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椿街

長椿街

長椿街是北京市的街道,原名象來街。明清兩朝,東南亞一些國家曾帶大象來華,進貢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門內西南城根設立象房和演象所,馴養大象。

每當太和殿舉行盛典,象群就被牽到皇宮,有駕車的、馱寶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時大臣上朝,大象也站立排列於午門前御道左右,喻視吉祥,蔚為壯觀。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與習俗不變,但至後期,馴養大象的經費被層層剋扣,大象境遇不斷惡化,逐漸病餓而死,僅留下象來街的名稱,後改為長椿街。南北向街道,北起宣武門西大街,南至廣安門內大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椿街
  • 外文名:CHANGCHUN JIE
  • 屬性:北京市的街道
  • 原名:象來街
  • 始建於:明代
  • 代表物:大象
  • 地理位置:中國北京
簡介,有關記載,詳細敘述,

簡介

長椿街地名得自長椿寺古廟。長椿寺建於明代,明萬曆年間,苦行僧歸空和尚來北京,傳說其可以“一再七日不食,日飲水數升”。眾人把他看成有道行之聖僧。迷信佛教的孝定皇太后就為其建了這座長椿寺。1965年,把下斜街南段劃入,合稱長椿街。
北京市長椿街原名象來街

有關記載

長椿街(象來街)的得名可以從字面上來解釋。明朝把象房設在宣武門內西城牆北時,還沒有象來街。明《工部志》記載:“象房,弘治八年修。”在明代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提到“宣北坊有馴象所營”,但沒有關於象來街的記錄。
清代學者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中記載:“象房橋,西溝沿水由此出水關入護城河。”還有一條名為象來街的普通胡同,除了書中寥寥三個字外,再沒有其他解釋。
民國陳宗蕃編著的《燕都從考》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自宣武門大街而西,為宣武門內西城根,東曰象房橋,眾議院、參議院在焉。眾議院今為法學院,參議院今為法政學院。眾議院之西,原為大明濠,自宣武門外入水關,南北貫阜成門大街以達於西直門大橋之橫橋,今由城根至阜成門之一段,已平為馬路,曰溝沿大街……自溝沿大街以西象房橋以北為沈家街(《順天府志》稱為溫家街),為象來街。”
從中大致可以推斷出,宣武門內西城根以東為象房橋,象來街就在象房橋以北,溝沿大街(現佟麟閣路)以西。

詳細敘述

象來街位於宣武門西側一里左右,原來這裡是明清時代飼養大象的地方。
明清兩朝,東南亞一些國家曾帶大象來華,進貢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門內西南城根設立象房和演象所,馴養大象。
古代將大象視為太平吉祥的象徵,寓萬象更新之意。每當太和殿舉行盛典,象群被牽到皇宮,有駕車的、馱寶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時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於午門前御道左右,蔚為壯觀。
為象來街取名的,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心裡一直佩服。象來街在象房旁邊,現在宣武門十字路口西北角那幢十層的樓房即是。有案可稽,它是明弘治八年(1495)建的。那時的大象並不是現在動物園裡的寵物,而是參與朝政的禮儀,清人書中記載“午門立仗及乘輿鹵薄皆用象。”據說,那時的象是分等級的,吃的食物也是分“幾品料”的,煞是了得。百官進朝入畢,象會立刻“以鼻相交,無人敢越矣。”那情景非常壯觀,頗似現在的儀仗隊。
對於普通百姓,宮廷中御象的壯觀,是看不到的,但每年陰曆六月初伏時,象房裡的大象要迤邐而出,紅帳引導,旗鼓相迎,跨過象房橋,到南邊一點的護城河洗澡,那情景一樣的壯觀。大象從象房裡出來,列隊到護城河走的這一段路,就是象來街。我猜想,護城河畔,人頭攢動、翹首眺望大象出場的情景,一定如現在仰望明星出場一樣,當大象終於出來的時候,一定是有人忍不住高喊起來:象來了,象來了!這地名是不是就是如此人口相傳而來?如果仿照駝房旁的地方取名駝房營(在朝陽區)一樣,也叫象房街,該多沒味!一字之差,多了動感,多了詩情畫意。
我的猜想也許不會沒有道理。書上有載:每年六月大象在護城河洗澡,成為了當時的節日。定是如同貴妃出浴一樣,成為一景,轟動京城。明代畫家崔青蚓曾畫洗象圖,詩人吳梅村專門題詩記載其盛況:圖成懸在長安市,道旁觀者呼奇絕。據說觀者早就有人預租好臨河房子的好位置,河邊搭起茶肆食攤的棚子,熱鬧得如同如今的地壇廟會。清時號稱“南朱北王”中國兩大詩人都曾為此留下詩。朱彝尊詩:“後園虛閣壓城壕,濺瀑跳珠閘口牢。正好憑欄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時高。”王士禛詩:“玉水輕陰夾綠槐,香車筍轎錦成堆。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為河邊洗象來。”那時,王住琉璃廠火神廟夾道,朱住海柏胡同,離這裡都是幾步之遙,近水樓台,看著方便。
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與習俗不變,但至清代後期,馴養大象的經費被層層剋扣,大象境遇不斷惡化,從而被逐漸病餓而死,僅留下象來街這一名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