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鐻耳
- 拼音:jù ěr
- 注音:ㄐㄨˋ ㄦˇ
- 釋義:穿耳而帶金銀耳環
穿耳而帶金銀耳環。《文選·左思》:“髽首之豪,鐻耳之傑,服其荒服,斂衽魏闕。” 張銑 注:“髽首、鐻耳,皆夷人也。豪、傑,謂酋長。”...
《郭璞曰》鐻,金銀器名。《後漢·張奐傳》遺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詳形制。《左思·魏都賦》鐻耳之傑。 又《廣韻》九魚切《韻會》斤於...
詞語解釋 jù yú ㄐㄨˋㄧㄩˊ 鐻鍝 穿耳而垂帶金銀耳環。為古代少數民族的裝飾。《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若夫文身鼻飲緩耳之主,椎結左衽鐻鍝之君。...
郭沫若 等集校:“ 馬元材 雲:‘鐻枝蘭鼓’當是一種美錦之專名。其取義或用其上織有‘鐻枝蘭鼓’之花紋耳。 沫若 按:‘馬 說是也。’”...
晉 左思 《魏都賦》:“髽首之豪,鐻耳之傑,服其荒服,斂衽魏闕。”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離身 反踵 之君,髽首 貫胸 之長,屈膝厥角,...
詞語解析 漢 挽髻如椎,穿前襟向左的衣服。古代邊遠少數民族的一種服飾。《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若夫文身鼻飲緩耳之主,椎結左袵鐻鍝之君,東南殊俗...
又《集韻》鐻鍝,穿耳物。《杜篤·論都賦》椎結左袵鐻鍝之君。《埤蒼》穿耳以垂金寶也。 [1] 參考資料 1.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1]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