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鱗紫菀

銀鱗紫菀

銀鱗紫菀,為紫菀屬灌木,老枝灰褐色,粗壯,有淺溝,脫毛,有時具圓形皮孔;枝纖細,被白色蛛絲狀或棉狀茸毛,下部有較密的葉,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頂端尖或急尖,或枝基部葉頂端圓形,全緣或邊緣近波狀;上部葉較小,橢圓形或橢圓狀線形;全部葉深綠色,被粉末狀細糙毛,常有腺點,下面被灰白色蛛絲狀茸毛或厚棉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時稍脫毛,生於高山及亞高山山坡,林下、草地及溪岸。海拔2000-2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鱗紫菀
  • 學名:Aster argyropholis Hand.-Mazz.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正菀組 Sect. Orthomeris
  • :銀鱗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
  • :小舌系 Ser. Albescentes
形態特徵,植株,枝,葉,花,果,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

灌木,高約100厘米,多分枝

老枝灰褐色,粗壯,有淺溝,脫毛,有時具圓形皮孔;枝纖細,被白色蛛絲狀或棉狀茸毛,下部有較密的葉。

葉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長1-4厘米,寬0.5-1.5厘米,基部圓形或近楔形,有長1-3毫米的短柄,頂端尖或急尖,或枝基部葉頂端圓形,全緣或邊緣近波狀;上部葉較小,橢圓形或橢圓狀線形;全部葉深綠色,被粉末狀細糙毛,常有腺點,下面被灰白色蛛絲狀茸毛或厚棉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時稍脫毛,有5對側脈。

頭狀花序少數至十餘個,徑1.5-2厘米,傘房狀排列;花序梗細,長0.5-5毫米,有線形苞葉。總苞倒錐狀或鐘狀,長4-5毫米,徑約5毫米;總苞片4-5層,覆瓦狀排列,被短柔毛或無毛,長圓披針形,外層長1毫米,寬0.5毫米;內層長4毫米,寬1毫米,有綠色中脈,上部綠色或紫紅色,頂端稍尖,邊緣膜質,有緣毛。舌狀花約20個;管部長2.2毫米,裂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長0.5毫米。冠毛2層,外層極短,有少數短毛;內層污白色至淺紅色,長約4.5毫米,有多數微糙毛。
銀鱗紫菀墨線圖銀鱗紫菀墨線圖

瘦果稍扁或近圓柱形,長2-2.7毫米,被短糙毛。

花果期

花期5-10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及亞高山山坡,林下、草地及溪岸。海拔2000-2800米。
銀鱗紫菀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及雲南西北部。

本種提示

此種與小舌紫菀 (A. albescens Hand.-Mazz.) 的小葉類型極近似,但頭狀花序較少數生於枝端,總苞較狹,舌片較長,冠毛有外層短毛或膜片。
灰色紫菀 (A. polius Schneid.) 的葉極小,尤與本種近似,但該種的冠毛1層,且較短,不難與本種區別。

變種

原變種
var. argyropholis ——Aster argyropholis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08.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 Mus. 18: 276. 1965.
葉多變異,頂端尖或鈍,或近圓形,下面被密短毛或茸毛。
產於四川西部(大金、小金、馬爾康、茂汶等)。常見。
白雪變種
var. niveus Ling in Addenda 358.
產於四川西部(鹽源)及雲南西北部(麗江)。
奇形變種
var. paradoxus Ling in Addenda 358.
分布於四川西部(馬爾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