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鐵蹄》用回憶錄形式寫成,回憶錄的作者是愛薇絲,《鐵蹄》是愛薇絲寫的手稿,該份手稿是愛薇絲遇難前藏在枯樹洞中,幾百年後才被人發現。鐵匠出身的社會黨理論家埃弗哈德是愛薇絲父親——一個思想開明的教授的座上客,他對壟斷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揭發,引起愛薇絲的興趣,她親自去調查,證明所說屬實。一名工人為保護機器而被砸斷了一隻手,結果被解僱,沒有撫恤金,上告法庭反而敗訴。
《鐵蹄》接著寫革命和反革命之間的鬥爭,寫反革命派如何培養工人貴族、破壞工人團結,政府軍隊怎樣鎮壓人民騷動,革命派如何進行公開的和地下的鬥爭,人民民眾如何舉行推翻美國資產階級寡頭政治——“鐵蹄”……的芝加哥武裝起義等等。
該小說也描寫了革命派的內部鬥爭。一些人熱衷於議會道路,以為靠選票就能奪取政權。主人公埃弗哈德·安納斯特雖被工人推選為議員,卻強調必須準備“機關槍”,對議會道路並不抱幻想。安納斯特家祖祖輩輩是無產者,他從小做工,刻苦自學,積極投入社會主義運動。當“鐵蹄”鎮壓工運、工人舉行武裝起義時,安納斯特是鬥爭的領導人之一。第一次起義失敗後,“鐵蹄”把他關進監獄,他在獄中又準備第二次起義。小說到此中斷。
作品目錄
第一章 | 我的鷹 | | 第八章 | 機器破壞者 |
第二章 | 挑戰 | 第九章 | 夢想的數學根據 |
第三章 | 傑克遜的胳膊 | 第十章 | 漩渦 |
第四章 | 機器的奴隸 | 第十一章 | 大冒險 |
第五章 | 好學者俱樂部的會員們 | 第十二章 | 主教 |
第六章 | 陰影微現 | 第十三章 | 總罷工 |
第七章 | 主教的幻象 | 第十四章 | 結局的開端 |
(目錄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1906年6月,作者醞釀一部社會主義小說的開端,該小說體現出“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進行大掃除”的故事,這種“大掃除”不僅僅表現為普通的罷工鬥爭、遊行示威,而是槍林彈雨、腥風血雨,無產階級與壟斷資產階級你死我活的搏鬥。
1907年初,傑克·倫敦開始創作最主要的社會主義幻想之作《鐵蹄》。作品的主要故事發生在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芝加哥。
《鐵蹄》中主人公安納斯特是依照倫敦本人的外貌來描寫的:安納斯特的“脖子是一個職業拳擊手的脖子,又結實又粗壯”。
主人公——安納斯特除了跟作者的外貌基本相似之外,還經歷了幾乎相同的愛情模式,同是出生於工人階級與出生於資產階級的小姐產生了愛情。
人物介紹
埃弗哈德·安納斯特
主人公安納斯特出身於鐵匠的家庭,天生聰慧,通過自學掌握德語和法語,從事過翻譯工作,並娶了大學教授的女兒為妻,從小的貧困生活使他對美國社會的本質產生了尖銳的洞察能力。他是一個充滿勇敢、智慧和力量的社會主義者,一個具有偉大心靈和高度才智的人,在他身上敵發著一股強烈的、使人信服的、吸引人的威力。他看穿了資產階級的偽善,對資產階級社會大膽蔑視,對壟斷寡頭階級血腥統治的憤怒控訴和他對暴力革命的熱切嚮往,在資本家寡頭政權的“鐵蹄”踐踏下,頑強地領導著帶有傳奇色彩的暴力革命,成長為一名能幹的民眾領袖。他精通各類知識,把資產階級出身的妻子改造為堅定的革命者;他熟知資產階級的各種剝削手段,通過一次次的公開演講使資產大亨們不得不承認罪狀;他不畏強暴,堅定不移地為弱者請命。
愛薇絲
愛薇絲受過高等教育。從表面上看,愛薇絲有自己的事業,但是,她的事業只是依附於她自己的丈夫——安納斯特。她放棄了自己原有的一切,包括出身、信仰,完全追隨著安納斯特。實質上,安納斯特把愛薇絲拉到自己的陣營中來並不是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而只是為了讓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女性更好地為男性服務而已。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鐵蹄》主題思想:無產階級革命的宣言
作者預言了在美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即小說中被稱為“鐵蹄”的那個寡頭統治之間你死我活的搏鬥必將爆發的一天,傑克·倫敦通過虛構的1917年的芝加哥武裝暴動的爆發,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場面。這種場面在1871年的巴黎出現過,在1905年的彼得堡出現過。
《鐵蹄》這部政治預言小說傳達傑克·倫敦希望廣大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進行武裝革命鬥爭的願望。《鐵蹄》 描寫了美國工人革命暴動的失敗與鐵蹄血腥統治的建立,但該小說里卻充滿了革命的樂觀精神,他確信人類進步的與公正的社會制度的建立, 也相信將來不是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
《鐵蹄》該小說的重心放在了無產階級革命領導者安納斯特的身上, 他反對壟斷資產階級的寡頭政權——“鐵蹄”,他具有傑克·倫敦所崇拜的“超人”特徵。安納斯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革命事業和從資本主義的奴役下解放人類的事業。
在《鐵蹄》這部作品裡,傑克·倫敦溫和的社會主義立場已被激進的革命態度所取代。他預言資本主義將走向極端,走向罪惡,主張以暴力手段將其推翻。傑克·倫敦對當時社會黨內成員右傾的革命路線頗為不滿,《鐵蹄》是他這種觀點的文學表達。
該小說的主要故事發生在芝加哥, 艾薇絲的手稿中提到,這個工業城市一直是衝突的風暴中心,在這裡發生了殘酷的巷戰,到處都是暗殺、流血和暴力。在描寫以芝加哥為假想背景的大主題時, 作家也經常聚焦於具體事例,從微觀上為巨觀層面的階級鬥爭提供支持。
傑克·倫敦集中描寫了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代表傑克遜的悲慘遭遇。傑克·倫敦通過這樣的實例,一方面抨擊了將勞動者當奴隸使用的非人化的工業生產, 一旦勞動工人失去勞動價值,就被無情地拋棄。另一方面,作家又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及維護這資本主義經濟生產的上層建築,兩者沆瀣一氣,既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又維護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和分配。
《鐵蹄》鮮明地反映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決定性的經濟和社會變動。傑克·倫敦指出了美國統治者們的侵略行為與寡頭專政的本質。“鐵蹄”是腐朽的資本主義所滋生的極其可怕的產物。作者在小說中警告那些美國社會黨內部的“冒失的政治家們”,不能完全相信選票的力量。無產階級如果放棄武裝革命鬥爭, 那么他們必然會淪為被資產階級剝削與壓榨的奴隸,與此同時,會喪失以前所取得的一切權利。傑克·倫敦的觀點與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的觀點一樣,“無產階級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藝術特色
敘事手法
《鐵蹄》採用了一種嵌套式的敘述結構,該小說主人公安納斯特的故事由中產階級小姐愛薇絲·坎寧安(後來嫁給安納斯特,改名為愛薇絲·埃弗哈德)來敘述,小說的主體就是她寫的《埃弗哈德手稿》。並通過腳註的方式對《手稿》進行了評說。該小說採用二元敘事手法,用愛薇絲作為故事主要敘述者。
倫敦通過中產階級女性愛薇絲的視角來構建他的政治預言,會因為敘述者的多愁善感而損壞了倫敦的政治分析。同時,由於愛薇絲的思想是基於理想的、浪漫的、愛情至上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她的敘述會弱化小說情節的表現力度:“雄渾的工人階級的鬥爭和女性化的資產階級的敘述者結合在一起,會產生過於柔弱的文本。形式削弱了內容。作者創造藝術的這些結構上的瑕疵,不僅僅只反映在技巧的失敗上,同樣反映在根深蒂固的情感限制上”。
傑克·倫敦通過愛薇絲的視角來敘述安納斯特的故事是失敗的,會因形式的女性化弱化小說內容意欲表達的恢弘的革命力度。但是,如果從愛薇絲成長的角度,以及她在表現、突出男性優越思想的反襯作用方面出發,去分析這部作品的敘事技巧,就會發現傑克·倫敦正是通過女性視角的闡述,進一步強化了男性的強勢主體地位,並且通過愛薇絲對丈夫的崇拜、追隨、順從等特徵進一步深化了男性優越思想。
雖然《鐵蹄》描寫的是愛薇絲的成長故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故事的主體是愛薇絲敘述丈夫安納斯特革命歷程的手稿。這種來自女性生命體驗的女性書寫,不是女權主義所說的表達女性自主意識的自我言說和言說自我,它的實質依然是傑克·倫敦這位男性作家構建的話語模式。在男性所創作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和外部世界並不是女性自身真實的體現以及對世界的認識,它只是男性採用的一種文化建構形式,一種男性話語實踐。換句話說,是文本的作者——傑克·倫敦,而不是文本中的文本作者——愛薇絲成為抒發生活體驗的載體。這種敘事手法的最終目的依然是通過男權話語來突出男性優越這一主旨思想。傑克·倫敦通過一個女性主動對男性表現出來的崇拜、依附和順從,滲透了他的男權思想,體現了男性文學中理想婦女的範式。
正是在這種敘事策略的背後,可以發現,在愛薇絲手稿中貫穿始終的是她對男性的崇拜、逢迎和吹捧。在手稿的第一章,她稱安納斯特是“‘我’的鷹”。這隻鷹有不倦的翅膀,為人類的自由搏擊長空。“鷹”高高在上,可以俯瞰大地,它還有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凝視一切,洞察一切,永遠處於主動地位。這隻“鷹”其實是男性地位的隱喻。在整個手稿當中,安納斯特無論是在場還是不在場,他都指揮著愛薇絲的行動,規劃著名愛薇絲的生活前景,引領著愛薇絲的前進方向,統攝著愛薇絲的思想意識。
該小說的主角之一是愛薇絲,主要描述她如何擺脫資產階級的束縛,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長過程。如果從女權主義思想的角度分析,愛薇絲的成長只是在她的“鷹”的引導下進行的,“鷹”才是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的主角,愛薇絲只能算是一個配角、一個旁觀者、旁述者,有時甚至只是一個為了襯托主角“光輝形象”的道具而已。
愛薇絲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成就、驗證安納斯特睿智的判斷力和卓越的預見力。安納斯特喚醒了愛薇絲的政治意識。讓愛薇絲徹底改變階級態度、深化對階級本質認識的是她對“傑克遜胳膊”一案的調查,而她進行的所謂調查,並不是需要去查明有待查清的事實,而只是去驗證安納斯特對整個事件認識的正確性。他胸有成竹地說:“坎寧安小姐,‘我’來告訴你該幹些什麼。你去調查傑克遜一案”。而調查的結果是“他堅信‘我’的自信心已經動搖了”。很多事實在愛薇絲調查之前安納斯特就已經非常清楚,他自信、堅定,就像一個無所不知的先知。
愛薇絲從無知到有知的成長曆程,只是為了逐步深入地反襯丈夫的睿智而已。她成長曆程中的頓悟是她信任、依賴歐內斯特的開始,在驗證了安納斯特對事實判斷的正確性後,她說:“‘我’感到自卑和後悔,並且產生了一個親切的感覺:把安納斯特當成一個接受懺悔的神父。接著,他的力量把我吸引住了,此後就永遠這樣了。這種力量好像散發出一種和平和安全的保證”。這是愛薇絲崇拜、依附、信賴安納斯特的宣言,也是傑克·倫敦在文本中進一步表現男性優越、女性順從的起源:從此,愛薇絲的自我已不復存在,她生活的全部都開始圍繞著安納斯特進行。
從安納斯特見到愛薇絲的第一面開始,他的男性優越思想和強權意識就急不可耐地表現了出來。安納斯特不僅知道如何使用刀叉吃飯,懂得餐桌禮儀,而且在小說中,安納斯特一出場就在上層社會裡慷慨陳詞、揮灑自如,全然沒有工人階級背景強加給他的卑微之感。
第一次見到愛薇絲時,安納斯特就主動同她握手:“他同‘我’握手啦。他的手握得緊而有力,而他的黑眼睛大膽地緊盯著‘我’——太大膽了,‘我’以為”。作為一個出生於工人階級的人,在資產階級小姐愛薇絲面前,安納斯特不但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自卑,相反,他的自信接近於狂妄,他為自己對愛薇絲大膽的直視給出的理由是:“‘我’瞧著你就喜歡,為什麼‘我’不該把眼睛盡瞧著自己喜歡的人呢”。而接下來的事情更讓讀者看到安納斯特霸道的示愛方式:“他們誰也不像安納斯特那樣向‘我’求愛。‘我’還來不及注意,他已經把我擁在懷裡了。‘我’還來不及抗議或拒絕,他的嘴唇已經貼住我的了。他用一股出色的、銳不可當的勁兒把我弄得頭重腳輕。他並沒有開口求婚。他一把擁住了‘我’,親‘我’的嘴,就一廂情願地以為我們該結婚了。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他這種粗野的示愛方式,說明了在愛情上安納斯特的粗野和無情,其中也透露出男性對女性的霸權主義思想。
如果說《鐵蹄》是一部描寫愛薇絲成長的小說,那么傑克·倫敦的目的也是旨在通過她的成長,讓她追隨在安納斯特的身旁,始終用仰視、崇拜的目光來襯托男性的優越。
作品評價
《鐵蹄》在有關建立社會主義黨組織的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某種意義上說,該書預見了法西斯主義的逐漸發展。
——威廉·福斯特(美國共產黨國家委員會主席)
《鐵蹄》小說在半途中結束,這樣的結構用意在於把政治行動所需的確定因素與政治謙恭建立其上的不確定因素結合起來。愛薇絲的敘述以一未完成的句子結束:“任務的偉大可能被理解,當它被……”跟在這殘句之後一腳註告訴讀者,安納斯特手稿到此結束,而且顯得愛薇絲在被捕前有時間把手稿藏匿起來。作者以不交代敘述結論和安納斯特夫婦命運之方式來增加他認為可能是不充分的敘述的戲劇性。他也同時以此增加了幽默感,因為這樣不交代確定性是對大眾傳媒那些史詩式結局俗套的諷刺,而這些俗套通常起到控制危險的平民黨情緒的安全閥作用。
——約翰·沃倫·布里奇(美國學者)
作者簡介
傑克·倫敦(1876—1916),原名為約翰·格利菲斯·倫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國作家。於1876年1月12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是非婚生子。11歲當報童打零工、13歲攢錢買舊船、15歲成為牡蠣劫掠者、17歲成為捕撈海豹的水手。傑克·倫敦接觸了許多社會最下層的人們,生活充滿了重壓與貧困。18歲參加要求美國國會增加就業的失業者組織“基林軍”。19歲進入奧克蘭中學學習。在讀中學期間,加入社會黨,閱讀《共產黨宣言》,參加工人集會。20歲加入到阿拉斯加淘金隊伍。1916年11月,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