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萬

鐘金萬

鐘金萬,男,漢族,1964年11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貴州省作協會員、貴州省曲協會員、遵義市播州區戲曲協會主席、遵義市播州區第一屆政協委員,現供職於遵義市播州區扶貧開發辦公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金萬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鐘金萬,播州區扶貧開發辦的一名普通幹部,自1985年參加工作以來,憑著對遵義方言的喜愛,習慣性地將其收集整理,編著(合著)成《遵義縣方言》《遵義方言詮注》《遵義民間禁忌》《遵義常用方言》等書,以此記錄黔北人民千百年來在生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僅如此,他還把收集整理的遵義方言套用到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講授農業技術知識、創作文學作品……
鐘金萬回憶了與家鄉方言結緣的三個時間節點。
一是七歲那年進入國小學習,當遵義方言遇上老師教的國語,當老師教的國語遇上廣播新聞里的聲音,讓他對各具特色的語言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二是1982年,他考入原遵義農校,班上不僅有來自遵義本地的同學,還有外地的。在校三年間,大家交流時的方言為其以後對方言的整理埋下伏筆;
三是1985年畢業後上班時,他十分敬重的姑父囑咐他:“搞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學會和民眾打交道,聽得懂民眾說的話。若遇到聽不懂的,就記下來,梳理一下,抽空問問別人是什麼意思。”
姑父的一席話,至今讓鐘金萬記憶猶新,也讓他受益匪淺。“現在很多老人,只有在說起方言的時候,才能滔滔不絕,和幹部交心、談心。”鐘金萬說,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在和民眾打交道的過程中,如果對他們說的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由於聽不懂當地方言而產生誤解,那是乾不好工作的。
遵義是一個“方言山國”,十里不同音。播州區泮水鎮紅星村,個別村民組稱“爹”為“牙”,播州區三合鎮刀靶村,個別村民組將“腳豬”說成“郎豬”……參加工作後,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每每遇到聽不懂的方言時,鐘金萬便記下來,並尋找其出處。
到了2002年,他寫了一篇名為《淘尖》的小小說投往國內著名小小說雜誌《百花園》編輯部。編輯收到稿件後,因不懂遵義方言,給編稿帶來了一定難度,希望他將文中的遵義方言注釋。可鐘金萬覺得,一篇小小說短的也就幾百來字,如果注釋下來,文字多達上千字,未免有些喧賓奪主了。
鐘金萬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方言愛好者和業餘作家,自己平時喜歡將一些遵義方言運用在作品裡。寫家鄉的故事,如果離開地方方言,作品就缺了一些味道,少了一些魅力。
2007年,鐘金萬萌生將先前收集整理的遵義方言編著成書的想法。
經過一年多的整理,2008年《遵義縣方言》出版,該書一經面世,就引起各方關注。
鐘金萬說,在收集整理遵義方言的過程中,自己不僅收穫了快樂、增長了知識,還越來越意識到方言是傳承農耕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有效載體。這讓自己更加堅定:紮根於這片深愛的土地,一直走下去,挖掘出更多優秀的黔北傳統文化。

主要貢獻

編著(合著)成《遵義縣方言》《遵義方言詮注》《遵義民間禁忌》《遵義常用方言》等書,以此記錄黔北人民千百年來在生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僅收錄了與國語不同的遵義各地方言,還對農事諺語、物候諺語、民間禁忌等進行了整理分類,是一本讓讀者在短時間內了解遵義歷史文化的“方言字典”,在行業內引起不小的反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