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錫刻鏤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湖北省荊州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鉛錫刻鏤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通過打擊、扭曲、編織、擠壓、刻鏤等手法,把平面紋飾和立體、扭曲、鏤空等造型結合起來,把器物形狀和動物形態結合起來,最終完成特定的模型。

2011年5月23日,鉛錫刻鏤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9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鉛錫刻鏤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Ⅷ-194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湖北省荊州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青銅器的使用通常被視為華夏文明的重要標誌。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高。由於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製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據文獻記載,在古人心目中,青銅器有兩種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盛裝物體,一是陳設布列。
敖朝宗製作的青銅龍紋鑒敖朝宗製作的青銅龍紋鑒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湖北省陸續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1965年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土的青銅劍,劍刃薄而鋒利,色澤如鮮。1978年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銅器,造型奇特,紋飾華麗,其青銅冶鑄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堪稱中華文明的瑰寶。楚式青銅器具的重要工藝——鉛錫刻鏤技藝在荊州得到很好的傳承。
鉛錫刻鏤技藝是用於製作、複製古代青銅器的一種制模技藝。鉛錫刻鏤技藝利用鉛錫的獨特性能,用打擊、扭曲、編織、擠壓、入模成型等手法,把平面的紋飾和立體、扭曲、鏤空等造型結合起來,把器物型狀和動物形態結合起來,最終製成精緻的原模。鉛錫刻鏤技藝不僅解構了眾所周知的傳統失蠟法、漏鉛法、陶范、金屬范的內在玄機,還集中使用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繪畫、線刻、平面、立體、浮刻、鏤空等各種手法。鉛錫刻鏤技藝具有隱密性特徵,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工匠私傳。
敖朝宗製作的青銅越王勾踐劍敖朝宗製作的青銅越王勾踐劍

工藝特徵

鉛錫刻鏤工具鉛錫刻鏤工具
鉛錫刻鏤”是荊州敖氏家族用於製作、複製古代青銅器的核心技術,利用鉛錫的獨特性,通過打擊、扭曲、編織、擠壓、刻鏤等手法,把平面紋飾和立體、扭曲、鏤空等造型結合起來,把器物形狀和動物形態結合起來,最終完成精緻的模型。有專家曾說,“鉛錫刻鏤”技藝對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的模具製造技術提供了切實的範例,對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原真性修復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萬物有型,物象必實,實則可鏤”,鉛錫刻鏤技藝重刀功,雕刻時要“肩背緊、手腕活,腳落地、手落桌”。
下刀要謹記“挑刀指用勁,以免傷眼窩”。“用刀力必致,用針力上尖”,儘管花飾繁縟,但是有章可循,“單元相同刻一側,花形相對刻一片,平起平走刻一排”,這樣“每刀相連,前後相引”,方能“四平八穩,鏤花凝重”。
雕刻過程也是磨礪心智的過程,“恆定心力,眼手一致,寧停不急”,“緊而不急,慢而不松,心氣平和”。刻錯了也不必擔憂,“如有錯,寧可錯不可亂”。
鉛錫刻鏤的特點還在於,一旦刻錯缺損,不必從頭做起,施行局部修復即可,“審形若要改,改動應先思”。
除此之外,鉛錫刻鏤技藝還有一套嚴格的心法口訣,做工時不僅要心如止水,還要根據不同的工藝流程默念心法口訣,這些心法口訣“將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表現得尤為突出。敖氏家族以口傳心授的形式世代相傳,把無形的文化理念轉化為操作性強的實用技藝,並在傳承中將新的體驗與心法融會貫通,豐富了青銅文化的人文內涵。

工藝流程

鉛錫刻鏤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通過打擊、扭曲、編織、擠壓、刻鏤等手法,把平面紋飾和立體、扭曲、鏤空等造型結合起來,把器物形狀和動物形態結合起來,最終完成特定的模型。下面為主要工藝工序及其要訣。
一、制模
“制器先有模,無模難成器,成模有尺寸”、“成模上鉛錫,刻鏤馳其中”。制模有技巧,“圓刮方削成模道,動物成模先觀形”、“分劃分三四,六八方位出,宮格畫紋飾,上下高低皆有度,反覆比較能安心。”
國家級傳承人敖朝宗國家級傳承人敖朝宗
二、雕刻
鉛錫刻鏤技藝重刀功,雕刻時要“肩背緊、手腕活,腳落地、手落桌”。下刀要“挑刀指用勁,以免傷眼窩”。“用刀力必致,用針力上尖”,儘管花飾繁縟,但是有章可循,“單元相同刻一側,花形相對刻一片,平起平走刻一排”,這樣“每刀相連,前後相引”,方能“四平八穩,鏤花凝重”。雕刻過程也是磨礪心智的過程,“恆定心力,眼手一致,寧停不急”,“緊而不急,慢而不松,心氣平和”。刻錯了也不必擔憂,“如有錯,寧可錯不可亂”。
三、改動
鉛錫刻鏤的特點還在於,一旦刻錯缺損,不必從頭做起,施行局部修復即可,“審形若要改,改動應先思”。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鉛錫刻鏤技藝具有四個重要傳承價值。
一是歷史價值,古代青銅器藝術稱為“邦國大器”,具有濃厚民族特點,是國家文明進程的重要標誌。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化歷史,凝聚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傳承人複製的古代青銅器,印證了“鉛錫刻鏤技藝”的歷史價值。
敖朝宗複製青銅器敖朝宗複製青銅器
二是工藝價值,“鉛錫刻鏤技藝”的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都是對製作者文化藝術修養的考驗。每道工序都充滿人工行為,充分體現了製作者的審美情趣。將製作者的文化底蘊蓄藏其中,文化理念展現其表。
三是經濟價值,“鉛錫刻鏤技藝”提升了青銅器製作工藝水準,提高了青銅器藝術和經濟價值,凡是用“鉛錫刻鏤技藝”複製的古代青銅器,是普通青銅器價值的幾倍之多。
四是學術價值,“鉛錫刻鏤技藝”為從事青銅器金屬制模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和完整的傳統工藝過程。為青銅藝術及鑄造工藝的學術研究打開一扇新的視窗。

傳承現狀

敖朝宗作為第四代傳人十幾歲就跟隨父親和外祖父學藝20餘年。其子敖興華為第五代傳人。一家人如今經營著敖氏家庭作坊。敖朝宗致力於文物修復及仿複製,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館,參加文物發掘與文物複製工程。
敖朝宗已經將這門鉛錫刻鏤技藝傳給了他的兒子及兒媳,一家人都從事著青銅器的製作。敖老師說,藝術離不開生活,他們憑藉這門手藝老老實實吃飯,希望能將這門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因鉛錫刻鏤技藝依存於古代青銅器的複製和滿足國家文物單位修復古代器物的需要,故而技藝傳承較為艱難,保護和傳承鉛錫刻鏤技藝已迫在眉睫。

傳承人物

敖朝宗,男,1944年5月出生。2012年12月,敖朝宗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荊州市申報,申報項目:鉛錫刻鏤技藝。

保護措施

2012年,在武漢高龍城非遺傳承園內,敖朝宗得到免費提供的100多平方米的店鋪,用來展示和銷售其非遺作品,以及幫助包括敖朝宗等人尋找產品銷路、建立傳習所、與武漢高校建立產學研中心、在社區居民和大學生中培養學徒。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0年,傳承人敖朝宗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使用鉛錫刻鏤技藝製作的青銅器精品展示到了全世界面前。
2012年,傳承人敖朝宗作品“神獸”在天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會上展出。
2017年10月,在武漢市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上鉛錫刻鏤技藝等亮相。

榮譽表彰

2010年10月,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敖朝宗的作品獲得銀獎等各項獎項。
2012年,在天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會上展示。敖朝宗作品“神獸”代表“鉛錫刻鏤技藝”被印上了中國郵政系列郵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