鎛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ó rén,是指擊鐘奏樂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鎛人
- 拼音:bó rén
- 注音:ㄅㄛˊ ㄖㄣˊ
- 出處:《敘嘉定七生》
- 釋義:擊鐘奏樂的人
鎛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ó rén,是指擊鐘奏樂的人。
鎛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ó rén,是指擊鐘奏樂的人。解釋擊鐘奏樂的人。出處清 龔自珍《敘嘉定七生》:“其執業均也,笙詩鼓簧,而鎛人應於堂也。”...
讀作鎛(bó),1.大鐘,古代的一種樂器。2.古代一種鋤類農具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鎛(鎛)bó ⒈ 古代鐘一類的樂器。⒉ 古代鋤類農具 。基本詞義 (1)〈文言義〉〖名〗古代打擊樂器。多為青銅製,形狀像大鐘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鎛師。——《周禮》。鄭玄註:“鎛,如鐘而大。”(2)〈...
鎛器 鎛器,讀音為bó qì,漢語詞語,意思是鋤地的農具。解釋 鋤地的農具。出處 《周禮·考工記·輈人》:“段氏為鎛器,桃氏為刃。”鄭玄註:“鎛器,田器。錢鎛之屬。”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希望有更多的鐵器出土》:“鎛器就是耕器,官名‘段氏’,段即鍛之省,可見耕器是以鐵為原料的。”
鎛鐘,青銅製,其特點是環鈕、平口、橢圓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種古代大型單體打擊樂器,形制如編鐘,只是口緣平,器形巨大,有鈕、可特懸(單獨懸掛)在鐘懸上,又稱‘特鐘’。它相對編鐘言,後者為編懸,前者為特懸。編懸十六鐘共簨,特懸者鑷鐘一簨。發展歷史 起源 始見於殷末,盛行於東周。河南安陽殷墟...
錢鎛,讀音qián bó,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兩種農具名;後泛指農具。解釋 1.古代兩種農具名。後泛指農具。2.借指農事。出處 《詩·周頌·臣工》:“命我眾人,庤乃錢鎛。” 鄭玄 箋:“教我庶民,具女田器。”三國·魏·曹操 《步出夏門行》:“錢鎛停置,農收積場。”宋·范仲淹 《鑄劍戟為農器賦》:...
34、《關於以色列耶路撒冷國家博物館所藏楚大師編鎛》,收入《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35、《論西周時期的“南國”》,《歷史研究》2013年4期。36、《論清華楚簡〈金縢〉兼論相關問題》,收入《簡帛·經典·古史》,(香港浸會大學“簡帛·經典·古史”國際...
三三、 鎛師459 三四、 師459 三五、 旄人460 三六、 籥師461 三七、 籥章461 三八、 鞮氏462 三九、 典庸器463 四、 司乾463 四一、 大卜464 四二、 卜師467 四三、 龜人469 四四、 氏470 四五、 占人471 四六、 筮人473 四七、 占夢474 四八、 視475 四九、 大祝477 五、 小祝485 五一、 ...
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以晉鼓鼓金奏。”鄭玄註:“長六尺六寸。金奏為樂作,即編鐘。”賈公彥疏:“凡作樂,則先擊鐘,故鐘師以鐘鼓奏九夏。”亦鎛師命眡瞭。擊之。《周禮·春官·鎛師》:“鎛師,掌金奏之鼓。”鄭玄註:“謂主擊晉鼓,以奏其鐘鎛也,然則擊鎛者亦視瞭擊之。”
從“尃”得聲的“搏”“鎛”“膊”“縛”等均在鐸部。另一種說法是形聲字。“十”在金文中與“乾(指盾)”和“盾”字的寫法比較接近,而盾是戰鬥時用的。因此“博”是“搏”的本字,本義是搏鬥。與“戎”一樣(“戎”中的“十”是“盾”的變體)。且“博”本身具有博弈、博得的意思。說明“十”...
皇甫珪 唐壽州壽春人,字德卿。皇甫鎛子。宣宗大中十年,自吏部員外郎充翰林學士,加司勛員外郎。次年,加司封郎中,動循官制,不以爵祿私近臣。後遷工部侍郎,出為同州刺史。官至福建觀察使。
大司樂,樂官名。周代設立的音樂機構最高長官,隸屬於“掌邦禮”的春官宗伯。其統領高級樂師中的大師、小師、中、下級樂官中的典同、典庸器以及鐘、磬、籥、鎛、舞各種樂師及低級樂官,此外,下屬還有人數眾多、層次繁雜的各級樂工。大司樂職掌樂律、樂教和大合樂加各種典禮活動。由其直接管理周代宮廷貴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