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源

銅山源

銅山源古稱銅峰溪。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杜澤鎮,錢塘江上游衢江支流。有兩源:西源出衢江區洞口鄉(太真鄉)大源,稱銀坑溪,流經雙橋鄉注入水庫。東源出廟前鄉西岙坑,稱廟前溪。兩源注入銅山源水庫存(1974年建成)。出水庫後向南經杜澤鎮、白水鄉、蓮花鎮、雲溪鄉、高家鎮等鄉鎮,在章德埠頭村注入衢江。全長45.1公里,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河道比降4.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山源
  •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
  • 全長:45.1公里
  • 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
現狀,改造,

現狀

銅山源水庫位於衢江支流銅山源上,壩址在杜澤鎮以上1公里,距衢州市23公里。水庫集雨面積180平方公里,總庫容1.71億立方米,正常庫容1.21億立方米。水庫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和水產養殖。設計灌溉衢縣、龍游縣和十里豐、團石兩個農場農田25萬畝,防洪受益4萬畝,水電裝機3750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100萬千瓦時。
水庫樞紐由大壩、泄洪洞、非常泄洪洞、發電輸水洞、電站、升壓站等組成。攔河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壩高48.42米,壩長252米;左壩頭設發電輸水洞,最大流量135立方米每秒,洞後設電站、升壓站;正常泄洪洞、非常泄洪洞均布置於壩右側,最大泄流量分別為604和1028立方米每秒。
水庫灌區有總乾渠2條:東總乾渠長42。98公里,西總乾渠22.3公里:乾渠25條,總長277公里。
銅山源——衢北的“紅旗渠”。銅山源水庫這個曾經演繹幾代衢州人激情燃燒之地,有一部份黃土的重量曾落在了那些剛剛從三年自然災害中掙扎出來的讀書郎肩上。後來的縣委書記謝高華也曾在這裡奮鬥過。那曾經全靠獨輪車、全憑人拉肩挑的水庫工地上,是衢州人硬生生用浙西的黃土堆成高48.42米,長252米,頂寬8米,底寬249.18米的重力壩!
衢州市銅山源灌區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限於當時各方麵條件,建設標準低,經過幾十年運行,加之維修加固資金不足,致使效益衰減、老化失修,水資源浪費嚴重,影響農業生產。1998年國家把銅山源灌區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計畫,經過連續多年努力,累計完成乾渠配套51公里,支渠配套48公里,修復及防滲漏處理渡槽3933米,新建或改建渠底拱涵132處、橋閘45處,初步建成標準化灌區節水骨幹工程體系。

改造

通過節水改造和續建配套,採用聚丙烯混凝土做防滲襯砌,乾渠水利用係數由原來的0.309增加到0.565,灌區年平均可節約水量2548萬立方米。提高了輸水速度,原先水流從東乾渠渠首至末尾需要48小時,只需16小時,一次供水周期從16天縮短至10天,保證了及時灌溉。據調查統計,得到灌溉的農田比附近不能灌到的每畝增產糧食約210斤,柑桔產量增加三分之二,並為15萬畝黃土丘陵經濟作物提供了水源,為灌區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此外,工程的安全運行、防洪能力也明顯提高,水利糾紛大大減少,灌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呈現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在工程建設中,將續建配套與改善灌區環境、灌區生產交通條件相結合,做到溝、渠、田、林、路、橋、涵、洞、站配套成龍。通過綠化、美化環境,灌區渠道已形成30公里的綠化帶,對資源保護和環境改善起了很大作用,為灌區農村和小城鎮建設營造碧水長流、綠化長青的環境,推動了農村建設的奔小康進程。
泄洪~泄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