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同位素分析方法創建與地質套用示範》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田世洪、侯增謙、蘇本勛、張宏福、楊丹、湯艷傑、蘇嬡娜、趙悅、胡文潔、李真真、侯可軍、楊竹森、李振清、肖燕、龔迎莉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鋰同位素分析方法創建與地質套用示範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田世洪、侯增謙、蘇本勛、張宏福、楊丹、湯艷傑、蘇嬡娜、趙悅、胡文潔、李真真、侯可軍、楊竹森、李振清、肖燕、龔迎莉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200326 |
成果名稱 | 鋰同位素分析方法創建與地質套用示範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田世洪、侯增謙、蘇本勛、張宏福、楊丹、湯艷傑、蘇嬡娜、趙悅、胡文潔、李真真、侯可軍、楊竹森、李振清、肖燕、龔迎莉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0-01-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15-12-01 |
主題詞 | 鋰同位素分析方法;地質套用 |
成果摘要
建立了鋰同位素實驗方法,3件國際標準樣品AGV-2、BHVO-2和IRMM-016的δ7Li值與前人分析結果吻合,分析精度與國際同類實驗室水平相當,說明所建立的鋰同位素實驗方法的可行性和長期穩定性。 拉薩地塊鉀質-超鉀質火山岩具有相同的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準化配分型式圖解、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準化配分型式圖解,均強烈富集K、Rb、Ba和Th、U、Pb等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和輕稀土元素,相對虧損高場強元素(HFSE),強烈富集Sr-Pb同位素和較低的εNd值,以及具有地幔特徵的全岩O同位素組成和具有下地殼特徵的鋯石Hf-O同位素組成,說明其源區是經過強烈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區,有著與俯衝相關的殼源物質的存在。拉薩地塊超鉀質火山岩的鋰含量為11.2-46.1 ppm,平均值為26.6 ppm,δ7Li為-3.9-+3.5 ‰,平均乘全炒船值為0.0 ‰;鉀質火山岩的鋰含量為15.8-64.9 ppm,平均值為36.1 ppm,δ7Li為-4.9-+2.8 ‰,平均值為-0.4 ‰。在厘定西藏主要地質端元的鋰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基礎上,通過計算模擬,認為少於10 %和少於30 %的印度下地殼分別參與了拉薩地塊超鉀質和鉀質火山岩的源區富集。並結合羌塘地塊超鉀質和鉀質火山岩的鋰同位素特徵,建立了青藏高原超鉀質和鉀質火山岩成因模式圖。 川西碰撞環境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δ7Li為-4.5-10.8 ‰,明顯不同於裂谷環境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δ7Li=+4±2 ‰)。研究表明,川西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反映了岩石圈地幔的組成,受到俯衝洋殼物質循環的影婆霸簽響。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變化範圍大,暗示了古老岩石圈地幔存在異常乘乎的δ7Li組成。模擬計算表明,碳酸岩異常的δ7Li來源於次大陸岩石圈地幔(SCLM),受到俯衝洋殼和沉積物的不同比例流體的交代。,建立了鋰同位素實驗方法,3件國際標準樣品AGV-2、BHVO-2和IRMM-016的δ7Li值與前人分析結果吻合,分析精度與國際同類實驗戒判鞏室水平相照乎拘當,說明所建立的鋰同位素實驗方法的可行性和長期穩定性。 拉薩地塊鉀質-超鉀質火山岩具有相同的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準化配分型式圖解、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準化配分型式圖解,均強烈富集K、Rb、Ba和Th、U、Pb等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和輕稀土元素,相對虧損高場強元素(HFSE),強烈富集Sr-Pb同位素和較低的εNd值,以及具有地幔特徵的全岩O同位素組成和具有下地殼特徵的鋯石Hf-O同位素組成,說明其源區是經過強烈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區,有著與俯衝相關的殼源物質的存在。拉薩地塊超鉀質火山岩的鋰含量為11.2-46.1 ppm,平均值為26.6 ppm,δ7Li為-3.9-+3.5 ‰,平均值為0.0 ‰;鉀質火山岩的鋰含量為15.8-64.9 ppm,平均值為36.1 ppm,δ7Li為-4.9-+2.8 ‰,平均值為-0.4 ‰。在厘定西藏主要地質端元的鋰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基礎上,通過計算模擬,認為少於10 %和少於30 %的印度下地鑽故狼遙殼分別參與了拉薩地塊超鉀質和鉀質火山岩的源區富集。並結合羌塘地塊超鉀質和鉀質火山岩的鋰同位素特徵,建立了青藏高原超鉀質和鉀質火山岩成因模式圖。 川西碰撞環境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δ7Li為-4.5-10.8 ‰,明顯不同於裂谷環境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δ7Li=+4±2 ‰)。研究表明,川西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反映了岩石圈地幔的組成,受到俯衝洋殼物質循環的影響。碳酸岩的鋰同位素組成變化範圍大,暗示了古老岩石圈地幔存在異常的δ7Li組成。模擬計算表明,碳酸達鞏洪岩異常的δ7Li來源於次大陸岩石圈地幔(SCLM),受到俯衝洋殼和沉積物的不同比例流體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