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在地殼中的平均豐度為1.3ppm,多存在於輝鉬礦、鉬鉛礦、水鉬鐵礦中。鉬在大氣中主要以鉬酸鹽和氧化鉬狀態存在,濃度很低,鉬化物通常低於1微克/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鉬污染
- 類型:金屬污染
- 來源:風化作用使鉬從岩石中釋放
- 影響:鉬對植物有不良影響
來源,自然作用,人類活動,環境中遷移,影響,
來源
環境中的鉬有兩個來源。
自然作用
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中愈來愈廣泛地套用鉬以及燃燒含鉬礦物燃料(如煤),因而加大了鉬在環境中的循環量。全世界鉬產量每年為10萬噸,燃燒排入環境的鉬每年為 800噸。人類活動加入的循環量超過天然循環量。用鉬最多的是冶金、電子、飛彈和航天、原子能、化學等工業以及農業。
目前對鉬污染的研究還很不夠。
環境中遷移
鉬在環境中的遷移同環境中的氧化和還原條件、酸鹼度以及其他介質的影響有關。水和土壤的氧化性愈高,鹼性愈大,鉬愈易形成MoO厈離子;植物能吸收這種狀態的鉬。環境的酸性增大或還原性增高,鉬易轉變成複合離子,最終形成MoO卂;這種狀態的鉬易被粘土和土壤膠體及腐植酸固定而失去活性,不能為植物吸收。在海洋中,深海的還原環境使鉬被有機物質吸附後包裹於含錳的膠體中,最終形成結核沉于海底,脫離生物圈的循環。
影響
鉬對溫血動物和魚類的影響較小。高含量鉬對植物有不良影響,試驗表明:鉬濃度為0.5~100毫克/升時會對亞麻生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0~20毫克/升時對大豆生長有危害;25~35毫克/升時對棉花生長有輕度危害;40毫克/升時對糖用甜菜生長有危害。水體中鉬濃度達到5毫克/升時,水體的生物自淨作用會受到抑制;10毫克/升時,這種作用受到更大抑制,水有強烈澀味;100毫克/升時,水體微生物生長減慢,水有苦味。
中國規定地面水中鉬最高容許濃度為 0.5毫克/升,車間空氣中可溶性鉬最高容許濃度為4毫克/立方米,不溶性鉬為6毫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