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第一次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對
伊拉克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首輪攻擊中便使用600枚
戰斧巡航飛彈,而在之後的歷次衝突中,戰斧巡航飛彈幾乎成了萬能的“開瓶器”,植根於對巡航飛彈非常好用的深刻認識,中國深受震動。在此之前,為能夠在可能的衝突中抓住先機,中國配備了大量的東風系列短/中程彈道飛彈,彈道飛彈的威力大,但成本也不菲,屬昂貴的一次性用品。不僅如此,由於一般將彈道飛彈同核武器聯繫在一起,所以使用彈道飛彈也有可能造成事態升級,甚至引發核大戰。因此,使用東風系列飛彈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同使用遠程巡航飛彈相比,無論是效費比,還是風險係數,都很不合算。中國因此決定“巡航飛彈一定要搞”,此前中國已經仿製成功了蘇聯P15飛航式反艦飛彈,形成了“上游”、“海鷹”系列飛航飛彈,不過這些飛彈和戰斧相比,差距還很大。
建造沿革
20世紀80年代,長劍-10巡航飛彈開始立項研製,最初立項時的技術指標是裝備海軍岸艦飛彈部隊,在未來的台海衝突中起到阻止美日介入的目的,所以以海軍型號為優先的發展方向,命名為“東海-10/DH-10”;後來由於技術原因調整了技術指標,轉而以陸基巡航飛彈為發展方向,故改名為“長劍-10”,因此有很多的長劍-10巡航飛彈陸基型上標有DH-10。因為技術封鎖,長劍-10飛彈幾乎重要的部件都需要自行研發,新技術含量超過70%。尤其在飛彈發動機上,一共有10項技術需要攻克,在1999年,飛彈發動機終於完成第一次壽命測試。
2000年10月首次試驗飛行,2004年,中國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開始試驗“東海-10”巡航飛彈,一直持續到2009年9月。2006年陸基型號開始裝備部隊,2008年,東海-10的改進型更名為“長劍-10”小批量生產,開始正式裝備部隊。
2012年10月,中國海軍在891號試驗艦上安裝了長劍-10巡航飛彈,準備進行相關技術測試。
長劍-10飛彈除了陸基型之外,還裝備了三種重要的平台。即空基
轟-6K轟炸機,海基水下的
093型攻擊核潛艇和水面的
055型驅逐艦。長劍-10巡航飛彈的系列型號包括長劍-10K、東風-10A、DH-2000、CJ-20、YJ-100等多種子型號。按照戰斧巡航飛彈的研發軌跡,中國也有可能基於長劍-10飛彈研製水下發射型號。一直以來人們把火箭軍的陸基巡航飛彈稱為“長劍-10”。9.3大閱兵上,地面的陸基巡航飛彈方隊發射箱上有“DF-10A”的字樣,對應型號是東風-10A,而空中的轟-6K轟炸機掛載飛彈型號則為K/AKD-20,對應型號為長劍-20。此外中國還以長劍-20巡航飛彈為基礎發展了一種空射的遠程反艦飛彈,使用雷達導引頭,被命名為鷹擊-100。按照國家武器型號命名標準,中國軍隊空地飛彈系統的正式型號通常為K/AKD-XX,其中“K”代表“空軍”,"A"代表“飛彈”,"KD"代表“空地”。
服役動態
2009年9月,中國已經部署了50-250枚長劍-10巡航飛彈。截至2013年,長劍-10巡航飛彈已裝備中國海軍岸防部隊,但未出口。
2009年10月1日,中國國慶大閱兵上,長劍-10巡航飛彈對地攻擊型首次以陸基車載發射箱狀態出現。
2013年4月16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還首次公布了二炮部隊飛彈武器裝備型號名稱——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和長劍巡航飛彈。
2015年9月3日,中國北京在天安門前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世界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16輛是長劍-10的改進型號DF-10A巡航飛彈發射車作為常規飛彈第三方隊登場,每車均攜飛彈3枚。
2015年10月,長劍-10A巡航飛彈進行了實彈測試。
2017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某巡航飛彈部隊,以連續火力突擊的方式,用長劍-10飛彈對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長劍-10的彈體外形是俄羅斯Kh-55和美國“戰斧”巡航飛彈的混合體,即前段和中段類似Kh-55,採用兩片可以摺疊的主彈翼,後部則參考“戰斧”,在彈體下方布置了發動機進氣口,噴口附近裝有呈十字形的4片摺疊尾翼。一些西方軍事專家估計,其長度可能介於RK-55(Kh-55的陸基型號)和BGM-109G(“戰斧”早期型)之間,約6.5米,彈體直徑0.52米,發射重量約1.8噸,射程2500公里。此外,外界推測長劍-10為一款高亞音速巡航飛彈,因為其彈體結構並不適合超音速飛行,燃料儲存量也有限。這意味著,該彈無法憑藉高速度增加對手的攔截難度,而是更傾向於通過機動、欺騙與隱身等方式實現突防。總體而言,特別是在射程和精度等關鍵指標上,長劍-10的性能與美國在利比亞戰事中廣泛投入的第四代“戰斧”飛彈相近。
彈型結構
長劍-20採用了摺疊彈翼,位於彈體的中部,屬於平直中單翼。由於巡航飛彈的射程比較遠,要求飛彈具有比較大的升阻比(按照航程布列蓋公式,飛行器航程=巡航升阻比 x 飛行器速度 / 發動機油耗x發射時重量 / 燃料耗盡時重量的對數),相同條件下,升阻比越大射程越遠,所以巡航飛彈通常採用平面式中單翼,只有一對彈翼,對稱地安裝在彈體兩側,從外表看與普通飛機的氣動布局相仿,因此俗稱為“飛機式布局”。這種布局的優點是展弦比大,誘導阻力小。平面式中單翼的翼展比較大,需要摺疊到彈體內。長劍20巡航飛彈的彈翼就摺疊在上圖紅色區域內,彈體外部是一個柔性的長條縫隙狀蓋口,飛彈發射後,彈翼彈出並固定,蓋口隨即關閉,以減小雷達反射面和空氣阻力。劍-20飛彈採用了更先進的埋入式進氣道。彈體下部看不到突出的進氣道唇口,只有一個很不明顯的凹入部分(上圖紅色圓圈的區域),與早期戰斧和KH55等同級別巡航飛彈有明顯區別。埋入式進氣道有很多優點,首先是無需設計進氣道摺疊機構,利於直接使用無間隙發射筒。其次在各種形式的進氣道中,埋入式進氣道的雷達隱身效果最好,它的進氣口面完全避開了雷達波入射方向。儘管有進氣效率和總壓比恢復不足的缺點,但這只是不太適合用於需要做劇烈機動的有人駕駛戰鬥機,對於機動性要求不高的無人機或巡航飛彈就很合適
飛彈射程
長劍-10飛彈為了讓寶貴的彈上發動機工作更長時間以獲得更遠的射程,陸基巡航飛彈普遍採用助推器達到巡航速度,然後彈上的渦扇發動機才開始工作,發射後在稠密大氣層中靠翼面產生的氣動升力和發動機推力,做等速巡航飛行,進行全程複合制導,實施中遠程戰術打擊,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間。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間,其毀傷能力超過美國的戰斧式巡航飛彈,一枚命中即可將一艘7000到10000噸級的飛彈巡洋艦送入海底。
長劍-10超長的射程使得中國擁有在近岸打擊第一島鏈之內所有目標的能力,第二島鏈內的有價值的軍事目標也在其打擊範圍之內。如果長劍-10被部署在中國的東北,將能夠覆蓋日本所有有價值的目標。
攻擊能力
長劍-10的服役,使它和二炮現有的近中遠程常規彈道飛彈形成互補,利用兩者迥然不同的飛行方式提升打擊成功率。特別是在依靠二代“北斗”系統進行中段制導後,“長劍-10”已能完成跨海遠距奔襲任務,可以對遠海目標實施突擊。此外,藉助二代北斗系統對“長劍-10”的航路進行先期規劃,則可以對目標進行多方位攻擊,若再配合彈道飛彈實施“一高一低”的混合戰法,更能令某些國家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長劍-10可攜帶核彈頭和常規彈頭,圓機率誤差在20至50米左右,其毀傷能力超過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一枚命中即可將一艘7000到10000噸級的飛彈巡洋艦送入海底。有4種不同版本的彈頭可供使用。一種是重達500公斤的重型彈頭,另外3種分別是350公斤的高爆彈、子母彈和鑽地彈。長劍-10飛彈採用的是攻擊角較小的水平攻擊方式,限制了攻擊目標的方式。
制導方式
長劍-10巡航飛彈配備了GPS/慣性制導導航系統,也能夠利用地形輪廓繪圖完成中段制導,再利用數字場景匹配感測器,實現10米的精度。巡航飛彈打擊隔海相望的目標,就必須飛越寬闊而缺乏明顯地標的海面,考慮到海天一色的背景容易令飛彈的地形匹配裝置失去參照物,因此有必要引進衛星定位。長劍-10飛彈在服役初期,並未將衛星定位作為主要中段導引手段,因為中國當時的衛星定位裝置只能接收美國的商用GPS信號,可靠性不佳。直到中國開始組建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後,衛星定位才成為長劍-10飛彈可以接受的導航方法。雖然早期的“北斗”系統很難有效套用於高速移動的平台上,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正積極營建的二代“北斗”系統完全可以用來提高巡航飛彈的中段制導效能,因為二代“北斗”採用了同GPS類似的無源高精度定位技術。二代“北斗”衛星的基礎組網工作業已完成,即將進入實用階段,作用範圍涵蓋整個亞太地區。長劍-10裝備慣性導航、衛星導航以及地形匹配製導設備之外,還套用了數字式景象匹配製導技術和雙向數據鏈,從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
發射方式
長劍-10巡航飛彈已發展了陸地車載、空射、艦射等多種方式。其中,車載發射平台採用與“東風-11”彈道飛彈、PHL-03式火箭炮類似的WS2400系列20噸級8重型越野車,車上裝三聯裝發射箱。機載發射採用轟-6 K外部掛載方式,艦載發射將可能採用052C驅逐艦垂直發射系統發射。長劍-10飛彈發射車擁有三個長發射筒、八邊形橫截面、固定在WS-2400型8x8重型輪式汽車底盤上,豎立式運輸發射車(TEL)的後面,擁有良好的越野機動能力,可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進行制導。
性能數據
彈體參數 |
---|
彈長 | 8.3米 |
---|
彈徑 | 0.68米 |
---|
翼展 | / |
---|
彈重 | 2.5噸 |
---|
戰鬥部 | 300~500千克 |
---|
飛彈射程 | 1500-2000千米 |
---|
命中精度 | 100~300米 |
---|
最大速度 | 0.75馬赫(巡航) |
---|
巡航高度 | 30-50/150米 |
---|
動力裝置 | / |
---|
制導方式 | 巡航段慣性+地形匹配+衛星輔助導航,末制導為光學景象匹配複合制導 |
---|
發射方式 | 陸基機動地面發射三聯裝 |
---|
衍生型號
長劍-10K,1500千米的空中發射型,轟-6K搭載。DF-10A地面攻擊巡航飛彈,比長劍-10更隱蔽,更準確。DH-2000,DH-10A的超音速型。KD-20為CJ-10的空中發射型,在轟-6進行測試,可攜帶4枚。YJ-100,遠程反艦飛彈型,800千米射程,轟-6和055型驅逐艦發射。
長劍-10飛彈配備GPS/慣性制導導航系統,但可能也能夠利用地形輪廓繪圖完成中段制導,再利用數字場景匹配感測器,實現10米的精度。中國發展北斗導航位定衛星網路是其削減對美國GPS導航系統依賴程度的努力的一部分。
DF-10A巡航飛彈,能夠動態化識別目標,具備
超低空隱身突防、多模式
複合制導、多角度連續攻擊能力,命中精度高、殺傷威力大,是中國軍隊實施要害精確打擊、克敵制勝的主戰裝備。DF-10A
巡航飛彈依靠先進的感測器來尋找、識別並定位目標,通過通信系統向指揮部傳送定位信息,能夠精確打擊有價值的地面目標。
總體評價
長劍-10巡航飛彈的研製和部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有效提高了二炮部隊的威懾力,後者可以通過
巡航飛彈和
彈道飛彈的巧妙搭配,利用兩者迥然不同的飛行方式提升打擊成功率。特別是在依靠二代“
北斗”系統進行中段制導後,長劍-10巡航飛彈已能完成跨海遠距奔襲任務,可以對遠海目標實施突擊。此外,如果藉助二代“北斗”系統對長劍-10的航路進行先期規劃,則可以對目標進行多方位攻擊,若再配合彈道飛彈實施“一高一低”的混合戰法,更能令某些國家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長劍-10巡航飛彈已能完成跨海遠距奔襲任務,可以對遠海目標實施突擊。
長劍-10巡航飛彈的海基型、空基型正在陸續裝備中國海空軍,新的課題是長期依賴第二炮兵實施核威懾的中國軍隊的核打擊能力正在多樣化。有效提高了二炮部隊的威懾力,長期以來,二炮一直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遠程常規精確打擊力量。以前二炮部隊只裝備彈道飛彈。彈道飛彈雖然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等優點,但作為精確打擊手段,缺點也很明顯。如發射時間相對較長,攻擊精度不夠理想,飛行彈道呆板等。而“長劍-10”服役後,可以和二炮現有的近中遠程常規彈道飛彈形成互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優長,尤其是水面艦、轟-6K戰略轟炸機裝備“長劍”-10之後,中國對美國、周邊國家的“核常兼備”的威懾力大大增強。
世界上擁有遠程巡航飛彈的國家不少,包括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但是擁有空射巡航飛彈的國家只有美俄中。它是美俄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的項目之一,而中國卻不受任何國際條約的限制。射程2000公里的“長劍”-10配合作戰半徑遠達2000公里的轟-6K,使周邊國家強烈感受到中國核常兼備的空軍的威脅。
中國海軍組建了自己的航母艦隊,093G2型核潛艇、052D驅逐艦都安裝了新型的通用垂直發射器,如果需要,能夠裝填長劍-10。055型大型飛彈驅逐艦、 095型核潛艇,極有可能發展“長劍”-10專用的平台。這樣,中國海軍的水面艦、核動力攻擊潛艇也將具備戰術核武器的攜帶能力。
在未來10年,真正對關島、美軍澳大利亞基地形成核威脅的飛彈力量,除了二炮的彈道飛彈之外,中國海軍潛艇部署的“長劍”-10會比轟-6K/ “長劍”-10更具實戰能力,前者擁有更好的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