錍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是pī,總筆畫16筆,古同“鈚”,指一種較寬較薄較長的箭頭,亦指古酒器、犁刃,出自《康熙字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錍
- 部首:釒
- 五筆:QRTF
- 倉頡:CHWJ
- 讀音:pī
- 總筆畫:16
- 部外筆畫:8
- 筆順編號:3411243132511312
- 四角號碼:86140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930D
錍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是pī,總筆畫16筆,古同“鈚”,指一種較寬較薄較長的箭頭,亦指古酒器、犁刃,出自《康熙字典》。
錍是一個漢字,古同“鈚”,一種較寬較薄較長的箭頭。基本信息基本字義1. 古同“鈚”,一種較寬較薄較長的箭頭:“武將齊貫~。”2. 古酒器,形似壺,敞口,短頸,鼓腹扁圓。3. 犁刃。錍pī 1.箭鏃的一種。 2.通"鎞"。...
金錍,又稱為金菎,亦稱為金鑄、小金剛杵子。本來是古印度治療眼疾之工具。在密教入門式的灌頂中,阿闍梨用來替受法者開眼,同時也用於佛像的開眼供養。根據《大般涅盤經》卷八記載:“佛言:‘善男子為治百盲人之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錍決其眼膜。’”在《大日經疏》卷九中記載:“佛為汝決...
《金剛錍》是佛學論著,作者是天台宗。基本簡介 《金剛錍》,佛學重要論著,一卷,唐·荊溪湛然著。又名《金剛錍論》、《金錍論》。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本書之註疏不少。中國方面有智圓《金剛錍科》一卷《金剛錍顯性錄》四卷,明曠《金剛錍私記》二卷,善月《金剛錍義解》三卷(現存中卷一卷)...
《醉春風·可不的失掉了鑞釵錍》是張國賓創作的一首曲。作品原文 可不的失掉了鑞釵錍。歪斜著油䯼髻。上墳的須有許多人。也不似你。你。吃的個行不是行。立不是立。醉了還醉。作者簡介 張國賓,一作張國寶,藝名叫張酷貧,大都人,元代前期雜劇作家。所作雜劇四種,一說五種,現存《薛仁貴榮歸故里》《...
金鎞,亦作“ 金錍 ”、“ 金篦 ”。 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頭,用來刮眼膜。據說可使盲者復明。出處 亦可用以梳發。 唐 寒山 《詩》之三五:“羅袖盛梅子,金鎞挑筍芽。”《三國志平話》卷中:“夫人將過帶,見一紅絨頭,用金錍兒挑之,上有詔書。” 明 陸采 《明珠記·會內》:“羞將白髮...
土勻瓶 通高31.5、口徑11.4、腹深29厘米。戰國晚期 土勻瓶(土勻錍)形似壺,侈口長頸,溜肩扁圓腹,肩上一對環耳,橢圓形矮圈足,平底。腹飾綯索絡帶紋,底有十字紋。銘文字數,頸部刻銘文5字 銘文釋文為土勻(均),□亖(容四)斗錍(□)。
由天台宗本來的性具說看,指的一念三千,一切有情無情都包括在內,所以天台批判賢首宗的重點,在於指出他們不把無情也看成有佛性(詳見《金剛錍論》),這樣,儘管把他們自己的性起說同天台的性具說拉攏在一起,事實上是講不通的。這樣,天台宗就維持了自己性具說的優越地位,表示本宗勝於賢首宗。
(1) ㄆㄧˉ (2) 古同“鈚”,犁刃。 (3) 古同“錍”,箭鏃。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𠀤音豍。《玉篇》釵也。又《增韻》掠器也。《正字通》櫛發具。《杜甫詩》耳聾須畫字,短髮不勝鎞。或作鈚。史傳借用比。俗作篦。又《方書》刀似箭鏃者曰鎞。
於鐵鍋內,先下瀝青,隨手下黃蠟,乳香,次入麻油10~20毫升,俟瀝青熔開,微微熬動,放大淨水盆於其旁以攪藥;用鐵錍滴1~2點於水中,試之如硬,少入油,看硬軟合宜,新綿濾於水中揉扯,以白為度。瓷器內盛,或油紙裹。每用先火上炙裂口子熱,捻合藥亦上火炙軟,塗裂口上,用紙少許貼之,自然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