銊為斧之由來,以時代論則為同時,以形式論亦正彷佛;書曰:「王左杖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見斧銊本無甚巨大之分當,惟銊與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徑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為銊,此顯見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銊
- 拼音:①xù ②huì
- 基本字義:xù 鋸聲
- 其它字義:huì 象聲詞,車鈴聲
條目,基本字義,其它字義,古籍解釋,古代兵器名,
條目
拼音:①xù ( ㄒㄩˋ)②huì(ㄏㄨㄟˋ)
基本字義
xù 鋸聲。
其它字義
huì 〔~~〕象聲詞,車鈴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辛律切《集韻》雪律切,𠀤音恤。《玉篇》鋸聲也。
又《集韻》一曰𨧱銊,瑣處也。
又《集韻》一曰𨧱銊,瑣處也。
古代兵器名
銊頭較斧大三之一,桿端比斧多一矛頭,長約一尺六寸,故銊桿長於斧桿者亦尺六七寸;斧桿末端無鑽,故三十六法中無點逗各法也;銊則亦如槍桿,末端有三尖之鑽,以備匆忙時作點格之用;至其餘之搆造,則完全與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與銊,亦猶槍之與矛,箭之與弩,形式之不同者,僅毫釐問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別,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並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