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經銅陵市政府同意,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2月19日印發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2月19日
  • 發布單位: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城市轉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加快推動各類創新資源集聚,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根據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創〔2016〕370號)和《關於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函》(國科發區〔2022〕5號)精神,聚焦打造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目標,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目標
到2024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引領型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創新創業環境顯著改善,主要創新指標位於中部地區同類城市前列,創新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企業創新主導作用更加突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總數分別達到450家、450家、135家;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35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5%;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3.42%,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1.4%;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0件;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90人年;年技術契約交易額50億元。
——創新引領型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銅產業鏈向終端和高價值端延伸,鍛造世界級銅產業集群;培育形成“133”先進制造業集群,即一個首位製造業集群(國家先進結構材料),三個特色優勢先進制造業集群(化工新材料、專用設備、綠色建材),三個優勢潛力戰新製造業集群(半導體材料、高端元器件、新能源);推動以服務製造業為特徵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全市銅產業規模突破1600億元,銅加工產業產值占銅產業比重5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250億,並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0%;萬元GDP能耗控制在省下達指標以內。
——創新平台提級,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理順獅子山高新區管理體制,加快“一區多園”建設;探索由政府牽頭設立的“科技飛地”運營,有效吸納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推深做實皖江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新一輪三方共建,推進公司化運營進程,探索實施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新舉措;推進中科大先研院醫藥和新材料研究院實體化運行,統籌協調中科大科技成果來銅轉移轉化。獅子山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占地區GDP的比重達到46%;新備案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總數達11家,實現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縣區、園區全覆蓋。
——創新創業環境顯著改善。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與規劃布局,等高對接發達地區創新政策,完善創新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形成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科技投入進一步加大,科技財政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的比重達6%以上;智慧財產權創造和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全民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大幅度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全社會尊重知識、崇尚創新、激勵創業、包容多元、寬容失敗的價值導向和社會氛圍基本形成。
表: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年
基礎值
2024年
目標值
1
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
2.93
3.42
2
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人年)
34.8
90
3
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檢測中心、設計中心、創新中心等研發創新平台(個)
93
135
4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
26.4
45
5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0.90
1.4
6
高新技術企業數(家)
215
450
7
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家)
150
450
8
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家)
91
135
9
萬人發明高價值專利擁有量(件/萬人)
3.8
10
10
技術契約交易額(億元)
22.54
50
11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
126
250
12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
38.8
44
13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
36.6
40
14
國家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占地區GDP的比重(%)
35.6
46
15
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家)
5
11
16
孵化器在孵企業數(家)
261
450
17
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家)
7
11
18
眾創空間常駐初創企業數(個)
65
140
19
科技公共財政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
5.61
6.0
二、重點任務
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競爭力的核心關鍵需求為導向,從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創新驅動力等方面採取有效舉措,通過實施“六大工程”建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進行任務部署,實現預期建設目標。
(一)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明晰各類創新主體的角色定位和發展需求,精準配置創新資源,系統提升創新能力。
1.培育創新龍頭企業。聚集資源要素,對標國內領先創新型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大型企業研發機構內涵層次和水平,實施技術改造和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梯度培育一批營業收入過十、百億元的核心骨幹企業,支持此類企業做大規模、做優做強,成為行業內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的示範標桿。到2024年,龍頭企業實現省級研發平台全覆蓋,其中國家級平台占20%,龍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收入比重不低於3%。(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2.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計畫。以“科升高”“規進高”“招引高”為主要抓手,建立高企培育庫,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組建各類研發平台、加大研發投入,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品牌優勢明顯的創新型企業。到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數占規上工業企業數的比例達到55%。(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3.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深化“瞪羚企業”培育,分行業選擇一批產業前景好、發展基礎好、管理創新好的“三好”企業作為試點企業,通過最佳化要素、專項扶持、“三首”產品評定等政策傾斜,加快培育一批產業先進、行業領先、競爭優勢明顯的“小巨人”、單打冠軍和細分行業冠軍,實現規模翻番、效益翻番。(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4.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引導行動計畫,發揮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方面的生力軍作用,重點從產業布局、企業培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專利運營等方面部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任務,運用稅收優惠、財政科技資金引導、創新產品首張訂單、“科技貸”等政策,帶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產品開發,打通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和創新產品推廣套用等發展堵點。(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5.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科技、財稅等部門定期會商制度,運用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同時輔以財政資金補貼企業研發投入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稅務局)
6.開展質量品牌建設。強化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實施“三品”專項行動,推出一批“小而精、優、特”的產品品牌,培育並鼓勵企業申報省級“皖美品牌”示範企業,扶持培育一批“工業精品”;強化質量提升,實施卓越企業培育計畫,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推進標準領航工程,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推動制定團體標準和區域標準,鼓勵企業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嚴格按標準生產經營,嚴格質量控制,嚴格質量檢驗和計量檢測,提升質量競爭力。(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7.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推進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等管理體系,全力開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健全重大經濟科技活動智慧財產權評議制度,形成強化智慧財產權發展的鮮明導向。積極探索高價值專利培育示範,激發高質量的智慧財產權創造。大力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推進專利權質押融資、專利保險等工作,促進高效益的智慧財產權運用。支持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加快從基礎代理向戰略諮詢、分析評議、價值評估等高端服務業攀升,積極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運營。到2024年,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00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8.推進重點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圍繞我市首位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支持重點企業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設立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共同開展項目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技術轉移機構,推進高校院所成果在銅轉化和產業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二)實施產業轉型發展工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我市產業優勢,堅定不移地走智造新銅都之路,在若干重點領域強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高水平研發平台建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強化創新供給,推進兩化融合,加快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9.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深入推進“三重一創”建設,立足我市現有產業基礎,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型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鏈,通過最佳化產品結構、增加產品品種和規格,實現錯位發展、集群集聚和重點突破,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工程—基地—集群”梯級推進格局,打造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新材料產業。高標準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新型“銅牆鐵壁”。重點發展高端金屬材料、電子化學品,積極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材料、生物基材料,前瞻布局一批戰略前沿材料。新材料產業超過千億產值規模。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以半導體為核心的電子元器件產業,以及半導體材料、功率器件、封測裝備等。推動印製電路板向輕薄化、柔性化、高頻高散熱等方向升級。發展表面貼裝元器件,推動電容器及薄膜產業做大做強。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緊抓國產替代機遇,圍繞做強環境監測裝備、礦冶節能環保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集群,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補鏈、強鏈,最佳化產品結構、開發人工智慧等高端設備。發揮整機牽動作用,增強關鍵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提升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成套化水平,打造國內產業配套完善、行業技術領先的專用裝備產業集群。
——綠色建材產業。堅持綠色化、循環化、生態化、特色化發展方向,以建設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為契機,推進銅陵工業資源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向規模化、高值化、集約化發展,完善工業、農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及綠色循環產業鏈,發展壯大智慧型家居及綠色板材,加快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產業布局,打造全國重要的建材產業綠色循環發展標桿。
——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動力電池、儲能等板塊,加大對電儲能、熱儲能、氫儲能等形式儲能關鍵材料的攻關,開發大容量電容器,研製核心儲能設備,加快產業化進程,發展新能源材料和元器件供應鏈,打造安徽省重要的動力電池及儲能材料產業集群。
10.加快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智慧型製造、減碳降耗、循環發展等重點方向上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創新、綠色發展,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核心競爭力。(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推進智慧型製造。實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專項行動,重點推動數位技術與工業生產深度融合,在有色、化工、水泥、電力等重點行業實現數位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實現大中小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促進企業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生產加工、物流採購等核心業務環節數位化轉型。
——推進傳統產業減碳降耗。實施工業節能減碳行動,加快有色、鋼鐵、建材、電力、化工等傳統製造業實施源頭削減污染物的清潔化改造、工業用能低碳化改造、高耗水行業高效化改造,加大減碳降耗力度。
——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高水平建設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引導企業間實現副產品和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增強企業耦合能力,推動工業固廢由“低值、低效、分散利用”,向“高值、高效、集聚利用”發展,全面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11.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強化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帶動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到2024年,滾動實施省、市科技重大專項80項。(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12.以城帶鄉助力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銅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升級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科技局、各縣區政府)
——發展壯大特色農林產業。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大力發展鳳丹、茶油等木本油料,科學合理髮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和稻漁綜合種養,推動白姜相關產業提質發展,加強中國油用牡丹良種基地建設,推進茶葉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實現義安區白姜、樅陽縣白茶、郊區糯稻三大優勢特色產業鏈發展。
——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積極打造農產品加工強鎮,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加強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引導農產品加工產業向銅陵國家農業產業園集聚,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
——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水平。組建鏈式複合型科技特派團,開展科技特派員服務新模式的探索,建立與種養殖大戶、經營合作組織間利益聯結機制,豐富服務的形式和方式,形成服務新標桿示範,使科技特派員成為農業技術的輔導員和產業發展的領航員,提升鄉村發展的科技支撐,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全覆蓋。
(三)實施創新載體升級工程,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圍繞“1+3+3+N”產業體系,完善區域發展布局,加速創新要素集聚和最佳化配置,支持產業、技術研發平台建設,支撐園區錯位發展,推進全市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整體提升。
13.高質量推進園區創新工作。對標滬蘇浙先進園區,努力在總量規模、創新能力、產業集聚、體制機制、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各開發園區聚力主攻2個左右主導產業,加快形成規模優勢明顯、核心技術領先、產業配套完善的特色產業集群,並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陣地、創新創業的主戰場、開發開放的主載體、轉型升級的主力軍。(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
——推動經開區升級發展。圍繞高質量發展國家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構建“產業園區+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聯盟”發展模式,推進銅陵經開區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同時推進市其它省級經開區圍繞各自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實現園區錯位發展。依託皖江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合工大(銅陵)工程技術研究院、中科大醫藥和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園區內重點企業與大院大所合作,加強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促進銅基新材料、綠色化工材料、積體電路及5G核心設備等主導產業升級,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推進銅陵獅子山高新區建設。對標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實施園區擴容升級工程,提升園區承載力和集聚力,支持發展銅精深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等特色產業,壯大園區產業規模,到2024年,營業總收入超過800億元。支持骨幹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組建研發平台。加強高新區科創園、銅官數谷的產業孵化及培育功能,爭創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推進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聚焦國家級“一區兩園”目標,加快推進園區擴容升級,提升園區承載力和集聚力,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圍繞“雲平台+食品製造”產業特色,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做深、做精食品產業鏈,全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到2024年,園區營業總收入達到50億元。深入開展產學研,通過吸引高校科研機構在園區設立分院、技術轉移中心、實踐實驗基地等措施,聚集創新資源,提升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能力。
14.創建國家銅產業創新平台。支持銅陵有色搭建產業創新平台,支持安徽先進結構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創新平台瞄準世界銅冶煉及銅基合金、稀貴金屬元素及粉體材料等領域的前沿技術,開展銅冶煉及深加工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產業鏈的關鍵、共性及前沿技術研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程研究,打造國際先進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提升銅產業競爭力。(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5.加大企業研發平台建設力度。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提升行動計畫,在加快現有研發平台整合和升級工作的同時,加快更多企業爭創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工業設計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等平台。到2024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平台覆蓋率達到45%,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人社局)
16.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深化與中科院合肥分院、中科大的合作,推深做實皖江新興產業發展技術中心、中科大先研院醫藥和新材料研究院,更好地服務全市有需求的企業,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銅轉化,催生更多科技創新市場主體。(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
17.推進眾創孵化平台建設。推動我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從載體建設向主體培育升級、從集聚企業向培育產業升級、從基礎服務向增值服務升級,實現專業化、差異化發展,提升孵化器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到2024年,實現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縣區、園區全覆蓋。(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四)實施創新人才引育工程,構築人才集聚地。實施更加開放、靈活、有效的人才政策,著力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18.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適時完善產業人才政策。(牽頭單位:市人才辦,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19.著力培養創新人才隊伍。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引進、培養、激勵機制,深入實施“銅都英才”計畫。深度融入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打破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剛性制約,實現智力資源合理流動;探索設立“人才飛地”,構建科研人才“共享模式”。(牽頭單位:市人才辦,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20.大力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及團隊。繼續最佳化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引進我市急需的高、精、尖等緊缺實用人才和國外專家,引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世界先進或國內一流水平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來銅創新創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市國控集團)
21.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畫,以培養技師及以上人才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打造一批職業訓練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將集聚人才要素與保障就業相結合,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牽頭單位:市教體局,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五)實施開放合作創新工程,促進科技經濟緊密結合。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建好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暢通科技成果研發轉化的機制和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資源精準對接,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22.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套用體系。積極承接長三角技術、產業等溢出效應,深入開展科研聯合攻關、研究平台共設、人才聯合培養等多領域合作,推動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落戶銅陵,同時探索科技成果“外部孵化、內部轉化”新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力度,支持高校及事業單位開展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探索性改革。(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23.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依託各園區創業服務中心等資源,打造集創業測評、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創業融資、創業指導為一體的新型創業孵化服務平台;依託高校科研單位在我市設立的技術轉移機構,集聚高校院所、技術成果、科技人才等創新資源,打造科技中介服務品牌,構建覆蓋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網路;積極引導高校院所、大型企業加入大型科學儀器共享網,向社會開放科技資源;發揮國家銅鉛鋅及製品質檢中心、國家PCB質檢中心等技術支撐平台作用,積極為企業提供檢測檢驗、分析測試等技術支持。(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24.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和文化旅遊、智慧型裝備製造、現代農業和食品加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6大重點產業鏈,通過與科研單位的科技合作,開展技術聯合攻關、最佳化產品結構、增加產品品種和規格,推動以上產業鏈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和向產業高端邁進。發揮我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聚和工業優勢,促進銅基新材料優勢產業延伸發展套用,加快與長三角區域內的汽車、家電、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形成耦合效應,實現區域內產業鏈的融合、同步提升。(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六)實施創新環境最佳化工程,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主動適應國家、省全面推進創新創業的新要求,進一步最佳化創新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構建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速釋放創新潛能。
25.健全創新治理機制。樹立創新發展理念,用改革的成果進一步釋放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完善政府各部門在政策制定與落實、產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協調機制,加強工作聯動和創新資源的整合。轉變政府創新管理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科研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承接落實國家和省支持科技創新改革的政策措施,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形成多方共同參與、運行高效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完善突出創新導向的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創新評價體系。建立創新治理的社會參與機制,發揮各類行業協會、社團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中的作用。(牽頭單位:市政府研究室,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人才辦等)
26.整合最佳化科技政策體系。加強政策研究和設計,等高對接先進地區創新政策,著力構建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政策體系,打造創新政策高地。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後補助政策,不斷加大創新發展扶持力度。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技術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政策。建立科技、稅務、財政等部門工作聯繫制度,協調解決企業創新涉稅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充分釋放政策疊加效應。(牽頭單位:市政府研究室,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等)
27.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放大孵化資金使用效應,扶持一批初創期企業成長壯大。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社會各類市場主體在銅設立市場化運作基金,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我市企業或項目,發揮基金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各類基金投資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科技人才團隊項目,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進一步最佳化完善“科技貸”業務,在有效解決輕資產型科技型企業融資中抵押物不足問題的同時,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銀行開展“科技貸”業務積極性,擴大“科技貸”規模。發揮銀企對接平台作用,促進產融有效對接、精準匹配,支持我市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為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股權質押、智慧財產權質押、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產品。(牽頭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市國控集團、市建投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我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研究解決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研究出台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涉及全局性、綜合性的創新舉措、政策、改革等重大事項。
(二)完善推進機制。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信息通報制度、任務目標考核評估機制等,各牽頭單位對年度重點任務負主體責任,合力推進方案中“六大工程”建設。
(三)嚴格督查考核。把創新型城市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督查計畫,圍繞年度重點任務分解,採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期檢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創新型城市建設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提升全市科技創新工作質量。
(四)加強宣傳引導。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積極弘揚創新文化,宣傳優秀創新創業典型,營造“勇於創新、激勵創新、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附屬檔案:銅陵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主要指標分解表

解讀

 一、決策背景及依據
  城市作為各類要素聚集的空間載體,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建設創新型城市,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尊重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規律,因地制宜探索差異化的創新發展路徑,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內在需求。2010年科技部啟動創新型城市工作以來,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布局建設,支持全國78個城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安徽省有3個:為合肥、蕪湖、馬鞍山,均已通過國家驗收),取得顯著成效,各創新型城市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自2016年市委十屆五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任務後,銅陵市錨定“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目標,主動融入“安徽創新型省份建設”大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步伐,圍繞構建企業和平台、技術和產業、金融和資本、政策和制度四大創新體系,打出“組合拳”,成效顯著。至今年1月6日,科技部宣布支持銅陵等全國25個城市開展新一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後,我市及時出台了《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為下一步紮實推進好創新型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圍繞創新型城市指標體系,從創新要素聚集能力、綜合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對社會民生髮展的支撐、創新政策體系和治理架構、特色指標等6個方面進行了謀劃。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根據國家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要求,在蒐集“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工作思路的基本資料的基礎上,我局代起草《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8月我局書面徵求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相關市直單位意見建議,20家單位反饋意見建議。9月5日,專題向市政府分管吳強副市長匯報方案的修改完善情況,並根據市政府分管領導的要求對方案進行再次修改完善,形成方案送審稿。市司法局反饋合法性審查意見。並經再次修改後,形成《銅陵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送審稿)》,經市政府第1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
  四、主要目標
  預期目標:創新引領型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主要創新指標位於中部地區同類城市前列,創新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同時列出了到2024年的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省級以上創新研發平台數、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技術契約交易額(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孵化器在孵企業數(家)、科技公共財政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等19項國家創新型城市主要指標目標。
  五、重點任務
  《方案》全文共分三章27條,對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進行系統謀劃,通過實施“六大工程”、分解27條重點任務並明確責任單位、措施保障等確保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一)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從培育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計畫、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質量品牌建設、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二)實施產業轉型發展工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加快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以城帶鄉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三)實施創新載體升級工程,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從高質量推進園區創新工作、加大企業研發平台建設力度、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推進眾創孵化平台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四)實施創新人才引育工程,構築人才集聚地。從完善人才激勵政策、著力培養創新人才隊伍、大力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及團隊、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五)實施開放合作創新工程,促進科技經濟緊密結合。從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套用體系、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六)實施創新環境最佳化工程,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從健全創新治理機制、整合最佳化科技政策體系、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六、創新舉措
  (一)強化創新主體培育。進一步充實創新企業培育庫,以“科升高”“規進高”“招引高”為主要抓手,三管齊下,齊頭並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
  (二)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深做實皖江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新一輪三方共建,謀劃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市場化運行的新模式。推進加快中科大醫藥和新材料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銅陵分院)實體化運行。統籌協調中科大現有在銅落地的項目入駐,加速中科大科技成果來銅轉移轉化。
  (三)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成果供給。聚焦制約我市六大產業鏈發展的“卡鏈”“斷鏈”產品和技術,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究與開發計畫,加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七、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我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研究重大事項。同時健全領導小組辦公室各項工作制度,緊扣重點任務,合力推進“六大工程”建設。將創新型城市建設列督查計畫,圍繞年度重點任務分解,進行督促檢查,提升全市科技創新工作質量。
  八、下一步工作
  科技部門將積極會同發改、經信等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探索有銅陵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讓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