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岩黃耆

錫金岩黃耆

錫金岩黃耆(學名: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是岩黃耆屬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堅硬岩黃耆,鄉城岩黃耆,功能用途,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根為直根系,肥厚,粗達1-2厘米,外皮暗褐色,淡甘甜;根頸向上分枝,形成仰臥的地上莖。莖被短柔毛和深溝紋,無明顯的分枝。托葉寬披針形,棕褐色乾膜質,6-8毫米長,合生至上部,外被疏柔毛;小葉通常17-23,具長約1毫米的短柄;小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12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具短尖頭或有時具缺劑,基部圓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沿主脈和邊緣被疏柔毛。
錫金岩黃耆
總狀花序腋生,明顯超出葉,花序軸和總花梗被短柔毛;花一般7-15,長12-14毫米,外展,常偏於一側著生,具1-3毫米長的花梗;苞片披針狀卵形,先端漸尖,外被柔毛;花萼鐘狀,長4-6 (-8) 毫米,萼筒暗污紫色,半透明,萼齒綠色,狹披針形,近等長或有時下萼齒稍長,等於或稍長於萼筒,外被柔毛;花冠紫紅色或後期變為藍紫色,旗瓣倒長卵形,長約12-13毫米,先端圓形,微凹,翼瓣線形,長約等於旗瓣,常被短柔毛,龍骨瓣長於旗瓣1-2毫米或初花時幾相等,沿前下角有時被短柔毛;子房線形,扁平,初花時僅沿腹縫線被短柔毛,花後期被密的伏貼柔毛。
莢果1-2節,節莢近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9毫米,寬6-7毫米,被短柔毛,邊緣常具不規則齒。種子圓腎形,黃褐色,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2n=14。

生長環境

錫金岩黃耆生於高山乾燥陽坡的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疏灌叢以及各種砂礫質乾燥山坡。

分布範圍

錫金岩黃耆主要為喜馬拉雅東部針葉林區的高山種,主要分布於橫斷山的四川西部、西藏東部和東喜馬拉雅山地。也分布於錫金。

變種

堅硬岩黃耆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莖直立或基部稍仰臥,高20-40厘米,堅硬;萼齒三角狀披針形,與萼筒約等長;旗瓣向上反折近直角狀,短於龍骨瓣2-3毫米。2n=14(雲南玉龍雪山、白馬雪山)。
產雲南麗江地區和中甸地區等。生於海拔3100-4300米的乾燥的松林空地和高山草地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玉龍雪山。
在雲南玉龍雪山,從海拔3100米的沙質松林到森林帶以上的草地,作者觀察到植株從高達40厘米、大叢生長的具有堅硬和直立的莖逐漸過渡到低矮、小叢和具有基部仰臥的較細弱莖的植株。若從中山和高山兩個極端類型的標本來比較,兩者的外貌有著明顯的不同,但中間卻被一系列逐漸過渡的類型所連結。因此,這種現象是由於環境因素造成的,不應當將中山和高山的這種不穩定性狀來作為劃分變種的依據。然而,雲南的種群又較明顯的不同於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的種群,故將雲南的種群皆作為本變種的範疇而區別於原變種。

鄉城岩黃耆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高40-100厘米,小葉13-19卵形,長13-16毫米,寬6-9毫米。
產四川鄉城。生於海拔3600-4000米的山地針葉林下、林間空地和溝谷側坡。
本變種花的形狀更接近堅硬岩黃耆 H.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var. rigidum Hand. -Mazz., 可能為其在山地針葉林下的一個特化類群。

功能用途

醫藥:【僳僳藥】倮莫欺:根用於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怒江藥》。【藏藥】塞瑪:根補氣,固表,托毒,生肌《滇省志》。塞瑪爾:全草治胃病及各種水腫《青藏藥鑒》。塞那合:全草治熱性諸病,痰飲腹水《中國藏藥》。功用同黃花岩黃芪H citrinum《藏本草》。
醫藥:根及根狀莖:補氣固表,托毒生肌,排膿消腫。

參考文獻

錫金岩黃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145. 1879; Hand. -Mazz. Symb. Sin. 3: 569. 1933;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456. 圖449. 1955.——H. limprichilt Ulbr. in Repert. Sp. Nov. Fadde Beib. 12: 426. 1922;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456. 1955; 西藏植物志2: 880. 1985. p. p.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