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把馮京當馬涼

錯把馮京當馬涼,民諺,原意是諷刺某些人張冠李戴,混淆了是非,出自馮京同權貴鬥法的民間傳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錯把馮京當馬涼
  • 釋義:諷刺某些人張冠李戴,混淆了是非 
釋義,出處,版本一,版本二,

釋義

諷刺某些人張冠李戴,混淆了是非。

出處

版本一

民間傳聞中,宋代的馮京參加殿試時,有個競爭對手叫石布桐,是張堯佐的外甥。為了能讓石布桐穩中狀元,張堯佐煞費苦心,不僅重金收買監考、閱卷官員,還請人卜測本科狀元花落誰家。當他聽說狀元得主有可能是馮姓,就吩咐考場事務有司,凡是姓馮的考生,一律不得登入准考簿冊。馮京得知訊息後,就把姓名中馮字的兩點移到京字上,改名馬涼,得以順利入闈,高中狀元。直到面見皇上時,馮京才稟明原委,將名字改了回來。馮京敢同權貴鬥法這件事傳到坊間,人們都稱讚他是“硬骨頭狀元”,並有“錯把馮京當馬涼”這一民諺傳諸後世。

版本二

宋仁宗皇祐元年的殿試前,當朝國丈張堯佐就看上一個考生,名叫馮京,而且還打聽到小馮尚未婚娶,就親自帶了重禮去找他。但馮京看不起張堯佐的為人,就婉拒了。張堯佐很生氣,就派人去跟本科主考官傳話,說絕不能讓馮京當狀元,主考官也是張的人,自然不敢怠慢,答應下來。殿試結束後,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給皇上,皇上看了看,覺得第一名不是很好,就把第二名提到了第一,開拆封后,名字叫馬凉。主考官在一邊也盯著,只要一出現馮京的名字,立刻就會向皇上報告他的“劣跡”。當“馬涼”的名字露出來的時候,主考官確定不是“馮京”,就沒說話,按照皇上的意思把馬涼定為狀元。到新科進士進殿謝恩的時候,馮京一亮相,張堯佐和主考官都傻了——狀元不是馬涼,是馮京。原來,馮京知道張堯佐是個有仇必報的小人,就靈機一動,把名字改成了馬涼,躲過了一劫。從此,“錯把馮京當馬涼”就成了一個典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