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雲南省鶴慶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雲南省鶴慶縣
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雲南省鶴慶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雲南省鶴慶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鶴慶銀飾鍛制技藝,主要流傳於大理州鶴慶縣新華村,據《鶴慶縣誌》記載,“屯軍中有善冶煉和以銅、銀加工器具者。村民又習之,諸技藝均...
一、“鶴慶民間銀器製作技藝”,是在長期農耕生活實踐中,結合當地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及愛美審美特點與自身技藝相結合,形成的別具特色的一種“民間手工技藝”,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二、“鶴慶民間銀器製作技藝”,是為滿足社會生產生活所需,而從事的一種民間手工技藝。其製作生產出的手工藝品、耐看、...
熊健,95後,織金縣人,銀器工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人物經歷 2014年,在黔東南上學的熊健在課堂上接觸了銀飾,正式跟著老師開始學習銀飾鍛制。在黔東南、湖南等地學習後,熊健又前往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被譽為銀匠村)學習銀飾製作技藝。從雲南學成歸來後,熊健回到家鄉織金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銀飾店(織金縣古城...
免費提供各種演出、會議、比賽的音響服務、免費提供各種服裝租借。非物質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鶴慶縣文化館獲得“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18日,鶴慶縣文化館被評為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二級文 化館。
閬中絲毯織造技藝 閬中絲毯織造技藝,地毯織造技藝。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四川銀河地毯有限公司獲得“閬中絲毯織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14年11月11日,吉林省延吉市 申報的朝鮮族泡菜製作技藝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228。歷史淵源 泡菜是以各類蔬菜為主要原材料,經加工發酵形成的浸製成品。泡菜在中國歷史悠久,《詩經》中“菹”即泡菜,是中國傳統發酵食品的典型代表之一。文獻記載,唐代高僧鑒真和尚...
寸成四,中國籍,工藝美術家,民族手工藝大師,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滇西套用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先後榮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名族金屬藝術大師”稱號。人物簡介 寸成四出生於雲南大理州鶴慶新華民族村,15歲開始隨父學藝,是...
母炳林,男,白族,1970年12月3日出生,大理鶴慶人,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 國民族工藝美術大師,正高 級工藝美術師 。人物經歷 母炳林自幼跟隨師父學習家傳的銀器鍛造手藝,14歲時便離開家鄉,跟著師父開始了走村串寨的“小爐匠”生涯,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同胞加工打制民族...
帶動鶴慶縣新華村及其周邊村寨學習銀器鍛制技藝,新華村獲得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民俗文化村”“雲南十大名鎮”等稱號,鶴慶銀器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公司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等眾多高校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實踐培訓基地,把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帶到大學課堂,直接帶徒386名,間接帶徒...
2020 被認定為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11月 榮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天工精製珠寶創優活動第二名;2021年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1年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2022年4月 榮獲第九屆雲南青年創業省長獎 2022年9月,作品《銅包銀玉露泡壺/梨形泡壺》在雲南省首屆“...
李福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 楊俊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楊致儉 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琴斫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鄒崑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湖南漁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張文年 國家級非物質...
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銅:景泰藍製作技藝 斑銅製作技藝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白納鍛銅技藝 鐵: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寶劍鍛制技藝 錫:錫雕 箇舊錫工藝斑錫技藝 作者簡介 王曉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黨支部書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專業委員會駐會副秘書...
楊智閎在鶴慶銀器大師段六一門下學習到鏨刻工藝,在金屬鍛造大師王華藻門下學習了鍛打工藝,如今加上他祖傳秘方和後期學習的製作技藝,終於將家傳技藝完整恢復與熟練掌握。晉寧烏銅走銀 晉寧烏銅走銀工藝流傳於昆明市晉寧縣晉城鎮天城門村袁家,傳自石屏岳家,迄今已有八九十年的歷史。1989年,袁家和的兩個兒子袁...
客家民居營造技藝(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 江西省龍南縣 385 Ⅷ-35 生鐵冶鑄技藝 甘肅省永靖縣 387 Ⅷ-37 寶劍鍛制技藝(棠溪寶劍鍛制技藝) 河南省西平縣 390 Ⅷ-40 銀飾鍛制技藝(畲族銀器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 福建省寧德市,雲南省鶴慶縣 393 Ⅷ-43 景泰藍製作技藝 河北省大...
紀曉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黑茶製作技藝(鹹陽茯茶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李福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 楊 俊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楊致儉 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琴斫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李明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藥炮製技藝(武義壽仙谷中藥炮製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李佶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族民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李琳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李福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楊利慧 北京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