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鞭(豆科胡枝子屬植物)

鐵馬鞭(豆科胡枝子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鐵馬鞭(Lespedeza pilosa (Thunb.) Siebold & Zucc.)為豆科胡枝子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密被長柔毛;小葉寬倒卵形或倒卵圓形,基部圓或近平截,兩面密被長柔毛;總狀花序比葉短,花冠黃白或白色,旗瓣橢圓形;莢果寬卵形,先端具喙,兩面密被長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鐵馬鞭”一名始載於《名醫別錄》。

鐵馬鞭產於中國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四川、貴州、西藏等省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野生於向陽的荒坡、路旁等地,耐乾旱,忌水浸,對土要求不嚴,一般平地及山區均可種植。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土生長較好。鐵馬鞭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繁殖方法一般多為種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

鐵馬鞭以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腫等功效。味苦,性微寒,無毒。歸肝、脾經。主治痢疾、婦女小腹脹痛、濕熱黃疸、外感發熱、喉痛腫痛等症狀。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性,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鐵馬鞭”一名始載於《名醫別錄》。

形態特性

鐵馬鞭為豆科胡枝子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長柔毛,莖平臥,細長,長60~80(100)厘米,少分枝,匍匐地面。托葉鑽形,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葉柄長6~15毫米;羽狀複葉具3小葉;小葉寬倒卵形或倒卵圓形,長1.5~2厘米,寬1~1.5厘米,先端圓形、近截形或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兩面密被長柔毛,頂生小葉較大。
總狀花序腋生,比葉短;苞片鑽形,長5~8毫米,上部邊緣具緣毛;總花梗極短,密被長毛;小苞片2,披針狀鑽形,長1.5毫米,背部中脈具長毛,邊緣具緣毛;花萼密被長毛,5深裂,上方2裂片基部合生,上部分離,裂片狹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長漸尖,邊緣具長緣毛;花冠黃白色或白色,旗瓣橢圓形,長7~8毫米,寬2.5~3毫米,先端微凹,具瓣柄,翼瓣比旗瓣與龍骨瓣短;閉鎖花常1~3集生於莖上部葉腋,無梗或近無梗,結實。莢果寬卵形,長3~4毫米,凸鏡狀,兩面密被長毛,先端具尖喙,兩面密被長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產地生境

鐵馬鞭產於中國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四川、貴州、西藏等省區,朝鮮,日本、印度、尼泊爾、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大洋洲、歐洲及非洲(北部)也有分布。野生於向陽的荒坡、路旁等地。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

生長習性

耐乾旱,忌水浸,對土要求不嚴,一般平地及山區均可種植。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土生長較好。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多為種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

主要價值

鐵馬鞭以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腫等功效。味苦,性微寒,無毒。歸肝、脾經。主治痢疾、婦女小腹脹痛、濕熱黃疸、外感發熱、喉痛腫痛等症狀。
鐵馬鞭
藥用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鐵馬鞭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