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九台區春陽中心學校

九台市春陽中心學校中學部是長春市九台區內的一所普通農村中學,始建於1958年,學校坐落在交通便利、物產富饒、人傑地靈的九德公路12.5公里處的原春陽鄉,占地面積54723平方米,建築面積3829平方米。學校有設施齊全、功能完備、配置較高、標準化計算機室一個,多媒體功能教室一個,遠程教育資源接收設施一套,信息辦公室一個,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個,形成了“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三網和諧發展的教育網路格局,各種教育教學設施配套齊全,能夠滿足學校教育教學之所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九台市春陽中心學校
  • 占地面積:54723 m
  • 建築面積:3829 m
  • 在校學生:429人
學校規模,發展歷程,課程改革,教學理念,

學校規模

學校現設定12個教學班,在冊教師54人,其中專科學歷教師5人,本科學歷教師49人;初級職稱教師1人,中級職稱教師52人,工人職稱1人;專任教師39人,100%參與課改實驗與實踐活動。省級骨幹教師1人,長春市級骨幹教師3人,九台市級骨幹教師8人,校級骨幹教師12人,省教育學會會員9人,已結題、發揮作用的課改項目2項,立項正在實施的團隊課改項目2個、個人學科研究項目5個。

發展歷程

經過五十年的沿革與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九台市第十中學,自2002年秋開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進修學校的指導下,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的指示精神,確立了“認識課改、研究課改、推進課改”的工作策略,構建了涵蓋“推進現代課程觀,切實轉變課程功能;調整課程結構,提高課程綜合化水平;更新課程內容,建設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資源;最佳化教學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快評價制度改革,建立了有利於學生髮展、教師提高、新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搭建信息化平台,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完善課程管理體制,增強學校課程管理實效;改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增強教師對課程改革的促進作用”的課改八大目標,踏上了充滿希望、燦爛艱辛的課改探索征程。6年來,十中人沿著上述目標,步履艱辛,上下求索,不斷耕耘,學校課程改革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在十中的沃野上,旺盛的植根、開花、結果,帶來了今非昔比的巨變:學校辦學特色逐漸彰顯,教師綜合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早已為廣大教師所接收,被社會家長所認可,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學校於2002年度,在市教育局舉辦的學科競賽中,獲得九台市學科競賽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在2003-2008年度,學校先後被上級主管部門評為九台市先進教育分會、九台市勤工儉學先進學校、九台市教學質量提高先進校、九台市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九台市教育科研先進校、九台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校、全國少兒藝術之星大賽先進校、農村國中分流專業技術教育先進校;2006至2007年度市關工委工作先進單位、九台市級教師專業發展型學校、2008年市級教學質量抽樣測試成績優秀單位、獲九台市首屆中國小科技文化藝術節作品展示獎、九台市首屆中國小科技文化藝術節組織獎、市級文明單位等殊榮。廣大領導和教師在踐行新課改的偉大實踐中,一如既往,勤於探索與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拓展了教育視野,提升了教育技藝,增強了教育實效。深入紮實的課改實踐錘鍊、造就了一批批課改先鋒、教學能手,日益壯大了骨幹教師團隊,教師參與教研、科研的意識空前高漲,從事教研、科研的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多數學科的教學形成了特色,構建了省時高效、學生歡迎、操作性強的教學模式,教師反思自身教學歷程的能力不斷加強。教師累計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57篇,結題研究項目7個(含團體、學科),優秀敘事作品16篇,先後有語文、思品等6個學科創立了適合本學科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學校真正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塑造了學生“金子般的品格、鋼鐵般的意志、火焰般的理想”,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02年至今,學校中考升學率逐年提高,共升入我市所屬重點高中累計:市一中36人,市實驗中學127人,礦一中159人,年平均升學率高達87.9%,贏得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讚譽。學校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亦非常重視學生特長的培養,按照市教育局“小群體,大職教”的指導思想,學校積極籌措,認真謀劃,結合當地實際,加強綠證教育,搞好分流教育,開設職業班,做好職業預備教育。學校備有學農基地7公頃,教學基地3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正如十中人感言:“新課改鑄就了新十中”。十中人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博得社會良好的口碑,是緣於十中人在新課改的宏大教育實踐中採取了如下做法:
為落實、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十中人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強化了課程改革的高效引領。學校先後成立了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策劃組、業務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實施組、教導主任負責課改工作進程的組織宣傳報導工作,領導、組織、協調全校的課改實驗工作,學校制定工作的整體規劃,組織教師外出和校本培訓;同時,成立了課改工作小組,具體組織課改實驗研究工作,負責制定各項與課改有關的工作計畫、年度實施計畫,指導實驗教師的備課、教學、研究及業務培訓。學校邀請省、市級教研員、名望教師來校,對我校的課改工作提供理論指導,有計畫地進行教師培訓。同時,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取經學習,進行二級傳導,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在組織教師進行相關通識培訓、學科培訓的基礎上,學校精選了責任心強、潛心鑽研的教師擔任課改實驗教師,為課改實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開端,也為後續實驗工作的拓展積澱了經驗,樹立標桿,培養和儲備了人才。
按照長春市課改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我校課程改革工作始終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實驗教師在啟動課改實驗之前均需經過不少於120學時的學科培訓,多數教師和領導參加了長春、九台兩級課改培訓。同時,學校加強了校級全員培訓力度,購買了大量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資料,利用業務學習、學科組會課時間組織學習新課標,真正實現了觀念先行、角色到位、全員參與、協作同步。至今,學校先後進行了通識培訓、學科上崗培訓、新課程主體構建培訓。每學期我們還安排專家講座、組織校內實驗小組的交流研討等,努力將培訓學習貫穿於整個課改實驗歷程中。
學校還對課程改革實驗從財力、物力、經費支出上給予大力支持,以保障課改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尤其是加大了教師培訓經費、現代教育設備設施、圖書資料等經費的投入。六年來,共投入近3萬元組織百人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近萬元用於課改專項獎勵經費,10萬餘元用於現代教育設備設施的增添改造。目前學校已配備了60多台電腦,一個多媒體功能教室,一套現代遠程教育接收設備,並建立、開通了校園網站,實施新課程的12個班級全部實現了共享多媒體教學資源。
為確保新課改工程的順利實施,學校在原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擬定了理論學習制度、教研組活動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成果獎勵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家校聯繫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為課改實驗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保障。學校還多次舉辦實驗年級的家長培訓班,宣講新課程改革實驗檔案精神,讓家長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價值觀念去教育孩子,以此來配合學校的課程改革工作。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課改的進展情況,並廣泛徵求家長的意見、建議,形成了家校聯動的良好課改實驗研究氛圍。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家校之間的溝通與聯繫,獲取家長對課改實驗工作的認同和支持。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載體。新課程實施六年來,我校始終堅持“教師自主研修、同伴團體協作、學校管理者專業引領”三位一體的“以教師發展為本”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堅持“教、研、訓”三者有機結合,有梯度、分層次提高全體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整體業務水平的校本教研新途徑,形成了“在反思中成長,在互動中提升,在實踐中發展”的校本教研新局面。校本教研模式的創新,極大的促進了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
狠抓綜合實踐教育,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高。綜合實踐教育是本次課改的亮點,又是本次課改的難點。學校依據本校的辦學思想、教育教學資源狀況、教師特長和學生需要,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教育,探索綜合實踐教育新思路。藉助一個載體、兩條途徑、三個基地,有層次、有步驟、有組織地開展綜合實踐教育活動。
探索有效評價機制,促進全體師生的和諧發展。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參照《中國小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我們積極開展教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樹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新評價理念和“把握方向、確定目標、提供依據、鼓勵創新、尊重人格、促進發展”的教學評價改革工作總體思路,倡導建立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機制;建立有利於教師主動發展的評價機制;建立有利於教師成長的檔案袋評價機制;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評價機制,形成了系統化、多形式、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各種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手段,為評價改革積累了素材。

課程改革

六年來的課程改革,帶給我們驚喜的是教師教學行為和角色意識的變化:教師開始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轉變;由傳授者向促進者悄然轉變;由管理者向引導者悄然轉變。課堂教學由以往的單兵作戰向緊密合作過渡;由單科型向綜合型教師過渡;由“畫地為牢”向資源共享過渡;由源於教材向開發課程資源過渡;教學方法開始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教師們不再拒絕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法,也不再拒絕超乎常規的奇思妙想,以此帶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期待。此外,評價改革也以不可阻擋的態勢大踏步的前進著,並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教師們已漸漸學會了在評價他人以及審視自己的過程中進行深刻反思自我從教行為。
學校新課改實施帶給學生的最大收穫是:不斷嘗試並體驗著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生的學習情感開始由“厭學”轉向“樂學”。接受式學習不再獨唱主旋律,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的介入,與接受性學習交相呼應、相輔相成,奏響了一曲美妙和諧的教育樂章。值得欣喜的是,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我們的學生已經開始學會了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於展現與眾不同的想像與創造,這是新課改賦予學生學習的嶄新面貌。
新課改使課堂氛圍變活了,從“最高所求走向基本要求”帶來的是知識點降低了,教學涉獵的知識面拓寬了,教師對學生用情了,學生們感到有趣了,師生間的關係平等了,學生越來越自信了,學習態度趨於主動了,生生之間學會合作了,與眾不同的見解越來越多了,共性與個性得到協同的發展。
新課改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已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和接受,教師歡迎課改,對新課標、新教材的學習和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參與欲望。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不斷升華,八年級生物教師王曉秋同志的課件設計、教學實錄光碟多次作為典型案例在省內獲獎,並推廣發行,劉世英同志等6位教師執教了九台市級示範課,被評為優秀課,該同志多次在九台域內送課下鄉,為九台市優勢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新課改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教師有近110人次在九台市級以上的各級各類論文、案例、課題成果評選中獲獎,有7項課題被立為省市縣級優秀課題。
學生學習興趣變濃,喜愛新教材的編排模式和內容,表現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求知慾望。綜合實踐活動得以實施,學習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六年來,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了全面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共有近260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其中尤以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類作品成績突出。在2004、2005年度九台市、長春市舉辦的中國小學生自製教具與科技作品評比活動中,我校共有19人次項目獲獎,其中2005屆八年二班王海濱同學自主設計製作的“電能、動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劉鵬同學自主設計製作的“興農灑水車”均在長春市舉辦的中學生自製教具與科技作品評比中獲國中組參賽作品一等獎,在2007年九台市春季田徑運動會上,學校運動隊取得了優異成績。有5名同學在九台市舉辦的中小學生演講比賽中分獲國中組一、二、三等獎。期間,每年均有班集體被評為市區級先進集體。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中老年教師已無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知識面窄、知識老化、技能低下、學習力不強造成與青年教師間的斷層越發明顯。因此,大力加強教師培訓和新教師的引進補充對新課改實驗的縱深推進尤為重要。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極具挑戰性。儘管如此,但我們仍信心十足,通過課改,建立起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從根本上改變學校辦學很大程度上受升學評價標準左右的局面,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作出貢獻,為振興三農服務,我們將不遺餘力地繼續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培訓中,強調針對性、突出生成性、注重整體性、重視過程性、體現操作性和反饋性。認真做好新的培訓工作。從長計議,緊密切和學校實際,深入推進學校課程改革。繼續把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作為教研、科研工作的立足點;把促進教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作為教研、科研的著眼點;把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更新,作為教研、科研的切入點;把提倡教師改革創新鑄精品教育,作為教研、科研工作的生長點。在課改實踐研究中,把有關課改的檔案精神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清楚認識,教師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學實踐者,引導教師在課改研究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強化重點課改課題的研究,重視研究的實效性,使課題研究真正為課改服務。進一步完善促進學生髮展,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發展的評價體系。

教學理念

面向新時代,創造新教育。十中人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實施尊重教育”理念,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原則,堅持以“教好書、育好人、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為宗旨,以“德高、體健、學深、志遠”為校訓,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正在以奮進者的姿態,慷慨勃發、昂首闊步向建設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育質量、一流的教育管理,人民高度滿意的現代化的學校”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