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後冷戰時代的中國敘述與視覺政治

錯位:後冷戰時代的中國敘述與視覺政治

《錯位:後冷戰時代的中國敘述與視覺政治》是2018年8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新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錯位:後冷戰時代的中國敘述與視覺政治
  • 作者:呂新雨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 頁數:216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757883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錯位:後冷戰時代的中國敘述與視覺政治》主要輯錄了作者的三篇長文,分上、中、下三部分,圍繞藝術、政治和視覺三個主題,探討後冷戰時代的中國認同問題。
上篇以“‘美術’作為中國的世界史”為主題,回顧了作為“救亡”與“保守”雙重奏的蘇州30年代文獻展,同時聚焦1937年世界博覽會與中國“民族主義”的關係,詳細描述了“中國”在世界博覽會與美術館中的“世界史”過程,並重新闡述了“賽會”與“美術”興起之間的互動。
中篇主要通過《“台獨”的歷史根源:從“白團”到“台灣幫”——作為中國敘述的“台灣問題”》一文,對兩岸關係問題的理解進行了釐清和推進。作者認為,今日台灣的政治圖景固化在了“台獨”或“獨台”的困境或危機中,只有打破藍綠共享的冷戰意識形態,重建反帝之民主革命的台灣紅色血脈,才有可能重建作為中國敘述的“台灣問題”。
下篇則藉助《新中國少數民族影像書寫:歷史與政治——兼對“重寫中國電影史”的回應》一文,探討了“新中國少數民族影像:歷史與政治”這一主題。作者從中國的語境出發,對西方文化多元主義認同理論進行必要的回應,通過對少數民族影像概念建構的批評性回顧,指出從“華語語系”到“華語電影”等海外中國電影研究範式所存在的問題:遮蔽和否定了新中國基於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而進行的豐富與複雜的影像實踐。

圖書目錄

上篇 “美術”作為中國的世界史
1937年:“文獻展”中的中國與世界——兼論中國“美術”觀念的歷史嬗變
引言
(一) 30年代文獻展:“救亡”與“保守”的雙重奏
(二) 1937:世界博覽會與中國的“民族主義”
(三) 文獻展與美術館中的“世界史”
(四) “賽會”與“美術”的興起
(五) “多美術而少實用”:文化保守主義與“美術”的嬗變
(六)魯迅對“美術”的雙重批判:“為人生”的“美術”觀
(七)推陳出新:“美術革命”與30年代新興木刻藝術
結語:從“送去主義”到“拿來主義”:“美術”作為中國的世界史
國事、家事、天下事——《良友》畫刊與現代啟蒙主義
把影像敞開成為“戰場”——“《艱巨歷程》全國攝影公開賽30周年學術展”感言
中篇 作為中國敘述的“台灣問題”
“台獨”的歷史根源:從“白團”到“台灣幫”——作為中國敘述的“台灣問題”
引言:今天的台灣問題
(一)解開歷史敘述的糾結:“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真相
(二)從“白團”到“台灣幫”:台獨的歷史根源
(三)紅色血脈:作為反抗帝國主義的民主/民族革命的台灣歷史
(四)作為台灣問題的“新民主主義論”與“轉型正義”
結語:作為“台灣問題”的中國敘述
互為鏡像 血肉相連——郭力昕教授《紀錄片的政治》序
下篇 新中國少數民族影像:歷史與政治
新中國少數民族影像書寫:歷史與政治——兼對“重寫中國電影史”的回應
引言
(一)焦點:少數民族影像概念的建構
(二)統一戰線與階級鬥爭:國家與民族話語的變奏
(三)不僅是見證:社會發展與傳播
(四)“科學紀錄片”與黨對“真實性”的要求
結語:沒有過去的歷史
華語語系、華語電影與學術主體性:問題究竟在哪裡?
——在“‘華語電影’研究與‘重寫電影史’工作坊”的發言
附錄
青春斷代史——從《人生》到《小時代》
《朗讀者》與中國綜藝節目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