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屋圍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牛山社區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802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社會事業,體育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清朝,鐘屋圍村屬東莞縣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七區楊西鄉、第一區濂平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二區楊西鄉。
1952年,屬牛山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牛山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牛山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牛山管理區。
1999年,屬牛山行政村。
2003年,屬東城街道牛山社區。
行政區劃
鐘屋圍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牛山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牛山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2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鐘屋圍
地形地貌
鐘屋圍村地處丘陵地帶。
自然資源
鐘屋圍村境內自然資源有花崗石。
人口
鐘屋圍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李姓、郭姓。2015年末,鐘屋圍村戶籍人口802人,其中男420人,女382人;80歲以上26人,最年長者100歲(女);海外留學人員1人。外來暫住人口1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7人。
經濟
鐘屋圍村傳統經濟以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甘蔗、木薯、黃竹等作物,盛產龍眼、荔枝、鳳梨等水果,還建有紅磚、糧油、碾米等加工廠。2015年,鐘屋圍村以出租廠房、地皮為主,有工業區2個,工業企業8家,廠房、宿舍6.8萬多平方米,該村經營總產值751.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及商鋪出租、銀行存款利息、商業經營等。
社會事業
體育事業
2015年末,鐘屋圍村有籃球場1個。
基礎設施
20世紀70年代初,鐘屋圍村通電,1990年通自來水、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1年,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鐘屋圍村有國道莞長路、縣道環城路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鐘屋圍村因原男性村民均姓鐘而取名“鐘屋圍”,曾用名“鐘毓圍”。
- 本地方言
鐘屋圍村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東城話。
- 歷史事件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火煉樹、牛山(含鐘屋圍村)等地紛紛成立青年抗敵同志會、婦女抗敵同志會等抗日民眾組織。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底,地方頑固派武裝劉發如部進犯楊西鄉(牛山一帶,含鐘屋圍村),屠殺了共產黨地方工作人員5人,史稱“楊西事件”。
民國三十年(1941年)5月,劉發如部200餘人進犯楊西鄉(牛山一帶,含鐘屋圍村),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在曾生率領下反擊退敵。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4月,牛山(含鐘屋圍村)武裝民兵配合第三大隊主力攻打翟家村炮樓,激戰2晝夜,俘敵30多名,繳獲重機槍2挺,輕機槍4挺,步槍30多支,短槍7支,彈藥一批。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牛山(含鐘屋圍村)兄弟會配合第三大隊襲擊厚街漢奸陳泰,活捉陳妻,繳獲軍用氈、棉被、銅錢等物品眾多。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火煉樹、牛山(含鐘屋圍村)、光明等地成立民兵組織,進行自衛鬥爭。
1963年冬,附城發生流行性感冒,患者3300多人。溫塘、牛山(含鐘屋圍村)尤其嚴重。
1976年春,雨雹襲擊牛山(含鐘屋圍村),砸壞菸葉等農作物,損壞經濟作物1000多畝。
1998年冬,霜凍,牛山(含鐘屋圍村)被凍死、凍傷荔枝、龍眼等果樹100多畝,凍死塘魚50多畝,經濟損失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