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紅薯作為一種耐旱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素有“紅薯半年糧”之稱,屬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銅仁紅薯冬粉是貴州省東北部著名的傳統特色食品,依靠市境內豐富的紅薯資源與傳統加工方法製作而成。具有絲條勻細、純淨光亮,整齊柔韌,透明;久煮不斷,韌性好,爽滑耐嚼等優良品質。
產地環境
銅仁紅薯冬粉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和人文環境因素,地理環境因素方面,銅仁市地處武陵山腹地,生態環境優越,林地植被好,無污染源,水質優良,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季節性氣候明顯,年降雨量在1250—1400毫米,年日照1171小時,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全市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為主,pH值多在5—7之間,是紅薯的理想栽培環境,為銅仁紅薯冬粉的製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歷史淵源
銅仁紅薯有著300多年的歷史,“紅薯當糧”在銅仁市歷史悠久,據光緒《銅仁府志》記載,銅仁盛產紅薯,老百姓把紅薯做為糧食,或者做成紅薯冬粉到集市進行交易,在小農經濟社會時期,銅仁紅薯冬粉已經成為當地老百姓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紅薯是銅仁市人民的重要口糧,隨著稻穀產量的提高,紅薯退出了作為口糧的重要角色,而大量用於釀酒。21世紀初,紅薯及紅薯加工產品的保健功能逐漸被認識,因此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銅仁紅薯冬粉產業隨之快速發展。
2008—2013年,銅仁市紅薯加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純收益等不斷增加。引進了紅薯澱粉加工、紅薯冬粉(粉皮、粉條)2條全動自化加工生產線,並對生產油炸薯片傳統加工中的切片、浸泡裝籠、油炸等工藝進行了改造,由全手工轉變為半手工。
2013年,紅薯機械化加工生產線從2008年的9條增加到25條,年加工能力從37.45萬噸增加到56.98萬噸,加工率從32.03%增加到36.05%。在紅薯加工中,機械化加工率所占比例也不斷提高,從2008年的24.99%提高到2013年的49.39%,機械化加工中半機械化加工占主導地位,2008年紅薯半機械化加工率為17.27%,2013年提高到32.55%。
生產情況
2008年,銅仁市加工鮮薯13.22萬噸,生產乾澱粉5196.11噸、粉條4821噸、油炸薯片195噸、方便冬粉206噸,產品銷售收入達5470.1萬元,淨利潤741.3萬元。
2013年,加工鮮薯達20.927萬噸,生產乾澱粉8879.25噸、粉條6203噸、油炸薯片702噸、方便冬粉634噸、全粉243噸,產品銷售收入達1.9967億元,淨利潤3007.3萬元。紅薯加工生產線共25條,年生產能力達56.98萬噸,加工主產品產值達5.8665億元,副產品(鮮薯渣)產值3545萬元,加工純收益達2.9865億元,加工總經濟效益為1.8287億元。
2014年,銅仁市種植紅薯面積5.3萬公頃左右,總產鮮薯95萬噸左右,僅次於水稻和玉米,是銅仁市第三大糧食作物。
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銅仁紅薯冬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銅仁紅薯冬粉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銅仁市河西街道辦事處、環北街道辦事處、市中街道辦事處、燈塔街道辦事處、雲場坪鎮、川硐鎮、壩黃鎮、茶店鎮、桐木坪鄉、魚塘侗族苗族鄉、和平土家族鄉、滑石侗族苗族鄉、漾頭鎮、大平侗族鄉、瓦屋侗族鄉、六龍山土家族鄉16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輔料要求
1.釀造用水:產地範圍內地下水,水質符合飲用水相關規定。
2.紅薯:產地範圍內高澱粉的加工用薯,鮮薯澱粉含量大於20%。
二、生產工藝流程
1.傳統工藝:粉碎→過濾→沉澱→打芡調漿→漏粉和熟化→搓粉→曬絲。
2.生產操作要點:
(1)粉碎:2倍水磨細成漿;
(2)過濾:採用濾布兩次過濾;
(3)沉澱:分離澱粉;
(4)打芡調漿:打芡比例為1:10,水溫95℃至100℃。
(5)漏粉和熟化:漏粉溫度30℃至40℃,水溫≥95℃。
(6)搓粉:入自然水中冷卻後用竹竿繞成捆撈出。
(7)曬絲:背風向陽處自然乾燥,水分含量≤15%。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絲條勻細、純淨光亮,整齊柔韌,透明;久煮不斷,韌性好,爽滑耐嚼。
2.理化指標:水分≤15.0%,澱粉≥75.0%,耐煮時間≥15分鐘。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銅仁紅薯冬粉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銅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銅仁紅薯冬粉的法定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