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餅

鍋餅

鍋餅,一種北方麵食,圓形,大如盤,厚大約5cm,乾香甘美,可口開胃,充飢耐存,久食不厭。鍋餅可分為邳州鍋餅和山東鍋餅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鍋餅
  • 主要食材:麵粉
  • 分類:北方麵食
  • 口味:香
  • 製作工藝:烤
  • 讀音: guō bing
菜品特色,歷史起源,做法,原料,調料,製作步驟,營養價值,分類,邳州鍋餅,山東鍋餅,所屬菜系,

菜品特色

鍋餅,一種北方麵食,圓形,大如盤,厚大約5cm,乾香甘美,可口開胃,充飢耐存,久食不厭。鍋餅可分為邳州鍋餅和山東鍋餅兩種。

歷史起源

相傳,鍋餅產於濰坊一帶,爾後傳到臨沂地區。鍋餅是一種很受廣大民眾歡迎的風味麵食,在費縣已有幾百年的製做歷史。到了近代,方城鎮的麵食師傅,精工製做,逐漸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方城鍋餅。
濟南傳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從古到今經營這種食品的店家很多。清末、民初較有名的店家有順成號,20世紀20年代的香順齋、義和源,30年代的廣聚號、聚盛昶、同豐泰。這些鍋餅店生產的鍋餅質量很高,地方風味濃郁。在民國初年出版的《濟南快覽》一書中記載:"以面作寸許厚中徑尺余之圓餅,烙而熟之,外焦黃內細白,謂之鍋餅。"這是一種硬麵食品,至今濟南市各飲食市場均有經營。 1950年以後,生產鍋餅的店家逐漸減少,19世紀60年代在天橋官紮營街口紅星飯店生產的鍋餅較好,享有較高的聲譽。70年代以後,生產鍋餅的店家很難見到。製作上分為手工和機器兩種。80年代常使用機器生產,在質量上比手工生產略次,但效率有很大提高。
鍋餅鍋餅

做法

原料

精麵粉3000克(含酵面1000克)。

調料

食鹼10克,精鹽15克,豆油20克。

製作步驟

  1. 將麵粉、酵面加適量溫水和成麵團,加適量鹼和勻成面坯,擀成圓餅,在正面做成各種各樣的花紋。
2.圓餅正面朝下放入熱平鍋內,淋入少許豆油,慢火烙成淡黃色,將餅翻轉,用略旺的火烙成淡黃色,再用鐵絲圈把餅墊起來,蓋上鍋蓋,用慢火烘熟即成。
要領:烘烤時要用小火。

營養價值

方城鍋餅的製做保持了傳統的製作工藝,一般用八成精細麵粉加二成老酵面及適量食用鹼和成麵團,經過反覆槓壓,搓好揉勻,擀成2公斤左右,厚薄適中的大餅, 放在平鍋內烙成淡黃色,再用溫火烤得熟透即成。其特點是:硬而不艮,乾香甘美,可口開胃,充飢耐存,久食不厭,回味無窮。因而揚名四方。
鍋餅的外殼厚實且堅硬,很有嚼頭,很多人特別喜歡吃外皮,酥香且耐吃,經久不厭。牙口不好的人吃起來會很辛苦,不過可以拿來磨牙;鍋餅的內瓤是很軟和的,一層一層的,有十幾層之多,香軟易嚼,口齒生津,絕對管飽。鍋餅的另一種吃法,即是與臨沂名吃“糝”搭配,是道名吃。一般的鍋餅都是7斤左右,因為分量十足,都是切成塊賣,沒人會買一整個鍋餅,除非家裡人多,否則是要吃好幾天的。不過臨沂某菜市場某店曾經做的據說是30斤的鍋餅,相當的厚,不知道怎么弄熟的。現在的社會依然有這樣的大鍋餅,只是有的不怎么講究外表,看起來粗糙笨拙;有的則是外表精美細緻,顏色均勻,特別漂亮,壓印出各種花紋,看起來不像食品倒更像是擺設的飾品,那是用專門的鍋餅模具做出來的,有些類似火燒的做法。

分類

邳州鍋餅

邳州鍋餅又名朝牌,因為它的樣子像極了古裝戲裡上朝官員手裡拿的笏版——長方型,微曲,幾條凹道像寫在笏版上的公文。吃的時候,雙手握著捧在胸前,像官員在上朝。鍋餅是邳州人重要的主食之一。
邳州人因為對美食的追求發明了打鍋餅——因為朝排是古代官員用的,屬應打倒的封資修一套,所以
就叫它“鍋餅”。雖然鍋餅聽起來,遠不如朝排好聽,但更貼切。
家常鍋餅是這樣打的:將一隻舊洗臉盆的底砸掉,放在火爐子上,上面蓋上一個烙單餅的小平底鍋,或和臉盆一樣大小的小鏊子。將麵團拉長拉薄切成長方塊,用手指在中間壓上三道淺溝,然後抹點水或者豬油,先放在平底鍋上烙熟其中的一面,再將熟的一面貼在臉盆壁上,蓋上鍋,很快另一面就被烤熟了。

山東鍋餅

一種北方麵食,圓形,大如盤,厚大約5cm。山東鍋餅是"兌面"(“發麵”和“死面”混合),不放任何調味,搓粉時水偏少,硬是用力氣反覆揉透後做成圓形的厚餅,再放在平底鍋用小火烙,慢慢把水份烘乾而成的。相傳,鍋餅產於濰坊一帶,爾後傳到臨沂地區。
鍋餅

所屬菜系

魯菜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