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基磁敏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塑性變形能力研究

《鈷基磁敏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塑性變形能力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王倩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鈷基磁敏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塑性變形能力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倩倩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鈷基磁敏非晶合金兼具近零磁致伸縮、超高磁導率、高電阻率、極低矯頑力等特性,是在電子、通訊等行業套用前景廣闊的一種新型材料,但如何在保持磁敏特性的同時,提高其非晶形成能力和塑性變形能力目前尚未解決。本項目以Mo元素和稀土元素摻雜調控鈷基磁敏非晶合金的綜合性能為主線,以微觀結構同步輻射分析為基礎,以期探索發現兼具優異軟磁性能、大非晶形成能力和高塑性的鈷基磁敏非晶合金。同時研究Mo元素和稀土元素摻雜前後合金局域原子結構,利用同步輻射微觀結構分析解釋Mo元素和稀土元素摻雜對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以及塑性變形能力的影響。

結題摘要

鈷基非晶合金由於具有優異的軟磁性能,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及超高強度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其室溫變形能力較差,限制了其套用。本項目在課題組前期探索的具有大非晶形成能力及優異軟磁性能的CoFeBSiNb非晶合金體系中,通過適量添加與Fe、Co具有正混合焓的Cu元素,以及具有大泊松比的Ni元素,提高了該鈷基非晶合金系的室溫塑性變形能力。利用X射線衍射(XRD)、同步輻射XRD、差示掃描量熱儀(DSC)、電子萬能試驗機、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球差校正電鏡、振動樣品磁強計(VSM)及交直流磁滯回線測量儀等設備分析了非晶合金的原子結構、熱學性能、力學性能、斷裂形貌及磁學性能等。研究表明,Cu、Ni的添加促使非晶基體中生成第二相納米顆粒,與受力時產生的剪下帶相交,導致剪下帶的分枝,產生二級剪下帶,這些剪下帶彼此相交,阻礙樣品的進一步變形直到斷裂,導致了樣品巨觀塑性的提升。此外, Cu元素的適量添加可以提高合金的原子堆積密度,從而提高合金的強度。本項目成功製備了兼具大非晶形成能力、優異力學及軟磁性能的[(Co0.7Fe0.3)0.68B0.219Si0.051Nb0.05]99.5Cu0.5非晶合金。其臨界直徑達4.5 mm,強度為4400 MPa,室溫壓縮塑性為2.5 %,飽和磁感應強度達0.73 T,矯頑力為1.32 A/m,進一步促進了鈷基非晶合金的大規模工業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