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獅子鑄於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採用“泥范明澆法”鑄成,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寬5.35米,身長6.30米,身高6.6米,體寬3.0米,重約40噸,素有“獅子王”的美譽,一千多年來,它飽經滄桑,在古滄州,它曾被當成神物供奉,享盡了香火;在烽火連天、哀鴻遍野的戰亂年代,又經受了刀戈的砍殺,在獅體內外斑痕累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鐵獅子
- 館藏地點:河北滄州,山西民俗博物館
- 所屬年代:河北滄州為後周廣順三年山西民俗博物館為明萬曆廿年
- 又名:滄州鐵獅子
最新學術成果,河北滄州,民俗博物館,
最新學術成果
新百獸之王
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古代社會,人類在強大、神秘的自然物面前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人們按照老虎的形象塑造獅子,讓獅子成為人們觀念中新的百獸之王。
文獻中“狻猊”的出現比“獅子”早,“狻猊”一詞來自於塞語,反映出先秦時期“中國”與西域的語言文化交流。“狻猊”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所以有文殊菩薩的地方就有“師子”的身影。漢代,獅子作為貢品直接進入中原,改稱為師子即為獅子。獅子入華濫觴於漢代,在元、明時期達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貢獅活動基本停止。
圖像證史
像是歷史的遺留,同時也記錄著歷史,是解讀歷史的重要證據。通過重慶大足石刻和山西五台山等大量的文殊菩薩和坐騎“狻猊”的古代遺留文物信息量巨大
獅子旁有菩薩寺廟
滄州鐵獅子頭上和項下分別鑄造的“師子王”(註:師子同獅子)和“師子王”身上的“福田衣”以及“師子王”背上的蓮花寶座,我們可以斷定:《滄縣誌》記載:"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無誤,開元寺內一定是“文殊菩薩”;寺外,高一仗七尺,長一仗六尺“師子王”,背負“蓮花寶座”在等著“文殊菩薩”,因為“師子王”是“文殊菩薩”的坐騎。
從圖像學、佛像、獅子入華歷史記載文獻研究我們可以斷定:滄州鐵獅子旁定有“開元寺”。
河北滄州
鐵獅子又名鎮海吼,它是古代滄州人民戰勝自然,現在鐵獅子已成為滄州的市徽。鐵獅子採用泥范明澆法鑄造而成的,鑄造時在身上留有很多銘文。它的鑄造比美國和法國的煉鐵術早七八百年,所以鐵獅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打開世界冶金史就有滄州鐵獅子,由於滄州鐵獅子具有較高的科研、歷史和珍貴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雕塑藝術、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資料。
由於體魄宏大,造型雄傳,文物價值甚高,但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鐵獅子腐蝕嚴重,多處破損,獅身下沉,新中國成立前,曾建亭保護,未能根本改觀。1984年11月將鐵獅子向北移位8米,抬高近4米,經稱量鐵獅子重40噸。
我國北方的著名文物有句俗話“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
交通:鐵獅子位於滄州市南28公里處,在滄州長途汽車站乘到舊州的汽車中途下車(車票3元),下車後向東步行1公里。
景點門票20元。
滄州鐵獅子的歷史記載
據三三年修訂的《滄縣誌》記載:
鐵獅,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六尺。背負巨盆,頭頂及項上各有“獅子王”3字,右項及牙邊皆有“大周廣順三年鑄”7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5字。腹內、牙內外字跡甚多,然湮滅不全。後有識者謂是《金剛經》文。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型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
後有考據家辯云:罰罪人之說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獅既在開元寺前,且背負巨盆,當既寺中物。或李雲捐造以壯寺觀者,是說較近理。又云:背負之盆作蓮台形,或原有佛像未可知,然不可考。或以東光縣之鐵菩薩像,實之非是。
清嘉慶八年三月,大風倒地,口吻、腹、尾俱殘缺。據郡人張[品下加山]《幞滄雜記》,又有相傳康熙初年,有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仆之說,然其它所記,較前為祥。光緒十九年,署州事宮昱遣污者扶起,以磚石補其殘,然已失原狀矣。
民俗博物館
此展品為明萬曆廿年文物。材質為鐵。目前有四座,每座獅約高100厘米、方形底座約高70厘米,約寬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