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魚類棲息地模型研究

《長江中下游魚類棲息地模型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易雨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中下游魚類棲息地模型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易雨君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我國水利建設事業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在提供清潔能源、保障防洪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和運行也給魚類棲息地造成多方面的脅迫。本項目旨在結合流體力學、生態學、環境統計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基於野外調查和數值模擬等方法,建立魚類棲息地模型,定量化研究水利工程對魚類棲息地的影響。中華鱘是我國國家Ⅰ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葛洲壩和三峽工程的建設和運行使其產卵場範圍和質量顯著降低,種群生存受到威脅,本課題以中華鱘為例,研究水利工程導致的產卵場水文、泥沙、水質條件改變對中華鱘繁殖行為的影響。通過建立中華鱘棲息地模型,對影響中華鱘產卵、魚卵孵化、幼魚成長的水沙、水質等條件進行綜合定量模擬,探索梯級水庫調度對中華鱘種群繁殖的影響機理,尋求兼顧保護魚類資源與保證水利工程自身效益的梯級水庫生態調度模式。

結題摘要

水電開發引起的生態環境影響問題是當前科學研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實現流域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維繫河流生態系統健康的迫切需要。基於物種保護的棲息地模擬方法考慮生物本身的需求,成為協調水電開發和河流生態系統保護,建立水庫生態調度模式的可靠的理論與方法。魚類是河流生態系統中關鍵的生物物種,在青年基金項目“長江中下游魚類棲息地模型研究”的支持下,申請人對魚類棲息地模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發展了河道內流量增量法,建立了一維和二維的的魚類棲息地模型,定量化研究水利工程對魚類棲息地的影響。基於野外調查和文獻調研,對長江的兩種魚類:珍稀魚類中華鱘和重要經濟魚類“四大家魚”的棲息地進行了模擬。中華鱘是我國國家Ⅰ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葛洲壩和三峽工程的建設和運行使其產卵場範圍和質量顯著降低,種群生存受到威脅,通過研究水利工程導致的產卵場水文、泥沙、水質條件改變對中華鱘繁殖行為的影響,建立了中華鱘棲息地模型,對影響中華鱘產卵、魚卵孵化、幼魚成長的水沙、水質等條件進行綜合定量模擬。同時對於備受關注的江湖洄游魚類——“四大家魚”,群體數量減少,群體結構組成簡單,整體資源量下降。耦合“四大家魚”棲息地適宜度方程和一維水動力學模型,建立“四大家魚”棲息地適宜度模型,模擬和預測不同河流水文情景下,家魚產卵場的適宜程度。模擬結果表明,長江中游滿足四大家魚繁殖的最小生態流量為3, 000 m3/s。對應不同的初始流量需要有不同的流量增幅,日流量增幅過大或過小均不利於家魚產卵。因此,調整水庫運行調度方式,給家魚產卵提供有利的流量和水位增長刺激是保護家魚資料量的可行措施。相關成果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發表EI論文10篇,專著2部,參加國際會議4次。相關成果獲得國內外專家的認可,並獲得德國洪堡學者獎學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