教學科研條件,提供學術交流機會,加速優秀人才的成長進程。
(3)對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實行崗位津貼制或獎勵制度。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每月津貼100元,優秀主講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一次性獎勵500元。
4.建立師資的管理制度和培訓制度,穩定教師隊伍
(1)對本專業引進教師實行最低服務期制,學士學位為1年,博士、碩士學位為5年;對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儘快進入教師角色;鼓勵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報考定向研究生,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工作滿2年後報考定向培養或委託培養博士研究生。
(2)有計畫地安排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以訪問學者身份到國內外重點高校訪學;講師及其以下職稱教師的進修形式以報考定向研究生和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方式進行。
(3)根據每年的評教結果,凡被認定為“學生不滿意教師”的教師實行教學待崗,通過進修提高教學水平。
(4)2007年起學歷達不到碩士及以上者(40歲以上者除外),本專業學科評議組不予推薦高級職稱或中級職稱的評審。
(5)繼續推行青年教師(30歲以下)擔任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制度,對不服從安排者不予評聘高一級職稱。
(四)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營造濃郁的專業學術氛圍
1.嚴格規定不同職稱教師的科研任務。具有副高職稱的教師聘期內應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5篇論文,其中1篇在核心期刊或專業期刊上發表;講師在聘期內應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4篇論文,其中有1篇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助教在聘期內應在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2篇論文。
2.實行教學、科研課題立項制,培植優秀教學成果。對校級重點課題負責人獎勵500元,課題成員獎勵100元,並提供學校課題經費百分之十的配套經費,保證課題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出台優秀教學、科研成果獎勵政策,對優秀教學、科研成果另行獎勵。
3.每學期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到校舉辦1-2次學術講座,活躍學術氣氛。
4.本專業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每年應舉辦一次全校性學術講座;鼓勵講師及其以下職稱的教師舉辦學術講座。
5.開展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的評選活動,並將教學、科研工作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五)加強課程建設,完善課程體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完善通識教育平台、教師教育模組、專業教育模組、自主發展模組的基礎課建設工作,開出國家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課程,完成英語教學大綱為基礎英語教學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構建學業優異生提高班的課程體系,為不同方向的考研學生服務。
2.根據本專業情況,確定2—3門系級重點建設課程,努力從師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有計畫、有重點的建設,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市級精品課程的立項打下基礎。
3.改革主要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大語音和口語課的改革力度,實行語音過關考核,開發口語等級考試,使口語課體現課堂內容與課外內容相結合、課程考試和口語等級考試相結合,要求學生口語標準、流暢、得體;寫作課突出套用文體和學術文體的寫作訓練,為撰寫畢業論文打好基礎;口譯實踐和翻譯課程要以口譯課程建設為重點。
4.組織制(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對於選定的教材,要求教師吃透其精神,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的實際,編排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使大綱既和課程內容相吻合,又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
5.科學編制教學進度計畫。以專業基礎課打好專業基礎,以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突出專業特長,以教師教育類課程突出師範特色,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提高實踐能力,以公共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加強文理滲透,實現寬專業、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目標。
6.強化教材的選用機制。原則上非規劃教材、獲獎教材、推薦教材不用,杜絕粗製濫造的、質量不高的教材進入課堂;發動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開展專業特色教材的編寫工作,並出台激勵措施;組織教師編寫與優秀教材相配套的參考書、習題集等,提高教材使用的針對性。
7.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新的內容,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六)嚴格教學要求,規範教師教學行為
1.嚴格執行《教學質量檢查制度》、《教師備課制度》、《教師工作要求》、《教學工作規程》和《教學質量責任制度》等一系列教學基本檔案,規範和約束教師教學行為,使教師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杜絕上課遲到、早退、曠工、隨意調課等現象,保障教學進度計畫的制定、備課、課堂教學、答疑輔導、考試、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等教學工作環節有序運行。
2.實行課程主講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對教師教學工作任務和質量進行考核。凡是擔任專業課程的教師原則上都要具有碩士學位或講師以上職務,系領導進行嚴格審查;對不接受教學任務或教學質量較差或違反教學紀律的教師,要暫停教學工作或調離教學崗位。
3.推行早晚自習制度,加強學風建設。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糾正一部分學生學習懶散的不良習慣,形成學生自覺自習、教師認真輔導的良好學風和教風,將英語專業學生分年級、班次在固定的教學場所上早晚自習,在學生晚自習期間,派三名青年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並輔之以值班人員的嚴格督查。
(七)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抓好實驗和實踐教學
1.充分發揮語言實驗室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加強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切實擔負起實驗室管理的責任;建立健全實驗教學管理制度,保證聽力課程的學時數按教學計畫開齊開足;進一步完善語言實驗室的開放體制,在時間和內容上給學生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2.用足用好語言實驗室的實驗設備維持經費,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效益。
3.嚴格按照專業培養方案的規定,保證學生2—3次的教學見習時間和8周的教學實習時間,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對外聯繫,進一步推進教學見習基地和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滿足學生教育見習和教學實習的需要,實現與接受實習單位在教學上的互利互惠。
4.加強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和管理。認真執行學校關於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規定,結合英語專業的特點,制定畢業論文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在確定指導教師、明確選題的性質、難度、分量、綜合訓練等方面明確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的意識。
一、指導思想、發展總目標和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關於加強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地處三峽庫區的區域優勢,以培養複合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切實提升學生的師範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強與社會的橫向聯繫,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發展總目標
以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發展規劃為依據,牢固樹立教學中心地位,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改善教學條件,推動師資隊伍建設,把規範教學過程作為專業建設的保證,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專業建設的根本。立足渝東南,服務重慶,面向西南,以培養能夠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學英語教師和參與經濟建設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穩步發展,開拓創新,使英語專業建設水平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鞏固、發展和提高。
(三)基本思路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的實際需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快教學基礎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融為一體;通過對已有教學改革成果的集成、整合和深化,做到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合理、課程體系更最佳化、教學內容更精練、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先進;注重突出教育教學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整體性和時效性,構建出一個適合本專業學生實際的教學體系,形成自身的育人特色。
二、專業建設的具體目標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學英語教師和服務經濟建設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紮實的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人文修養;了解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最新成就;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用一門第二外語進行閱讀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以及套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較強的教師職業能力、使用計算機操作和圖書情報資料檢索能力。
(二)專業發展目標
1.以普通師範英語本科專業為主,適度發展非師範英語本科專業。根據重慶市人才供需情況、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本專業的辦學潛力,在2007年增設英語(非師範類)本科專業,在2008年增設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在2010年增設英語本科專業(法律方向),完善專業結構,實現英語專業的協調發展。
3.提升專業辦學水平,爭取將英語專業立項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力爭儘快實現本專業與市內外本科院校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
(三)師資隊伍建設目標
2010年,本專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達到21人,平均每年新增2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達到27人,平均每年培養或引進3名博士、碩士,使本專業教師的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基本合理。
根據學校《“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繼續做好教學和學術骨幹教師的培養選拔工作,爭取2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成為校級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幹;從本專業教師教學和學術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本專業教師分成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三個類別進行培養。
(四)學生髮展規模
遵循“注重質量,適度發展”的原則,每年招生人數穩定在200人左右。到2007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0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95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50人;到2008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1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95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50人;到2009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2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100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100人;到2010年,招生人數控制在1300人左右,其中英語專業(師範類)普通本科1000人,英語專業(非師範類)普通本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翻譯方向)100人,英語本科專業(法律方向)100人。以上學生規模規劃均未考慮“專轉本”因素。
(五)課程建設目標
2006—2010年,建成2-3門校級重點課程,並力爭使1門課程成為市級精品課程;爭取2-3門專業主幹課程立項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確保專業選修課的開出率達到100%,完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按方向設定,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堅持開出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都有完整的教學大綱,嚴格教學進度計畫的執行。
(六)教材建設目標
1.到2010年,本專業所有課程選用高質量的、最新的優秀教材的比例達100%,尤其重視選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的優秀教材。
2.針對區域特點,編寫一套專業選修課方面的特色教材,突出專業優勢。
3.“十一五”期間,結合選用教材編寫與之配套的輔導書和習題集3—5部,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七)學術科研目標
2006年—2010年,針對本專業教師科研水平較低的情況,採取措施,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立項5—10項校級科研項目;適應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立項2—3項校級教改課題;在以上研究課題出成果的基礎上,立項2—3項國家級、市級科研、教改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在教師的輔導下,發表科研論文的學生數達到10%。
(八)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目標
1.到2010年,建成40個教學實習基地,滿足本專業學生教學實習的需求。
2.到2010年,在涪陵區內建成5—10個教學見習基地,保證學生教學見習的需求。
3.根據學生髮展的規模,新建3—5個語言實驗室,並對現有語言實驗室不斷更新,提高使用效率。
4.規範英語俱樂部等學生社團,依託社團舉辦豐富多彩的與專業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發揮它們在專業教育中的作用。
三、實現專業建設規劃的措施
(一)加強專業建設的領導工作
專業建設是高等學校基本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學規劃專業建設,是專業求發展、成特色的戰略任務。因此,必須加強對專業建設的領導,把專業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首先,成立由主要領導、專家、教研室主任組成的專業建設規劃論證小組,負責英語專業建設的規劃和實施;其次,根據學校的情況與自身的辦學實際和發展潛力,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找準英語專業未來幾年中在學校專業結構中的位置,合理定位專業發展的方向。第三,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到組織有保障,措施有落實。
(二)改革專業培養方案
繼續深化“學程分段,方向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礎階段強調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增設朗讀課程,開展Workshop、Talk Show、英語電影配音、朗誦比賽、即興演講比賽、口譯比賽和辯論比賽等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在高級階段分流培養,開設富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如高級翻譯、翻譯理論與實踐、跨文化交際、交際心理學、公共關係學、文秘英語、商務英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等,並積極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切實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
針對本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學歷、職稱、年齡等結構不合理,青年教師比例較高,學術科研水平較低、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的實際情況,擬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鄧小平的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理念,使廣大教師真正樹立愛校、愛系、愛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人為本,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隊伍。
2.統籌兼顧,質量並重,做好教師的吸收、引進工作
(1)大力推進博士、碩士的培養、引進工程。今後五年本專業培養和補充教師的主體是博士、碩士畢業生,每年平均培養或引進3—5名碩士,改善本專業教師的學歷結構。
(2)加強教授的培養、引進與聘任工作。在引進人才時,遵循師德高尚、職稱高、教學水平高、科研水平高的“四高”原則,切實改變本專業不夠合理的職稱結構。同時,聘請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其它院校的教授學者為本專業客座教授,幫助本專業帶學科、帶隊伍、帶科研,指導青年教師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促使他們樹立嚴謹治學態度。
3.積極推行優秀教師激勵機制
(1)制定規劃,提出具體要求,定期考核,動態管理。
(2)採取傾斜政策,創造優良的教學科研條件,提供學術交流機會,加速優秀人才的成長進程。
(3)對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實行崗位津貼制或獎勵制度。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每月津貼100元,優秀主講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一次性獎勵500元。
4.建立師資的管理制度和培訓制度,穩定教師隊伍
(1)對本專業引進教師實行最低服務期制,學士學位為1年,博士、碩士學位為5年;對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儘快進入教師角色;鼓勵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報考定向研究生,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工作滿2年後報考定向培養或委託培養博士研究生。
(2)有計畫地安排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以訪問學者身份到國內外重點高校訪學;講師及其以下職稱教師的進修形式以報考定向研究生和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方式進行。
(3)根據每年的評教結果,凡被認定為“學生不滿意教師”的教師實行教學待崗,通過進修提高教學水平。
(4)2007年起學歷達不到碩士及以上者(40歲以上者除外),本專業學科評議組不予推薦高級職稱或中級職稱的評審。
(5)繼續推行青年教師(30歲以下)擔任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制度,對不服從安排者不予評聘高一級職稱。
(四)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營造濃郁的專業學術氛圍
1.嚴格規定不同職稱教師的科研任務。具有副高職稱的教師聘期內應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5篇論文,其中1篇在核心期刊或專業期刊上發表;講師在聘期內應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4篇論文,其中有1篇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助教在聘期內應在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2篇論文。
2.實行教學、科研課題立項制,培植優秀教學成果。對校級重點課題負責人獎勵500元,課題成員獎勵100元,並提供學校課題經費百分之十的配套經費,保證課題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出台優秀教學、科研成果獎勵政策,對優秀教學、科研成果另行獎勵。
3.每學期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到校舉辦1-2次學術講座,活躍學術氣氛。
4.本專業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每年應舉辦一次全校性學術講座;鼓勵講師及其以下職稱的教師舉辦學術講座。
5.開展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的評選活動,並將教學、科研工作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五)加強課程建設,完善課程體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完善通識教育平台、教師教育模組、專業教育模組、自主發展模組的基礎課建設工作,開出國家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課程,完成英語教學大綱為基礎英語教學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構建學業優異生提高班的課程體系,為不同方向的考研學生服務。
2.根據本專業情況,確定2—3門系級重點建設課程,努力從師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有計畫、有重點的建設,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市級精品課程的立項打下基礎。
3.改革主要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大語音和口語課的改革力度,實行語音過關考核,開發口語等級考試,使口語課體現課堂內容與課外內容相結合、課程考試和口語等級考試相結合,要求學生口語標準、流暢、得體;寫作課突出套用文體和學術文體的寫作訓練,為撰寫畢業論文打好基礎;口譯實踐和翻譯課程要以口譯課程建設為重點。
4.組織制(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對於選定的教材,要求教師吃透其精神,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的實際,編排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使大綱既和課程內容相吻合,又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
5.科學編制教學進度計畫。以專業基礎課打好專業基礎,以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突出專業特長,以教師教育類課程突出師範特色,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提高實踐能力,以公共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加強文理滲透,實現寬專業、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目標。
6.強化教材的選用機制。原則上非規劃教材、獲獎教材、推薦教材不用,杜絕粗製濫造的、質量不高的教材進入課堂;發動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開展專業特色教材的編寫工作,並出台激勵措施;組織教師編寫與優秀教材相配套的參考書、習題集等,提高教材使用的針對性。
7.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新的內容,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六)嚴格教學要求,規範教師教學行為
1.嚴格執行《教學質量檢查制度》、《教師備課制度》、《教師工作要求》、《教學工作規程》和《教學質量責任制度》等一系列教學基本檔案,規範和約束教師教學行為,使教師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杜絕上課遲到、早退、曠工、隨意調課等現象,保障教學進度計畫的制定、備課、課堂教學、答疑輔導、考試、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等教學工作環節有序運行。
2.實行課程主講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對教師教學工作任務和質量進行考核。凡是擔任專業課程的教師原則上都要具有碩士學位或講師以上職務,系領導進行嚴格審查;對不接受教學任務或教學質量較差或違反教學紀律的教師,要暫停教學工作或調離教學崗位。
3.推行早晚自習制度,加強學風建設。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糾正一部分學生學習懶散的不良習慣,形成學生自覺自習、教師認真輔導的良好學風和教風,將英語專業學生分年級、班次在固定的教學場所上早晚自習,在學生晚自習期間,派三名青年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並輔之以值班人員的嚴格督查。
(七)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抓好實驗和實踐教學
1.充分發揮語言實驗室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加強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切實擔負起實驗室管理的責任;建立健全實驗教學管理制度,保證聽力課程的學時數按教學計畫開齊開足;進一步完善語言實驗室的開放體制,在時間和內容上給學生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2.用足用好語言實驗室的實驗設備維持經費,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效益。
3.嚴格按照專業培養方案的規定,保證學生2—3次的教學見習時間和8周的教學實習時間,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對外聯繫,進一步推進教學見習基地和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滿足學生教育見習和教學實習的需要,實現與接受實習單位在教學上的互利互惠。
4.加強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和管理。認真執行學校關於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規定,結合英語專業的特點,制定畢業論文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在確定指導教師、明確選題的性質、難度、分量、綜合訓練等方面明確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的意識。
日語專業
日語專業的建設目標就是要創辦既帶有本院特色又適應人才市場需求,能培養具有紮實的日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社會適應能力強,能夠運用日語及相關知識在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領域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套用型專門人才的日語專業。本專業建設的總體規劃如下:
1、制定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教學管理檔案。
2、為本專業配備各主幹課程的任課教師,並確定其科研方向,建立主要由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組成的合理的學術梯隊,專職教師2006年增至10名,2007年達到12名,常聘日籍教師1-3名、校外知名教授1名。
3、2006年招生人數為20名,2007年40名,2008年40名,2009年40名。
4、根據我國日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制訂我校日語專業教學大綱,研究和選擇相應的教材,加強圖書資料建設,2006年圖書資料達到2000冊,2007年增至3000冊,2008年達到4000冊。同時相應增加教學音像資料和輔助教材。
5、日語專業教學實驗設備現有2套語言實驗室,2006年增至3套,2007年達到4套。2006年另增加情景教育系統2套。
6、做好各主幹課程的補充教材和輔導材料的選定和編寫。
7、為第二外語的教學配備師資和準備教材,完善第二外語教學的大綱和形成雙語學習的環境。
8、與社會各界的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
9、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進行套用人才培訓,安排課程教學和相關證書的考試。
10、與本校其它專業合作為本專業學生開設多種選修課程。
1、制定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教學管理檔案。
2、為本專業配備各主幹課程的任課教師,並確定其科研方向,建立主要由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組成的合理的學術梯隊,專職教師2006年增至10名,2007年達到12名,常聘日籍教師1-3名、校外知名教授1名。
3、2006年招生人數為20名,2007年40名,2008年40名,2009年40名。
4、根據我國日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制訂我校日語專業教學大綱,研究和選擇相應的教材,加強圖書資料建設,2006年圖書資料達到2000冊,2007年增至3000冊,2008年達到4000冊。同時相應增加教學音像資料和輔助教材。
5、日語專業教學實驗設備現有2套語言實驗室,2006年增至3套,2007年達到4套。2006年另增加情景教育系統2套。
6、做好各主幹課程的補充教材和輔導材料的選定和編寫。
7、為第二外語的教學配備師資和準備教材,完善第二外語教學的大綱和形成雙語學習的環境。
8、與社會各界的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
9、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進行套用人才培訓,安排課程教學和相關證書的考試。
10、與本校其它專業合作為本專業學生開設多種選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